智囊•明智部•亿中卷•0279邵雍•大隐隐于朝

译文

王安石被免去宰相之职,由吕惠卿继任。

富弼见到邵康节,神色十分忧虑。邵康节问:“难道因为惠卿比安石还要凶暴吗?”

富弼说:“是的。”

邵康节说:“不必忧虑,王安石与吕惠卿本来是因权势名利相结合,如今权势名利起了冲突,彼此间互相仇恨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害别人?”

不久,吕惠卿果然反叛王安石。

[冯评译文]

王安石实行新法,任用很多新人。司马光写信给他说:“忠信的人,在您当政的时候虽然和您有些分歧,但是您以后一定用得到他们;谄媚的人,一定会顺从您让您感觉很同款,但是您一旦失势他们就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您。”这段话大概是指吕惠卿的。

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宣徽的儿子名正甫,字茂直,负责监督西京的粮科院。

有一天,王正甫约邵康节和吴处厚,王平甫一同吃饭。邵康节借口病推辞掉。

第二天,王正甫来问邵康节为什么推辞。邵康节说:“吴处厚喜爱议论,往往会讥讽执政的新法;平甫是介甫的弟弟,虽然不太赞同哥哥的主张,如果别人当面骂自己的哥哥,毕竟也会觉得不好受。所以我推辞不去。”

王正甫叹道:“先生真是料事如神。昨天处厚在酒席间诋毁介甫,平甫很生气,想把这些话一条一条记下来送到相府,我在中间调解得好辛苦。”

唉,康节先生因道德高尚受到当代尊崇,平日家居或外出,一饭一食之间,也这么谨慎。

原文

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参知政事。

富郑公见康节,有忧色。

康节曰:“岂以惠卿凶暴过安石耶?”

曰:“然。”

康节曰:“勿忧。安石、惠卿本以势利相合,今势利相敌,将自为仇矣,不暇害他人也。”未几,惠卿果叛安石。

[按]

荆公行新法,任用新进。

温公贻以书曰:“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盖指吕惠卿也。

熙宁初,王宣徽之子名正甫,字茂直,监西京粮料院。一日约邵康节同吴处厚、王平甫食饭,康节辞以疾。

明日,茂直来问康节辞会之故,康节曰:“处厚好议论,每讥刺执政新法;平甫者,介甫之弟,虽不甚主其兄,若人面骂之,则亦不堪矣。此某所以辞也。”

茂直叹曰:“先生料事之审如此。昨处厚席间毁介甫,平甫作色,欲列其事于府。某解之甚苦,乃已。”

呜呼,康节以道德尊一代,平居出处,一饭食之间,其慎如此。

吕惠卿,北宋宰相,新党的二号人物。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体现在人品上。虽然王安石的名声也不甚好,但是几乎没有人质疑王安石的人品。我个人以为他是一个相对有理想的投机者。

富郑公,即富弼,北宋宰相,早年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被罢黜外放。英宗时期封郑国公。神宗时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再次被拔出外放。后晋升为韩国公。总感觉他一直在踏空。为什么原来的改革派变成了保守派?这是一个大问题。

康节,即邵雍,北宋理学家,谥康节(第一次见这个谥号)。这算是个大隐士,一直未出仕,居然还混了个谥号,以后有机会咱们好好了解了解他。

温公,即司马光,北宋宰相,史学家,封温国公。司马光人品很正,学问也可以,就是当不得官,没有经世之才。他的一声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真实写照。

荆公,即王安石,字介甫,封荆国公。出现多次了,不多赘述了。

龃(ju,三声,举)龉(yu,三声,与),意思是表示意见有分歧。

王平甫,即王安国,字平甫,王安石的弟弟。这几个人就这个值得多说两句。首先这王安国也是一代文豪,但是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四十多岁才出仕。他对王安石的变法也颇有微词,对吕惠卿等人意见不小。所以当吕惠卿上台以后就直接把他打回原籍了,再然后他就死了。

我记得咱们前面讲过太监的事,不要把太监逼的太紧了,逼的太紧了他们就会联合起来。相对的放松一些,他们就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相互攻击。

这有点不好听了,王安石和吕惠卿和那个故事有区别,但是是那个意思。王安石的变法问题很大,其中不得其人就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这邵康节真是谨慎,不愧是个大隐。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囊•明智部•亿中卷•0279邵雍•大隐隐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