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阅读国学相关的书籍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主要翻阅了南怀瑾老师解读的《易经》《道德经》《论语》及《金刚经》。儒释道三家加上易经的思想,在春秋及后期就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调,后续的所有思想都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改进与创新。今年真是我的有幸之年,能够阅读这些古代圣人们的思想并可以加以学习利用起来,也是件幸事。
当然,光阅读与思考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结合这些书里我能理解的内容整理出这十则人生信条并加以解读。希望这十则可以在我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困难时指明道路,快乐且自由的生活。
一.时变易-维持自身的变化
变化是易经这本书里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何为易经?日月为易,日出昼沉,生生不息,轮回不止。天地在变,我们作为生活在天地中间的一个物种也需要变,就像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不应该叫进化论,Evolution的正确翻译为“演化”而不是“进化”,你变我变天变道亦变,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变化去适应环境,才能与环境达成一个共同体。曾仕强教授讲过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花一点时间和精力,用心的去改变自己。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与环境之间所要达成的一种共生关系。
那么我们需要如何去”变“呢?热力学定律解释世界就是一个不断增熵的过程(熵就是无序即混乱程度)。在我们的世界里,物质总是朝着熵增演变(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如果不收拾屋子总会变乱,自律总会比懒惰更痛苦,放弃总会比坚持轻松,能躺着绝对不会站着。一切符合墒增的,都非常容易和舒适。因此熵增定律表示为: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即熵)会不断增大。
我们可以理解我们自身为一个孤立系统,因此我们要对抗熵增,需要不断的投入能量去做功。去学习,去锻炼,去改变认知,去调整自我,去提升自我,突破自己的懒惰最终变得更加自律和效率,努力的去改变自己。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薛定谔
二.凡相对-凡事总有相对性
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又对立统一,一件事情是好事,同时也可能是坏事。这个理念与道家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异曲同工之妙。
福与祸就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还有一句老话也是如此的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所以,当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时,任何的问题都具有多面性。真相也就属于我们个人,包括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同一颗树,农民认为它是柴,文人认为他是生命结晶,我们身上的优缺点亦是如此,做事谨慎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谨小慎微,就会让自己的胆子越来越小,很多东西其实就在于我们怎么去认为。无论好事与坏事的发生,都要有一个不被事物表象蒙蔽的双眼,看透其事物的本质运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才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不要用眼睛判断,要用脑袋判断。
三.天行健-保持前进的动力
《易经》首卦“乾”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认为人应该自我勉励,当如宇宙运行不止那样不停运转。人生在世,如同船在海里航行那样,有时顺风,有时逆风,时间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必须等到顺风才扬帆启航,那么到达彼岸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当没有运气加身时,就要不断的靠自身的能力去克服发生的种种困难。况且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己努力之后,老天才会帮我们。进取的上进心是我们能够给予自己和身边人的基础的精神保障,有了进取心的我们才能让自己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行道路的同时也能为身边的人指引方向。
为何要保持进取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自由,为了可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为了当机会来临时有足够的能力去抓住它的自由、为了未来可以有无限可能的自由,那些自由至少是向上而不可预见的。
四.曲则全-圆融的处事哲学
宇宙万物的自然生长下是没有直线的,星球的形状及运动的曲线,河流的弯曲及植物的生长,都是走曲线的。这也顺应着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所以“曲”原本就是自然的规律,道的规律。
“曲则全”就是道家的入世哲学智慧的结晶。它不提倡刚直、硬碰硬,道家从来不会这样。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到极致,却能四两拨千斤,这才是最厉害的。它代表了道家智慧的特点——圆融。道家认为,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就能解决。例如最近发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限时封杀Tiktok App,最后还是被国人的智慧解决了,结果是被入股及数据美国本土化,虽然吃了一点点亏,但是比起被收购和被下线两种结果简直不要好太多。我想这里是运用了一些委曲求全,明哲保身的做法。如同中国的俗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曲不是目的,全才是目的。曲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所以有时为了达成目的要懂得变通且灵活的看待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才可以做到周全。
五.观内省-觉察及省悟自身
观察自己的内心,通过内观我们习惯性的想法,欲望。告诉我们内心应该如何反省及更改这些问题。也就是两个步骤,先观,后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总是习惯如何的去看待他人,并未好好真真正正的平视过自己。只有真正的做到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才可以不断优化于过去的自己。
良性的自省有一个前提:是否承认和接受。自己不足和非理想的一面,比如本我,比如失败,比如错误。良性的自省是这样的——之前做的还不错(你还不错),但是还有改进的空间(你还有进步的空间)。也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大前提下给予一些肯定的回应。去除以自我中心化和过度简化的思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的改进。
智慧来源于承认无知,而自省来源于直面自己。自省给自己找到方向,执行力让自己不虚此行。在人生路上不断攻克新的堡垒,自我赋予的幸福感于我何尝不伟大。
六.谦受益-谦逊的精神层次
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在讲保持谦逊是一个人最应该持有的品质,而东方文化里的谦虚包含两个方面:“礼节性的谦虚”与“发自内心的谦虚”。
礼节性的谦虚:就是表露给他人看的“谦虚”,这种“谦虚”是因为“礼节性”的原因才出现的。它可以避免我们伤害他人。同时也可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因为优秀的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妒忌。谦虚会让小人和弱者内心舒服一些,防止了他们因为嫉妒在背后损害你的利益和名声。
发自内心的谦虚:这种谦虚是一种高级的层级与品质,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虚怀若谷、大智若愚,而不是自命不凡、唯我独尊。在工作与学习中保持着开放、平和与探索的态度,已知圈越大未知圈就越大。如同诺贝尔一样,他觉得自己没有重要事迹,写了份只有寥寥几行的自传,他说:在宇宙的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呢?
