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90%的烦恼,并不是来自事情本身,而是源于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别活在别人眼里,也别活在自己的情绪里,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困住你,除了你自己。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大多时候,不是烦恼选择了人,而是人主动选择了烦恼。
何必纠结过往,只要放下便是晴天。人要想走远路,必须看淡来路,才能轻松上路。人生的无限可能,往往就藏在每一次清零之后。
人生在世,世事无常,如果太固执就容易走进死胡同。想要改变,就要学会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真正的幸运,不是逢山有路、遇水有桥,而是努力后有所得、坚持后有收获。那些日积月累的努力,会慢慢转化为你的能力,离梦想越来越近时,你会感激当初选择坚持的自己。新的一天,早安!
来,我们先做个简单的心理学测试。
你现在不要看自己的手机是什么颜色,你不要看自己的袖子是什么颜色,你不要看地面是什么颜色。这个实验做过几千次。
即便实验人员要求受试者不要看,但是他们还是会忍不住去看,或者忍不住去想。
这个实验被称为“减法实验”,它得出的结论是:减法原则。这就是减法原则,你越让自己不要想什么,你就会越去想什么。你越关注自己不要去做的事情,你越有可能会去做。
禁止会带来压力,而压力存在的时间久了,就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人的情绪就像一个气球,哪里有了压力,哪里就会受到反作用力。
另一方面,我们的注意力是跟语言挂钩的。即便我们告诫自己不要做某事,但是当某个概念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时,大脑天然就会关注它。
加法原则:他说:“从你的饮食中去掉什么东西,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里面有什么。”
也就是说,他从不会去想自己不能吃什么,或者需要从饮食中去掉什么东西,而是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吃。比如,他不会告诉自己“我不能吃汉堡包、巧克力或乳制品”,而是一直告诉自己“我今天可以吃沙拉、蒸蔬菜和新鲜的无花果”。
他的嘴上挂的都是自己能吃的东西,他的肚子里装的就是医生嘱咐他吃的东西。
所以,你不想总是坐着,就不要每天跟自己说不要坐着啦,站起来动一动,而是要跟自己说运动吧,多运动一下;你不想浑浑噩噩一辈子,就不要跟自己说你不能这样下去了,而要说你得努力了,你得出去看看别人在做什么。你要
策略一变,结果大不同。
总结一下,不同的策略会给你带去不同的结果。使用错误的策略,你再努力也很难拿到好结果,而使用正确的策略,你会离正确的结果越走越近。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由很多失败构建的,但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也一样。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一次成功, 也可能给你带去非常多的失败。
自满,本质上具有普遍性。
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勤奋锻炼三天后,连续一周在饮食上放纵自己;认真学习3个小时后,之后的6个小时都变成了娱乐时间;努力工作了一星期,随波逐流了一个月。
这些数据可能稍微有点夸张,但事实很可能比这更严重。
可问题是普通人的自满是哪里来的呢?
原因在于自满是有比较级的。
我们自满的来源,就是跟周围人的比较。当你认真学习了三个小时后,你会想别人可能都在家里刷手机,打游戏。所以你才会觉得自己过得已经非常充实了。
再或者,你在努力锻炼,可周围的亲人朋友没有这个习惯,你就很容易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突出了,不用再练了。
但事实上,我们想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做出成绩,都离不开海量的工作。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绝对不是要跟周围人比,而是跟一个领域中最顶尖的人比。
看清这个事实,你才能真的收起自己可怜的自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总结一下,你以为骄傲自满伤害的是别人,但其实伤害的最终是自己。
“我们要做的不是分别谁是天使谁是魔鬼,而是想办法让每个人人性中的魔鬼沉睡,天使起舞”。
决定他们习惯的第一步是:选择。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让你平庸的习惯,那么你只会越来越平庸,比如打游戏和刷视频。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让你没有成长的习惯,那么你只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原地踏步,比如每天只盯着自己的工作,不思考、不迭代。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成长性很高的习惯,那么你就会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持续进步。
可是,大多数人是不会主动选择的。
他们只会被动接受,被动成长,或者干脆躺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悲观者总是正确,而积极者才能成功。”
你在人生的海洋上扬帆起航,你的目标很明确,要找到一个富硕的小岛。可是,你历尽万难什么也没有发现,但你保持乐观,继续前进,最终竟找到了新大陆。
命运的馈赠可能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要啥给啥”,但是“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给你带来的礼物,一定不会比你最初的设想差。
习惯的公式就是:选择+行动+习惯+时间=目标。
选择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是你的选择。
在选择之后,不只是行动,而且是持续行动、大量行动,并且得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你的习惯才真正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