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小宝2岁4个月12天
最近连续两次带小宝外出旅行,一路上的相处,发现小宝方向感很强,对位置的记忆特别敏感。基本上去过一遍的地方他都能准确的找到。
在桂林那会儿,我们开好酒店,上楼。有一间房是217,一层楼大概有30多个房间,并且是门对门的。217中间靠里的地方,门口的装修看起来都一样,除了那个小门牌号能够辨识差别。
我们入住后就出去吃饭了。再次回来,小宝跟我要房卡,说我来开门。我将房卡给他,他便快步上楼,到了二楼直接左拐,径直往前走,我紧跟其后,他竟然刚好走到217门口,踮起脚刷一下门卡,门打开了。我惊讶于他竟然能记住路线,并且毫不思索犹豫。同样,在其他酒店,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快速找房间的能力。
之后,我们去景点,坐大巴车,每次再上车的时候,他都能直接走到我们之前做的位置;在景区里游玩的时候,他也能无意识的告诉我,这个地方我们已经走过了,那个地方我们还没走过。去上完公共厕所出来后,他也很快顺着我们来的路往回走,找到我们的团队。
我也不知道小宝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对空间如此敏感的能力,于是我回想着小宝这一路成长的经历:
小斯宾塞的认知地图
我之间看过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中提到了认知地图这个概念。斯宾塞经常带着小斯宾塞在小镇上散步,回家之后让小斯宾塞将今天走过的路在本子上用地图的形式画下来,开始小斯宾塞画的地图只有自己能看懂,慢慢的画多了,他开始用一些固定的符号表示某类建筑或者事物。在他的自制地图里,不仅有一路上的建筑、风景,还有一路上看到的、想到的事情。每一张多维度的地图都是一个丰富的故事。
当时看到斯宾塞的文字,我就特别青睐这种方法。认知地图不仅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还锻炼他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宝的日故事
受斯宾塞认知地图的启发,我意识到了复盘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小宝还太小,不会自己制作地图,于是我想了个讲小宝日故事的办法,来引导孩子对一天所见所闻的回忆。
1、用第三人称来讲故事。为了增添乐趣,以及有时候需要借他人的行为来正确引导,我选择用小宝的“好朋友”:火火兔作为主人公。
2、选择固定的时间复盘。当一天所有事情结束,我带着小宝开始闭上眼睛睡觉时,便开始跟他讲“火火兔上学”的故事。时间固定下来,复盘这件事情便开始成为每日例行。
3、以时间贯穿始终的流水账。故事的内容便是小宝每天经历的事情。我会从早上起床开始讲。如火火兔今天早上起得特别早,刷完牙之后去餐厅里吃饭,奶奶做了鸡蛋煎饼,还准备了豆浆。剩下的时间我上班去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便将故事交给小宝自己讲。他会讲述今天出去和哪个小朋友玩过,去哪里了,玩了什么,尽可能的复述一遍。晚上我回家后跟他有共同的经历,所以讲到妈妈下班后的事情,我就可以将故事接过来讲。
就这么讲着讲着,孩子就慢慢入睡了。但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很认真的去回忆,有时候我故意说错,他也会给我纠正过来。
小区寻物记
我带小宝在小区里玩的时候,他必然要带上他的滑板车,而我呢则会给他背一包各种小玩具。在小区里,经常是先玩一下滑板车,然后他会将滑板车停放在小区某个地方,又去玩滑滑梯。有时候玩过滑滑梯,他又会拿着车在花坛沿子上开。开完之后有可能又去别的地方玩其他的东西。
一般来说,他要换一个玩的地方,而没有及时带走他的玩具,我不会很快要求他带走。我会跟他一起去另外的地方玩。可是当他换第三个玩的地方,我就会问他:你的滑板车呢?我们去找找看吧。于是他就会顺着走过的路往回找。
就这么时间长了,寻物次数多了,发现他找东西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准。我在想,或许他已经开始在放东西的时候对方位有了无意识的记忆。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小宝的日故事还是小区寻物,跟小斯宾塞的认知地图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引导孩子去记忆、观察、筛选、认知以及表达。而这种有意无意的练习多次之后,便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他有一种主动记忆的潜意识,同时在大脑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形成自己能识别的图式。
我想,或许潜意识记忆大概真的是可以刻意练习并形成认知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