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摘要

说到稻盛和夫,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整个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商界,稻盛和夫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赤手空拳开始创业,在40年间先后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在日本政府的再三恳请之下,他又在78岁高龄时,出任了当时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他并仅用一年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还创下了日航60年历史上的最高利润。如此亮眼的履历,让无数企业家都将稻盛和夫奉为“经营之神”,向他学习。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有疑问: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又不是企业家、管理者,我还有必要了解稻盛和夫吗?而且,我就算了解了也当不成稻盛和夫,几乎不可能取得和他一样的成就啊!

  尽管我们常说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那些杰出人物的成长过程,汲取和学习一些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的过自己的人生。那么,稻盛和夫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地方呢?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这本书中,日本作家北康利通过展现稻盛和夫的人生历程,描述了他的人生哲学。相信你了解这些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首先,你会明白稻盛和夫在心态上有何特别之处;其次,你会知道他有哪些行为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后,你会了解应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01、心态

首先,请你想一想,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工作的呢?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工作的呢?

  你是抱怨满满、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还是觉得工作是为了挣钱,遇到委屈和不如意就忍了吧?还是觉得这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混混日子就好了?再或者你觉得这是一份你热爱的事业,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你能从中找到属于你的快乐和成就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工作在我们的一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假设你从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一直到65岁退休,要工作43年,如果你能活到80岁,那么,工作就占据了你人生时间的一半。所以,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也至关重要。说回稻盛和夫身上,不妨先试想一下,如果你前半辈子的人生是下面这样的——

  小时候度过得平平无奇,成绩一般,还喜欢打架,老师不喜欢你;小升初时,两次落榜没有考上;12岁那年,被传染了结核病差点儿死掉;考大学也同样失败,没有考上自己渴望的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接连被心仪的公司拒之门外;后来,好不容易经人介绍,进了一家公司,结果进公司没多久,就发现这是一家快要破产的企业,当初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相继离职;当有人听说你在这家公司上班,甚至会对你说:“你在那样的破公司,搞不好连老婆也找不到呢!”如果换做是你面对这样的人生,你会怎么想?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挺倒霉的?为什么出生时没有拿到一手好牌?这就是稻盛和夫最初的人生。

  一开始,稻盛和夫也总是忍不住抱怨,想要辞职,当时,他向自卫队提交了入队申请,也顺利通过了考试。

  不过后来因为家人没有给他邮寄入伍需要的户籍副本,导致他错过了最后的提交期限,才没能顺利入伍。最后的一条退路被切断,稻盛和夫渐渐意识到,整天唉声叹气、满腹牢骚是无济于事的。既然现实如此,那就只能改变心态,全力以赴,专注于眼前的研发工作了。于是,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精密陶瓷的研究中。

  不久,研究成果开始慢慢显现,这让稻盛和夫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随着对制陶领域兴趣的日渐浓厚,他又更加努力地投入其中,结果又获得了新的成果。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仅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就成功合成了新型高频绝缘材料,在当时的日本尚属首次。这让稻盛和夫获得了周围人的大力赞扬,树立了自信。从那以后,他的人生开始出现转机,变得顺利。稻盛和夫认为,自己从人生落魄到事业顺利,靠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还认为,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练人格的修行。

  在日本电影《入殓师》中,男主角小林大悟,原本是一名大提琴手。后来因为乐队解散,迫于生计,他只好找了一份为逝去者化妆的工作。

  最开始,小林大悟从心理上很排斥这份工作。他一方面有着对遗体的不适应,另一方面还要一直向身边的人隐瞒自己的新工作。

  后来,小林大悟当入殓师的消息传了出来,他的朋友指责他、疏远他,他的妻子马上离开了他,甚至有人指责他是“赚死人钱的”。

  但是,随着的一次次参与,当他真的用心去体验这份工作、投入到工作中时,他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死亡、对于生命,他都有了新的领悟。他也最终获得了亲人的理解和尊重。

