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

    突然想到了压力这个问题,貌似至今为止,这种东西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回想过往,对于这种东西,也没有太大的感触,毕竟它都不曾缺席任何一次“重要”的决断。

       小学时,我的想法好像不是单纯的:作业没写就已经用钱去贿赂组长了。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事情了,很厉害不是!那是所谓的学习,真的不是出于兴趣爱好好么,因为作业没写完,第二天早上老师是要棍棒伺候的,学习过程是被恐惧所支配。压力在那个时候,应该就已经是存在的了。这种状况持续到了六年级。还记得当时对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抱有期望跟恐惧的两种态度:放学的同时,老师又布置作业了。

       幸运的是,上初中并没有所谓的升学考试。第一天去报道,班主任就说道:“上初中跟小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总之给人一种神秘的迹象,貌似我要进入一个大环境一样。还记得初中三年级教语文的老师(该老师不习惯“语文老师”这种称呼)提到:“以前你们上小学,老师都是把笔记写到黑板上,让你们抄写完才抹掉,现在老师可能不会写到黑板上了,你们要边听边记……”也许这就是跟小学的最大区别?当然,当时在初一初二年级,只是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而已,貌似大家对这个排名也是比较在乎的,老师们也在灌输这种“力争第一”的价值观。

       高中时期,似乎总有考不完试,可能某一个晚自习,任课老师突然抱着一堆卷子进门:我们做个小测验……这种小测验总是源源不断。而正式的考试,老师则会提前通知:明晚有考试。那时的压力,则是在考试成绩上:老师对成绩的期待。老师们看学生的态度,完全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对待成绩差的同学跟成绩好的同学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而因为是留守儿童,父母似乎对我的学习成绩没什么要求。

       上了大学,似乎整体上算放飞自我了。一二年级有认真锻炼:坚持爬山。到了后期,似乎觉得自己并不太适合这个专业,想到了保研到其它院校是不太现实的,就做起了考研准备。在考研之前,唯一可以称得上压力的因素似乎只有期末考试了,但根据过往的经验,那种水平的考试确实没有太大的难度,因而也没有太大的担忧了!然而,似乎在生活上,同龄人似乎比较关注“女朋友”这个话题了,似乎总是成为那个被吐槽的对象。但好像也就这样吧!

       考研的过程,压力时刻存在着。一道题目不会,立马就开始焦虑了:如果考研出了这道题怎么办……总之那段时间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似乎这种焦虑也足以让我每天早上5:40从梦境中醒来,并且还对“学习”这件事情保持孜孜不倦的态度。那种环境下,偶尔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非常开心,满足的:窗外一片黑暗之际和坚持锻炼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爬二龙上的路上相遇,下午四点出现在东区篮球并挥洒汗水,漫无目的的逛逛超市……虽然有压力,但我们还有释放的手段不是?

       读研期间,似乎每一天总是在担心自己能不能顺利毕业。这种担忧,在临近找工作的九月份尤为强烈(那个时候论文的工作量似乎不够)。当然,相对而言,可能是因为老师的缘故,研究生期间的时间还是非常自由的!

       终于毕业了,参加了工作,然而又有了新的困惑:女朋友。这难道不应该是随缘的态度么?但他们觉得你在26岁这个年龄段,就该有个对象一样,仿佛是理所当然似的。仿佛我们被总是在被关注着,ta们总是在企图窥视我们的生活。

        然而有了接触的女生,又有新的思考内容:她在忙什么呢?怎么都没时间回我消息呀……一些胡思乱想导致的不信任行为,终于在你表白的那一刻得到了证实:“其实你是个好人,我们不合适。。”此刻又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又会去思考“不喜欢我的理由……”继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心理。

        是否这些烦恼是我们主观意识营造的还是说在特定的年龄段会必然接触到的呢?我们总会觉得当前的痛苦才是让人最印象深刻的,然而这只不过是个人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

        总之,这些成长的困惑,不会说因为你没有接触到,就能否定它的客观存在性。它们一直都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