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想说——读韩寒的《青春》

  我其实不太知道韩寒,第一次听到有这么个人时,还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因为朋友喜欢读他的书,我也就了解到原来是有那么一个青年,“敢于发言”而“不羁”,观点深刻、敏锐的,但也就晓得这些,并没有看他的书,那个时候自己是一点也不喜欢读这类书的。

图片发自App

  《青春》大概成书在七八年前,因为里面的每篇文章都标有日期。标有日期的文章就是有一种时间远去的纪念感,虽然不是所有的都会被记起,但就像日记,像午睡起来有那么一会的“迷”一样,恍然一笑都觉得唐突万分,明明自己曾经那样当真的注重过。

  想来自己正好是在初中,语文周报里好像读过他的一篇叫什么之类的文章,不记得名字了,不过大概是讲青春、好好奋斗的内容,在对他的介绍中,有些许零散的词汇,比如“洪水猛兽”,“杯中窥人”,还有“新概念作文”这样的字眼还留有些印象。谈不上关注,也并不想深究,我觉得这样的心情就像踏马江南的过客,或许在适合的时候会想起,但是就其原本的意思,只不过是没有兴趣的终究会被自己遗忘,又由于世界之小会再次相遇,所以张爱玲在《爱》中写的“刚好赶上了”,说的文艺一点,那就是缘了。其实说到底还是感兴趣的,所以才说。

图片发自App

  虽然书名叫青春,但是写青春的内容却寥寥无几,大概是纪念作者本人在年轻时的想法,因为是所在的那个时期一去不返,所以才叫青春——珍贵却会必然消失。杂文,《杂的文》一样。读着多落寞、不甘以及无奈。感觉无奈会不会是一种懦弱的表现?理解到一种无能为力,对很多事,很多邪恶而让人痛心的人表现出的一种无能为力。社会原本就很大,现在的社会更大了,无数新奇的思想,掠夺利益、坑害他人的方式令人眼花缭乱,有些时候会感到十分惊奇,在没有“人性”的人面前,一句他是“坏的人”就能解释他为什么会这样那样做吗?无论一件事多么“正确”,也一定会有反面的声音出现,对立的双方都在惊奇,那个站在“对面”的人怎么会这样想?他难道不是个人,是其他星球来的?以至对立到深处,恨不得拿起一把刀剁了才好,一剑就解决了反而不太解气。有的人会在这种无奈中发奋努力,虽然无奈的事还有很多,但至少自己强大了,能够减少遇见它的机会,为此,再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这些人值得学习。

  染缸似的生活,有“色彩”不可避免,“无奈”不可避免,知道有些事自己真的做不了的那种心情不会没有出现过的,于是慢慢习惯。像是用“成熟”来解释着,有时又感到冷漠的很,成长?还是圆滑?有担当?《青春》只是描写了七八年前的社会——那些让人无奈,但作者发声去说的二三小事。“大事”还有很多,“谈资”还有很多,冷漠的,热心的事仿佛也有不少,可是,对大部分人而言,那些个故事真的就能作为故事一听就过,仅此而已。最多也就思虑二三,发现自己真的无能为力,连扯上关系都艰难万分,于是随其淡出眼界,不去多想,这其实也没有办法啊,然而总是知道的好。就像以前我一点也不晓得韩寒此人一样,虽然现在依旧不是太晓得,不过还是看了他的几本书了,能够说个只言片语,“无奈”的必然是自然的,因为单个人就仅仅是单个的人而已,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其实地球上任何一个人离开了地球,也就是消失了,地球还是一样转的,但是很多个人,很多代人都尽力去做时,那件事一定可以改变地球,甚至能改变一切,这是人类的可能性。所以哲学上说,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民群众,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的一份子,想到这,莫名感到自豪。

图片发自App

  《青春》里的无奈是社会的无奈,强大的人会将“无奈”当作一种认知,知晓自己的无力,所以想要变强。成熟意味着知晓它而不再变得歇斯底里。有些话想说,读韩寒的《青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些话想说——读韩寒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