  工作,对于小林大悟来说,就像稻盛和夫说的,是一场“提升心志、磨练人格的修行”。当他对待工作的心态不一样了,他的整个生活都不一样了。

  某家互联网公司的CTO,谈到他们公司招聘程序员时,哪些人会更容易被录取。

  他说:“我们在招聘时,除了关注简历上的工作经验之外,还会问这名程序员,在业余时间有没有基于自己的兴趣开发一些小项目。

  可以想象,一个程序员,满身疲惫地下班回到家,如果还能坐下来敲自己的项目,那这个人得多么热爱编程啊。仅凭这一点,我就会非常愿意聘用他。”

  投入工作、爱上工作,不仅会让你感到无比喜悦,乐在其中,还会让你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你用怎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决定了你的成就和快乐。

02行为方式

  了解完心态后,我们接下来看看行为方式。正所谓“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好的行为方式,会带来好的结果;而差的行为方式,可想而知,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那稻盛和夫有哪些行为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第一个就是持续的努力。

如果你看过马拉松比赛,你可能会发现,起跑的那一瞬间道路是很拥挤的,但是当四分之一赛程过去之后,选手们彼此间的距离就拉开了。

很多人在一开始都很努力,但很少人能做到持续的努力,有80%的人在中途就退出了。所以,世界上少有的不是努力的人,而是能够持续努力的人。大多数人的努力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间歇努力。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走出山村,考上大学。但他连续两年都没有考上,村民嘲笑他“异类”、“想上大学想疯了”。可是,他不仅没有丝毫退意,反而一直疯狂的努力学习,第三年,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

  考上大学后,他又因为肺结核中途退学,所以,他实际在北大留了一级。无论是同届还是下一届,都不认可俞敏洪是他们的同学,他一度被同学们孤立。他也非常痛苦过,后来,他选择更加努力,不断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终于取得了成就,也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哪怕现在他已经是新东方的董事,仍然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一直处于工作的状态。

  请你回想一下,你是个努力的人吗?你的努力通常可以持续多长时间呢?

  俗话说“越努力越幸运”,从现在开始,努力起来,并且持续努力,相信以后的你,一定会感激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

  稻盛和夫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个行为,就是自我反省。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整地写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一位智者读到这句话时感慨:“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稻盛和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自我反省的人,他每天早上都给自己规定了反省的时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反省去改正,更为重要的是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这段话大意是:我无事静坐的时候,就常常自我反省:自己的做法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吗?自己的所为会被百姓怨恨吗?

  唐太宗就这样时刻反省自己,理性认识自己,兼听广纳,终于成就了大唐伟业。

  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进行自我反省是什么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情呢?当你做完了一件事后,你会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是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吗?

  “秋叶PPT”创始人秋叶大叔曾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一个故事。

  某一天,他的视频号突然阅读量超10万,多了很多付费阅读的读者,他因此赚了上万元的打赏,光各种直接收入就好几万,还顺便给微信涨了很多粉丝。

  听到这儿,你一定觉得秋叶大叔心里已经爽翻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秋叶大叔说“想抽自己的脸”,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觉得自己“从流量运营角度,犯了很多错误”。

  秋叶大叔认真反省自己当初付费阅读的定价错误、导流时出现的问题等,分析自己在回复留言时应该如何做才能最完美。

  他认为自己不是赚了几万块钱,而是浪费了几十万。这样冷静、客观地反省自己,也是秋叶大叔能从职场小白做到创业大咖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总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总是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你一定要学会自我反省;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小有成就,也一定不要忘记自我反省,因为也许你还有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反省自己,能够让你不断进步,成就自己。

  我们需要向稻盛和夫学习的第三个行为就是要谦虚,不要骄傲。

  《易经》这本书曾讲述,谦卦是最吉祥的卦,一旦一个人懂得谦虚,可以说是最有福的人。

  因为,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能够让人进步,变得越来越好。

  稻盛和夫在日航重新上市时,告诉日航的全体员工:“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更加努力。”

