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整明白了“失去才会后悔”的背后原理

为什么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都容易陷入这种“失去才知道后悔”的心理怪圈。

图片发自App


一: “后悔”是种人生常态

至尊宝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再来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恋爱是如此,相处久了彼此厌倦、争吵不断。为寻求理想的自由与欢乐而分道扬镳。

可真分开了,似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牵扯出以往相处的幸福快乐片断。不舍、悔恨一股脑涌上心头,怎么当初恋爱时候没有好好珍惜?

亲情也是如此。在家时,厌烦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厉,讨厌家里日复一日的琐碎无聊生活。

满心期待、满心憧憬的想象离开家的自由自在生活。可真正离家,倍加想念家的温暖,甚至原先厌倦的唠叨话语回忆起都满是可爱。开始后悔,在家时候怎么没有好好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追溯历史,发现古人同样拥有此类心理问题。

有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李商隐。

两个对彼此有好感的人,因为羞涩不敢表达,等到失去机会,彻底不可能时候才追悔莫及。

有抒发“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少妇。

后悔当初怂恿夫君去前方作战,求军工、觅官职,徒留自己登楼远眺,形单影只。

有后悔“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读书人。就如现在的我一直后悔高中怎么没有好好听课,好好学习,以考上更好的大学。

二: “后悔”是一种人性弱点

这种“后悔”在心理学上称为“赋予效应”。理查德教授于1980年提出。

芝加哥大学为了验证这种效应的存在,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者拿着马克杯到一个教室说:“这个杯子很好,而且只要四美元,你们有人要吗?”几乎没人要买。看到这结果,实验者便提出送每人一个。

几天后,回去询问,由于上次送出去的杯子太多,现在需要回购,有多少人愿意以六美元的价格把之前送出的马克杯卖回?

结果很意外,几乎无人同意。

没有得到杯子时,参与者普遍认为这个杯子是不值四美元的。但拥有了这个杯子之后,实验者回收,大家对它的估值非理性的上升到了超过六美元的地步,便不同意被回收。

这就像你接受了一个男孩的追求。虽他各方都不太符合你的要求。但是他喜欢你,因为享受被喜欢、被宠爱的感觉,恋情继续。但是他地位尴尬,你依旧与其他男生暧昧。像是备胎,可有可无。但是真当他看不到希望,要离你而去,你却十分不舍。

赋予效应本就是人的心理局限。只是日常中,被生活的平淡所迷惑,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事物会熟视无睹。一旦失去了,才会把过往稀松平常的事从心理上非理性地赋予更多价值,从而,悔恨、遗憾等负面情绪显著增多。

三: 如何减少“后悔情绪”?

01 深入了解自己

为了减少后悔情绪,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是深入了解、分析自己。

问清楚自己最在乎、感觉最重要的哪些事物?

什么东西失去最会悔恨、痛苦?

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把所有的规划、事务都分为最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三等。所有的决策、平时的做事态度都按照重要程度区别对待。

比如你重视未来的工作状态、生活品质,就不要让一时的吃喝玩乐欲望占据大把时间,莫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02 看淡“后悔”影响

如我前两大点所写,在遇到失去切无力挽回的事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后悔”是种人生常态,是人性中的弱点。

既然不能够完全摆脱,那就去以平常心去看待这种负面情绪,整理心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身边看似平常的事情给予足够的重视。

最重要的,活在当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终于整明白了“失去才会后悔”的背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