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你知道相和歌么?

说起相和歌,最近有看《舞千年》的朋友们可能会举手,作为节目的第一支舞蹈作品以《诗经·子衿》配乐用古典舞的形式展现,用历史文化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对于这首作品还有这档综艺的距离。而这支舞蹈作品是以建安时期为历史题材的古典舞剧《铜雀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舞蹈《相和歌》是由北京舞蹈学院的孙颖教授复原的汉代盘鼓舞。


盘鼓舞,是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舞者在盘与鼓上纵横腾踏,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一鼓,所以又称七盘舞(时只用鼓而不用盘,或以鼓代盘)。盘鼓舞有独舞和群舞。盘鼓舞有盛大的伴奏乐队,有三席人伴奏,乐器有:钟、磬、建鼓、埙、铙、瑟、笙、 排箫等,并有女歌者伴唱。 东汉文学家傅毅曾在其著作《舞赋》中对《盘鼓舞》这样描写到:“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辣若轻,兀动赴步,指顾应声。”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独舞):地上排列7盘一鼓,一男子头戴冠,身穿长袖舞衣,正从盘鼓上跃下,回首睨顾盘鼓,舞袖冠带飞扬,动作豪放。

其实,相和歌不仅是汉代的代表性的舞蹈,也是一种民歌体裁。

相和歌,是对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中有包括原汁原味的民歌以及经过汉乐府进行加工后的乐府音乐。在相和歌发展的过程中,最早的是在街头巷陌演唱的“徒歌”(没有伴奏的演唱形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清唱;之后发展加入了帮腔的形式,成为了“但歌”(演唱形式是一人唱三人和);再往后发展就是我们提到的“相和歌”(乐器和歌曲结合的形式)。

这样一句话形容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这句话的意思是:丝竹乐器相伴,歌者自击节。同样这句话也总结了相和歌的特点。弹弦乐器与吹管乐器的交替伴奏下,由歌唱者击节而歌(节为一种打击乐器),形成了乐器伴奏与歌唱相互应和的形式。相和(xiānghè)歌的名字也是这样来的。这样的形式和京韵大鼓等一些曲艺形式就很相似。

而相和歌之后的在发展就加入了舞蹈,有了固定的曲式,成为了歌、舞、乐一体的大型演出形式叫做相和大曲。相和大曲的曲式内容就不在这一一介绍了。

虽然相和歌的产生是延续了战国先秦时期的齐声、楚声等民歌。但是相和歌和相和大曲确实汉代反应当时水平的音乐形式,同样也进一步影响了之后流行于南方的清商乐。



因为昨天看完第一期节目,对于相和歌的舞蹈很感兴趣,同样,因为相和歌以前了解过,就很亲切。在网上搜了搜相关内容,写了这篇介绍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呀!

今天就到了这里啦!日更11天!

迈入十位数的世界啦!在这里鼓励一下自己没有断更,呱唧呱唧!!(此处有掌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11月17日——你知道相和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