  此后,“要谦虚,不要骄傲”成为日航的口号。

  著名大师梅兰芳也是一个谦虚的人,他不仅拜画家为师,也拜普通人为师。

  有一次他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听到有位老人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妆,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他恭恭敬敬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娇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你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之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为“老师”。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的文学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物,仍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

  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

  很多成大业者,都谦逊处事、虚心待人,从来不敢骄傲张扬。

  反之,时时标榜自己的才干、掩饰自己过失的人是遭人厌恶的。

  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人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很容易让自己处于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

  当你取得成就时,请一定记住“要谦虚,不要骄傲”。

03、与他人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谁都无法孤立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你除了做好自己,还需要知道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

  那么,稻盛和夫在这方面又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

  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有一个“成功方程式”,就是“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也就是说,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人的“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需要和“思维方式”及“热情”相乘,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而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在稻盛和夫看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利他之心。只有心怀他人,才能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稻盛和夫这样说过:“在我的人生中,我绝不左顾右盼,而是遵循“利他”之心,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相信的道路,笔直前行,义无反顾。”

  他认为“经营企业不光是自己公司要盈利,也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还要对消费者、股东、地区作出贡献。”

  中国很多大企业也是如此,就拿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来说,它的初衷就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成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帮助别人赚钱,帮别人赚100元,然后让他从赚到的100元里分给我们1元。”

  而腾讯最开始的时候,QQ刚诞生,一分钱收入都没有,马化腾的初衷,也是帮助人们更高效的沟通,完全没有商业模式。

  你可能会认为,是他们成功了,所以才这么解释“利他”之心。其实,这也许是反过来的。

  正是因为“利他”的思维方式,阿里巴巴、腾讯才得以有机会探索出一片新的天地,成为伟大的公司。

  当日本政府恳请稻盛和夫帮助挽救日航时,稻盛和夫身边的人都强烈反对,因为日航不但跟稻盛和夫之前所在的行业完全不同,而且日航是一家官僚体制的公司。

  但是稻盛和夫想:“如果这家企业都能得以重建,那么陷入困境的所有其他企业应该都可以振奋起来。

  所以,重建日航并不只是救助一家企业,而是救助日本整个国家。”

  因为始终把他人放在心上,他才能不管是否会砸了自己的名声等,在做过胃癌手术、并且已经78岁高龄的情况下,他依然接受挑战、挺身而出。

  而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很多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希望自己能够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这是不对的,按稻盛和夫的理念——学会利他,终将利己;而一味利己,终将害己。

  而且,利他是实现价值交换的最佳方式。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怀着“利他”之心,更是能够帮助个人有效积累人脉,甚至获得回报。

  比如:很多顶尖的销售,都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最会为客户着想的人。

  当他们跟客户沟通时,不是只讲自己的产品有多好,而是认真的为客户考虑,诚心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只不过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完成了销售转化这一件事情。

  这在物理学上有句话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当你在和他人相处时,始终想着“利他”,设身处地地关心他人、为他人考虑,那么,你也会获益!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

  如果你曾经因为自己没有任何耀眼的家世、显赫的背景而遗憾,怀疑自己是否这一生就只能庸庸碌碌,对人生感到迷茫;

  那么在今天了解完稻盛和夫的经历和他的人生哲学之后,也许会有新的想法。

  我想为你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讲到的内容:

  首先,心态决定一切。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决定了你能在工作中取得怎样的成就。工作是让我们提升心志、磨砺人格的修行。

  其次,你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你的行为结果。你应该尽力做到持续努力、不断反省、以及保持谦虚。

  最后,你不是孤立的活在世界上,你应该怀有“利他”的心理,始终心怀他人。利他是实现价值交换的最佳方式。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这本书中,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这一点。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很容易被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困扰,为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烦心。

  在日复一日的烦恼中,忘记了曾经的热情、理想,变得越来越漠然、麻木。

  把工作当成一种任务,每天盼着周末、放假。而忘记了应该让自己真正地投入工作、热爱工作。

  不过,人们常说“道理听了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虽然明白了这些,但更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做起,这样才能把书上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