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17日,我在武汉上秋叶大叔的写书私房课。
课程已经结束,不仅仅课程内容本身收获大,更多的是同学都太有料了,在各个领域取得成绩,还有同学从德国和英国飞来参加课程的,和他们聊天,打开了我的新思路。
现在,我要想学习某一个技能,多半是选择线上,但我本身也很喜欢线下学习,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传递的信息更多。
线上再多的链接,都不如线下见一面,有机会,一定要去线下见那个真实的人。
在报名这个课之前,刘先生有点不理解:“你为什么要报名一个写书的课程?你都出书了,认识那么多出书的朋友,出版社的编辑也认识不少,对这个流程,你很懂呀。先不说花钱,来回3天的时间,多么宝贵。”
那么,为什么作为一个已经出书的作者,我来选择上这门课呢?
我是去搜集写作素材的,这种素材不仅仅是要采访我的同学,更多的是线下的听课中,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会刺激自己的大脑,某一个触动,就让我有了灵感。
你可能没有出书的打算,但依然可以了解一下出书需要什么流程。
不同领域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个,看看哪些内容你可以用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
我把学习对我触动很大的三点,分享给大家。
超越自己的经验,你要有数据思维。
长期关注「遇见小mi」的朋友,应该看到我们有自己的有赞商城,会选品,推荐一些商品给大家。
大家觉得我们选品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是不是看一个产品非常好用?外观是不是漂亮?质量是不是有保障?是不是内心里觉得大家一定很喜欢?
如果是这样,我们公司应该很快就做不下去了。
我曾经选过一个折叠的旅行壶和一款过年的日历,没有卖出去多少,就像电影的票房一样,扑街。
这两样东西,我都用的,我经常出去旅行,觉得非常好。我问一些朋友,他们也觉得好,我问:买不买?不买。
所以,我们选品,第一看的是数据,“你们在哪些微信公众号上推过?反馈如何?数据怎么样?把你们卖得最好的产品给我们。”
确定产品后,就开始让对方寄试用品给我们体验,我们用过,觉得很不错的,再安排档期推荐。
大家猜猜哪个产品卖得最好?抹布。
我以为卖得好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卖好。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预期特别高,想着只要如何如何,就一定会成功。就像《都挺好》的苏明成参与一项投资,理想化觉得一定会赚钱。
我们一定不要理所当然地看一件事情,一定要经过论证了解,这样你才真正明白你为什么做成了一件事情。
秋叶大叔的数据思维很好,他开玩笑,“情怀是你愿意为它花钱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如果想赚钱,还是要看市场数据。”
比如市场上哪些书好卖?这真是靠实际购买投票判断出来的数据,用这个方法,大家也可以看看最近流行什么。
你多看看京东、当当上关于图书的分类,还有按销量的一些排名,哪怕不买书,经常看看书的题目和介绍,收获也很大。
就像我们平常选择电影,一些经典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就是8分以上。
数据的背后是调研,不管你在哪个行业,一定要关注你们公司的数据,当你在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很有意思。
秋叶大叔的写书课,非常落地,我认为就是他超越了已有经验,用数据思维来设计的。
他会告诉大家出一本书的所有流程,每个流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每个流程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写一本书,他建议先找到写书的赛道(当当、京东上的分类),写目录,目录最重要的是结构,如何把这个逻辑搞清楚,他们团队也会修改。一旦这个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写了。
他有一个清单表格,也是我写书用的,每天写多少字,写了多少都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这是一套很科学的流程在管理自己,自然比随便去想更容易实现。
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找到背后的依据,而经过市场投票的内容,是很科学的。
在一生的尺度上,决定时代方向的是科学,而不是情绪或资本,只是这个尺度太大,很多人潜意识里忽略了而已。
更进一步,我认为数据思维对应着系统化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很重要,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工作,如何用数据量化。
你想学习谁,就想办法走进谁。
我有一个经验:“如果你想认识谁,就成为谁的客户。”
我很喜欢买保险,最近,刚通过好朋友徐沪生给自己加了100万的重疾险,因为买的比较多,核保都要先去体检,体检报告出来没有问题,才通过的。
保险也不是谁想买就能买的,身体健康和年龄是考量的因素。
我选择沪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好朋友,而是我喜欢和他聊天。每次见他,就请教他关于保险的各种问题,他专业,讲解通俗易懂,我很快就学会了。
从这一点讲,很多时候销售的不是产品,是这个人,你的客户是否愿意和你建立长期链接?