谦虚的品质可以让我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完善与修正。也可以让我们保持进步的心态与动力。
七.适欲求-合理的平衡欲望
“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矣。”不好的欲望,就像水流过头而导致泛滥,所谓这个泛滥就是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违背正当的原则。我觉得欲望可以大致解释成两种:1.虚假的欲望,2.真实的欲望。
虚假的欲望:它是一些虚幻不真的欲望,一种头脑中虚构的观念。它们不是你“自己”的,是来自外界的。毫无节制的去追求钱、权、名真的幸福吗?很多人不假思索的接受了周边环境的教育,我们需要合理的去满足这些虚假的欲望,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摒弃对外界的种种看法而仅仅只顾全我们自己,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幻觉。一个骗你说获得后就会好幸福的幻觉。(这里想起来张朝阳的一个访谈,他谈到自己经历人生低谷的时候说:“当时我已经这么有钱了,但是还居然还这么痛苦。我觉得幸福感这东西和钱多少无关系”。)幸福感更多的是由内向外的自得其乐,而不是向外自内的外部刺激。
真实的欲望: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源自个人内心的真实欲望,关系到我们人生意义,自我实现,热爱和兴奋。比如某些人天生喜爱艺术,写作,音乐,电竞等等。它们都可以让我们本身找到热爱的动力与价值。真实欲望才是创造的第一源动力,是灵感的源泉,是无条件的热爱。这份热爱是天生的,是独特的,是可以贯穿一个人一生的。
当我们在跟随“真实欲望”行动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一个特定的结果,只是单纯的享受这个过程。也正因为不需要一个结果是证明自己,我们反而更能耐得住寂寞,也更能耐下心来精心打磨。放下对好结果的期待,反而能帮助你获得一个好结果,这是很多人所不明白的真相。自律并不是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优秀品质,学会合理的平衡欲望,才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优秀能力。
八.学日益-增加学习的积累
学习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且不能停止的事情。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是处世间的智慧与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我们身边的人、事、物来吸取的知识与经验更能为自己所用。观察他人身上的优点,改善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是学习的积累。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两句是通读道德经后印象最深的两句话。老子在这里清楚的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要有两种能力:“拿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是要丢掉,丢掉那些无用的私欲、偏见、负能量等。所以,一个人应该日益其知,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有学之人, 同时又应该日损其欲,成为一个境界高尚的有道之人,使“为 学”与“为道”同时并进。反过来看,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在为学未益、为道未损的情况下,拿也拿不起来,放也放不下,就那样过了一生。这是我读《老子》以后,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
九.善护念-护持自己的心念
南老强调《金刚经》的精华就在这三个字:「善护念」的第一层含义:佛家认为世之杂念,多起于心念,诸多杂念的源头,就是我们自己生出的念头。一念之间,包含了八万四千的烦恼,这也就是我们的人生。而我们要如何去消除自己的烦恼呢?就是两个字“去做”。做了,做过便了,此为“以行止念”,也就是念头的行动力。当我们专注而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意念和精神都处于非常集中的状态,也可以称之为“其神凝”,而一个人能够更多的保持“其神凝”的状态,自然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清净,消除自己的杂念。
「善护念」的第二层含义:想要去除杂念的念头,本身就是一种“杂念”。如果将我们内心清净的状态比作一个平静的湖面,有杂念生出来的时候,就像这个湖面被投入了一个小石块,掀起涟漪。如果我们看见涟漪又起了一个念头想如何去消除他们的时候,相当于又在湖面投入了一个小石头,只会让涟漪无止境的存在下去。因为这个时候消除杂念的心念也成为了一种“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消除这些杂念呢?那就是不执著于杂念,不去管它。佛家其实想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杂念是正常且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个执着于想要清除所有杂念的想法,本身就是更强大的杂念,会扰乱你内心的宁静。正所谓“心无所住,万念皆空”不让念头在心中住下来,不跟着念头去跑,把念头当作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辆一辆的驶过,并不会在我们身边经停。不以为碍,自生自消,释然而不相介怀。
十.一惯之-从一而终的坚持
俗话说三十而立,立的便是这些为人之道的人生观、价值观,“吾道,一以惯之”。坚持自己为人的中心思想并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如同王阳明心学提到的知行合一,把自己知道的、了解的、理解的结合自己的行动一惯的落彻下去,就此可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在这里想引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先来解释一下字面意思。反者道之动:道的法则,就是事物的两种属性之间,总是相互向着对立面运行,在临界点返回,如此反复循环。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发挥作用。反者道之动,此句结构,是“道之动者反”。意即——道的运行规律,就是这个反字。比如练字或者学习,有时越来越差劲,许多人就不愿意继续了;殊不知,快要进步的时候,反而会有相反的状况。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有这种“否极泰来”的遭遇,人做事情、做生意也是一样,所以做事情稍稍失败,就要熬得住坚持住,下一步就会成功了。
当然,坚持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成功,但是不坚持的人注定平庸。人生在世总要有些正向的追求才好,所以最珍贵的品质之一,莫过于坚持。那些所谓开挂的人生,其实都是背后咬牙的坚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向别人,更不向自己妥协。
以上这十条准则纯粹是个人学习积累的一次总结和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毕竟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但是老祖宗的东西经过几千年的洗礼还能留存下来就说明这些智慧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我们后人所知所学及所用。
“有些道理什么时候明白都不算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加油!共勉!
2020.10.17
学习资料:《易经杂说》《道德经》《论语别裁》《金刚经》《生命·觉者》
知乎参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17428/answer/638092677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556845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90064/answer/321034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782476/answer/87457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