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劣学生的劣根性 我的十二年你的第一年179

原创: 锐老师加油  锐语空间  3天前

      离高考还有96天,除去节假日和周日还有81天,这个时候,不正是高三学子奋力一搏的时候吗?可是,他们却趁着我下午出去的工夫,把手机从我这“偷走了”。

      拿手机能做什么?除了打游戏、刷微信、订外卖,还能干什么?

      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学生上学期间,保管学生手机,目的是在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的前提下,增强他律力。结果有的学生声称不带手机,私下里悄悄把手机藏起来,没事时从袖口,从抱枕,从书包,从裤兜里拿出来看看;有的同学则有AB手机,交一个坏的,留一个好的;有的同学早上交过来,下午偷回去;有的同学借着打个电话的由头,一借不复返……

      “人在事上看。”一个人的品性就在小事上足以看得清清楚楚。

      那些不交手机,或交AB手机的同学,是品行极差的,因为他们犯的是“欺骗”之罪。欺骗的可怕之处是,透支信任,淡化关心,抹杀真诚。因为“信任”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选择。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信任你的人和不信任你的人。我选择信任你,是我选择对你的诚恳和推心置腹,而你的欺骗则暴露了你的浅薄和无耻。欺骗,是伤害那些选择信任你的人,把他们推向你的对立面,是化友为敌的最简单的方式。而且,信任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一旦大量透支,便无法恢复原来的量级。

      而先交后盗的同学犯的是“偷盗罪”。“不问自取谓之贼。”没有问过别人,偷偷地把东西据为己有,便是偷盗。偷盗是极其恶劣的品性,它是一种性格缺陷,即缺乏自律性,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做事只看眼前,不顾将来,饮鸩止渴,短视无知。

      对于偷偷拿回手机的同学来说,他明知自己没有充分的理由拥有手机,便用“偷偷窃取”的手段拿走手机,只图一时的高兴,完全不想东窗事发后的尴尬和丢脸。或者,他们对事后的责骂并不在意,根本无所谓尴尬或丢脸。所谓“人至贱则无敌”,这里的“贱”是身份卑微,没脸没皮的意思。那些连脸皮都不要的人,做事没有底线,随波逐流,极容易走向歧途,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而偷盗比欺骗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也同样具备“侥幸”心理,总有“万一不会被发现”的小心思,还有了“我还是个孩子”的“我弱我有理”的弱者心理,这就使得那些同学从行为到性格都产生了极坏的转变。

      相由心生,境由己造。

    一个人的秉性(即气质)——个性的内在表现——难 以改变,而个性的外显表现(性格)却会随着心理过程的发育,学习,锻炼,环境等诸多因素改变。如果假想每个人的环境因素都是顺应着他的气质走的,那么他的性格内在和外显就达到一个一致的高度。世界也就很容易分别出来个性心理的差异,换句话就是说好人坏人很容易就分得开来。但事实是环境的无比复杂性使得大多数人难以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性格,导致了内在和外在的偏离。所以形成种种色色的性格的人。如果环境严重影响到了秉性,发生了内在和外在的严重偏转,甚至完全是背道而驰,那么他就会始终找不准自己该定位在哪里,严重些就会发展成变态心理等反常行为,比如偷窃。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小节非小见品性,大难临头有风骨,做人做事,要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才能临大节而不改本色。所以,奉劝那些常为小恶的学生们,抬头三尺有神明,莫欺可欺者,莫骗关心人,早晚有明报,后果很不堪。

你可能感兴趣的:(顽劣学生的劣根性 我的十二年你的第一年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