其实,我考了保险经纪人,可以给自己买保险的,还省钱,为什么我总是通过保险代理人买呢?
本质上,我想去学习,优秀的保险代理人懂得特别多,我是他们的客户,他们都有专业的服务精神,和他们每次见面,我都能学习到特别多东西。
在《我参观了一个年花15万+的养老社区,不适合我爸妈,适合我》一文中,我提到我参观了一个高端养老社区。
在《昨夜纠结100次想离婚,今天还是给他做了早饭》一文中,我提到参加国际私立医院。
我怎么获得这样的资讯和机会的?我从某保险经纪公司的经纪人那里买了保险,我是她的客户,她们公司内部组织客户去参观,她帮我报名了,我就有机会去了。
我们成为一个人的好客户,不仅仅是赚钱的关系,而可以建立链接,向她们学习。
我怎么和秋叶大叔成为朋友的?
最早,我想认识他,想办法找中间人加他微信太突兀了。
我加入了他的IP训练营,报名参加了他以前的私房课,线下见面了,作为他的客户,除了听课,我还是可以问问题的。
加上,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不就成为好朋友了吗?虽然成为了朋友,上他的课,还是要付费,这是对价值的认可,对他的尊重。
我跟他学习的也不仅仅是课上的内容,更是他的产品逻辑,还有知道一些信息,最早我去做今日头条,拿到签约,就是大叔这边给的消息,告诉我会有红利。
不仅仅我做了,很多听过他课的人都做了。
你想学习谁,就想办法走近谁,潜移默化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积极主动一些,自己不会吃亏的。
除了成为客户,有很多方法,大学时,我就是通过给老师打杂,跟她学习如何做研究,大学才进步那么快。
就像这次有一个同学分享单身女性如何找到老公?她提到就是多接触,多尝试,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学习也是这个道理,走出来,多接触比你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
学习到的东西,纳入你已有的体系。
我们想学习谁,走近谁之后,还完全不够,你仅仅是接触,就会非常焦虑,你感觉,他们怎么这么厉害?
这次我们上课的同学,我看其他人都好厉害,直白点讲,学费已经是门槛了,加上住宿、交通,最少2万块钱。
我们那一组的组长,花姐,复旦毕业,德国留学,现在定居德国,写过一本小说《孟小冬》,她在北京的家就是孟小冬的故居,一套四合院。
她把自己活成了传奇,看到她的经历,我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
北北,和先生异地恋6年,38岁结婚,40岁生小孩,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定居香港。
这次课程,我的朋友Grace和女儿pinkie也来了,她俩合写的一本书今年要上市了。
pinkie,14岁,刚自己申请去美国一所非常好的高中读书,她还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平的世界,用中英文写作,我是她忠实的粉丝,跟她学习到太多了。
还有很多,很多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这样看她们取得成绩,我真的会非常焦虑。
可是我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人家的积累。
但我做了一件事情后,就没有这个担心了,除了我采访他们获得素材之外,更多的是我问她们如何做成事情的,而这些方法,哪些可以用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些仅仅是一些思考方式,就让我豁然开朗。
我接触的每一人都是我的老师,学习到东西,马上去用,不能用的就先记录下来,这样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好了。
一个人的成绩从0到1再到10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有正确的评估,不能听了就焦虑,先自己泄气了。
提到这一点,我说一件令自己听了还挺难过的事,就是你取得成绩,你身边的一些朋友可能没那么开心,还可能会孤立你。
我有朋友,就正在经历这样煎熬的时期,她们正努力让自己更强大。
面对比我们优秀的人,一定不要玻璃心,第一反应是我做不到,另一个更大的世界和我无关,而是看看如何去学习她们的优点,纳入到自己已经有的体系里,你也会变得很不一样。
上完课之后,我又被打鸡血了,想要好好做事情。
还有,我这些同学的故事,我要写下来分享给你,她们激励了我,也希望可以给你带去很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