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柠《让创意更有黏性》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让创意更有黏性》这本书,感觉对于广告创意的内容有了很多新的了解。如何把观点传播给他人,让创意直抵他人内心,就应该让它具有强有力的“黏性”这样才能持久地影响他人,进而改变他人的行为。


何为创意黏性?

为什么我么会相信在太空能看到万里长城的传言?为什么我们会相信可乐会腐蚀我们的骨头的无稽之谈?为什么我们会相信虚无荒诞的偷肾传说?那是因为这些说法都富有黏性,他们能被人理解和记忆,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毫无疑问,他能改变的是受众的观点或行为。


简单:精炼核心信息

简单是指我们应该“找到创意的核心”,剔除那些多余的干扰因素,因为我们在不可预测和混乱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定的。先“找到核心”,再用“精炼观点”的形式表达出来。


意外:吸取维持注意

传达信息时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吸引别人的注意。这时我们就需要找到人们知识上的缺口:当人们想知道一些事却无法实现时,他们会执拗地想消除这种痛苦,把知识的缺口填满。因此,我们的创意需要出人意料,就好像寂静是发出的清脆响声。


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抽象的东西往往很难让人理解并记忆,同时也让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如果想要让自己传达的信息被人牢牢记住,那么就要将一切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为了让同行相信自己找到了治愈胃溃疡的方法,以为医学天才竟然喝下了一瓶引致胃溃疡的细菌加以证明——这位医生出色的地方在于,他把握了让自己的观点具有可信度的最佳机会。我们常用一些外部的权威和统计的数据来增强说服力,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在黏性创意的世界里,生动的细节更具权威。


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1925年,约翰·卡普尔斯为美国音乐学院撰写音乐函授课程的推销广告,在这之前他从没有做广告的经验。他坐在打字机前,在键盘上敲下了广告史上最著名的一条标题:“我坐在钢琴前时他们都嘲笑我,但当我开始弹奏时……”他的广告创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成功俘获了人们的情感,抓住了人们的兴趣,也尊重了人们的个性。


故事:促人起而行动

《心灵鸡汤》的巨大成功打破了“知识的诅咒”,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故事具有模拟和鼓舞的双重力量,想要让自己的创意与观念更为人牢记,那么从讲一个好故事开始。


在创意和观念的世界中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我们中的任何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识和正确的信息,就可以使之更有黏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柠《让创意更有黏性》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