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系列(十八)——大年初二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二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给岳父岳母拜年,民间称“姑爷节”、“迎婿日”。“回娘家”又称“归宁”。

      虽然初二是“回娘家”日,但是小姑由于工作的缘故,初二来不了的时候,她会跟大姑协商,两家碰到初四来。所以记忆中,大年初四待她俩的时候比较多。大年初四这天待她俩,也是我们一大家难得的一个团圆日。除了我们一大家十七八口人,二爷爷一家也会过来。小院里,男人划拳喝酒,女人聊天话家常,孩子们打闹捉迷藏,喧嚣热闹、团圆喜庆,这才是过年应该有的味道。

        二十多个人的饭食,自是少不了。两桌占不下、摆三桌的时候也是有的。那个时候,流行吃两锅饭。

        第一锅饭大概在中午的时候吃,先是盘儿。一般情况下,奶奶会准备12个盘儿,6凉6热。凉菜是提前切好摆盘,等姑姑他们来了再调味;热菜也是先切好,等凉菜上桌再一道道炒了上桌。一席这些菜也算不了什么,可是要做三席菜的时候,奶奶的忙碌就可想而知了。为了保持菜的新鲜,她在待姑姑们的当天四五点钟就起床准备了。吃完盘儿之后,接下来就是主食——饺子。男人们喝酒时间长,中午开始的饭局往往要到下午两点钟才能结束。

        吃完第一锅饭,爸爸、叔叔和两个姑父要去给本家长辈拜年,而女人则留下来打扫“战场”,顺便准备第二锅饭。

        第二锅饭是蒸碗和米汤。大锅的下面熬米汤,上面的笼屉里是蒸碗。蒸碗是奶奶提前切好的,只需放上调味的汁上锅蒸即可。这锅饭大概在四点多吃,不似第一锅饭的长时间,这锅饭从吃到结束也就半个小时左右。时间如此短,是因为人们都不怎么饿。

        吃完饭,收拾好,到了下午五点多钟。倒上茶水、摆上瓜子,大人们又开始了聊天模式。家长里短、天南海北,他们无所不聊,这一聊天就忘了时间。所以,我记忆里边,只要大姑和小姑一来,当天走的时候不多。有时候两个姑父和孩子们走,她俩也要留下来陪奶奶睡一宿。

        二十多年了吧,我还有这样的印象:爷爷去西屋睡了,东屋昏黄的电灯下,炕洞里燃烧着爷爷扔进的玉米轴,炕上,躺着奶奶、大姑、小姑和我。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耳边模模糊糊地是她们娘三个低沉、温馨的絮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年味系列(十八)——大年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