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贫穷却不自卑?

图片发自App


新学期开始,宿舍来了一位外校交流的同学,黑黑瘦瘦的,却很会打扮,化妆之后倒也精致不少。言谈举止宛若一幅见过大世面的样子,不矫揉造作,也不唯唯诺诺、扭扭捏捏。熟悉之后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她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甚至拿着助学贷款上学。我一时间惊讶,在自我的认知中,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女孩子不应该都是无比质朴,穿衣打扮简简单单的么?从她的自信中我看到了答案,人生只有一次,最好的青春也就那么几年,好好地过一次才不算浪费。于是她做勤工助学,加入了舞蹈协会,尽一切努力达到自我的要求。

当然,我也是来自农村,我也当然就是自我认知中的样子,无比质朴,穿衣打扮简简单单,甚至于有时会惧怕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展示。

郁郁寡欢,谨小慎微是我这两年的常态,我也一直在反思想做一个落落大方、热情开朗的人,反思之后的结果是,现在的性格是以前生活的反映,过去的一切都是今天的来处,放弃挣扎吧,现在的我就应该这样。看吧,不想努力与改变的人总是能找到更具文艺性的理由。

为什么有些人贫穷却不自卑呢?

在市面上的一些鸡汤文这样表述:他们有着强烈改变自己的愿望,在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前就已经做好准备和规划,并且勇于尝试,在划掉一项项已完成事项的正反馈中又填入一项项待办事项,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而那些贫穷且自卑的人总是畏缩在壳中,从主观上只想过得舒服而非过得漂亮,舍不得逼自己一把去尝试一下,即使常常“幻想”以后会生活的如何漂亮。这大概是我们这些人的通病。

但你看过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么?身为阿尔法加种族的伯纳因为在胚胎阶段误加了酒精而天生比种族中的其他人矮小,即使是最高阶层,能享受一切高级服务,甚至能对低种族的人颐指气使,仍然止不住地流淌出自卑。这种自卑,在其他人看来是“古怪”与“分裂”。“只要这个社会承认他是个重要人物,一切秩序都是好的。但是尽管他的成功使他和解,他仍然拒绝放弃对现存秩序的批判,因为批判行为提高了他的重要感,让他觉得自己伟大多了”。他的自卑来源于别人的不认可,而不在于贫穷与否。

或许自卑还来源于对现实的焦虑,正是因为贫穷对选择的限制使得你把千金的希望都压在一根弦上,你既没有其他的希望,又害怕得不到眼前有选择的希望。至于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女同学,原生家庭的贫穷与否我们不能选择,原生家庭的贫穷确实会在某些程度上限制我们的选择,减少我们享受和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做不成通才,那就在一方面做的至少可以提到台面上去,得到认可,然后慢慢地,一步步走出限制自己的那个壳,把不断变好的过程当做成长的必经和美好的感受,而不是苦大仇深的迫于外界的刺激。卡夫卡说过:“努力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呀,抓呀,拉呀,想一个小孩抓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是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抓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就像我一直喜欢的一个词——循序渐进。

愿每一个女孩都能善待自己,热爱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些人贫穷却不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