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如何处理好亲子、夫妻、自我关系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韩] 姜弦植/ 金京峰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云海

一口气读完《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本以为这本书名的鸡汤味很浓的书会是一本鸡汤文合集,结果发现,作者是用通俗的语言在一本正经地讲授关系心理学知识。

作者姜弦植是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也是畅销书作者。作者通过分析妈妈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棘手和关切的问题,指出只要聚焦于“关系”,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该书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自我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包含了从学习到爱情到死亡的心理学知识,解释了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夫妻关系的本质、人生中的焦虑感和孤独感,以帮助读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书中每一章都先由案例引出相关问题,然后结合心理学大师的理论观点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亲子关系:开发元认知,赞扬努力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父母永恒的操心,尤其是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又不听话的时候,更是让人崩溃。为了孩子好,家长们往往会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不要玩耍、专心学习,同时还会抓住一切机会夸赞孩子,希望给予孩子更多鼓励。然而,当这一切不起作用,当孩子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见提高,当孩子开始指东向西处处跟你做对,作为家长,大概率会变得烦躁、焦虑,指责孩子不懂事,觉得孩子天资愚笨,甚至以打骂的方式试图让孩子听话些。

作者指出,这个时候,问题更多的是出在家长身上,因为家长没有正确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及时给出恰当的引导。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之前,我们应该先读懂孩子的心。在此基础上,要学会在提高孩子成绩的同时改善亲子关系,还要注意过度赞扬和唠叨的反效果

在学习心理学一章中,作者提出,开发元认知是既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又能够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心理学上所谓的元认知,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即认识到“为什么要学、该学什么、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知道的又该怎么学”这些问题。元认知是学习的钥匙,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快乐,并且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缺乏元认知的知识摄取,有百害而无一利,就像没有归类的图书馆,书越多越乱。

想要开发元认知,首先要明确学习法原因和目的,比如学习本身带给人的快乐、把握知识脉络等,这样才有动力坚持下来。其次要停止单向学习,不要只是一直听讲,要试着讲解出来,如果讲不明白,就说明听懂了只是一种错觉。第三个要点,也是开发元认知最核心的方法,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来区分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部分,这样输出的过程还有增强记忆的好处。

当父母注意开发孩子的元认知,引导孩子成为主动学习者,就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让孩子乐于分享知识,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越学越会。

此外,书中还指出了过度赞扬和唠叨的反效果。赞扬是一种能够强化人们某种行为的“强化物”。但是,不恰当的赞扬往往会事与愿违。一旦赞扬而不是喜欢成了认真的原因,那没人赞扬的时候,认真就失去了动机,此时,赞扬就伤害了内在动机。

那么,应该怎么恰当地赞扬呢?作者主张赞扬过程而不是赞扬结果,比如说“我希望你不管做什么都能尽全力去做”,而不是说“考第一名了,真棒!”因为赞扬结果是在鼓励与他人比较,而赞扬过程是要跟自己比较。

而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做错事的时候,唠叨、责骂、责备、劝诫等等,往往都无法让人变得奋发努力,反而是会伤害对方,引发对方的消极情绪。更好的做法,是不要唠叨,而是说一句“没关系”,表明你虽然知道对方的失误和失败,但不会加以指责和非议。这样做的好处是,会让人情绪平稳,并做出最好的表现。对孩子如此,对下属也是如此。

『2』

亲密关系:始于爱情,忠于友情

我们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为什么总是会遇到相似的人,为什么会由爱生恨,书中都给出了心理学上的解释。

我们会与什么样的人相爱呢?对于这个很多人都说不清楚的问题,其实社会心理学家已经给出了答案:吸引力法则(laws of attraction)!吸引力法则中最重要的有三项,接近性(物理上越接近越有可能爱上对方,即经常见面),身体吸引力(不是在一起久了才变得像,而是人本来就会爱上和自己外貌相似的人),相似性(人会对和自己的价值观、地域、人种和肤色、兴趣爱好等相似的人产生好感)。所以,共同点越多的夫妻也就会越幸福,心有灵犀一点通,离婚的概率也就越低。

弗洛伊德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吸引力法则。他认为人在成年后依然会重复童年时与重要的人相处的经验,也就是发生了移情。比如与人初次见面,仅凭第一印象,我们就会喜欢或讨厌一些人,因为这些人的言谈举止或整体感觉让我们想起了自己曾经喜欢或讨厌过的人,这就是一种移情。爱情也是移情的结果。把爱情看作过去经验的反映,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

所以,作者悲观地认为,爱情归根到底是为重复以往的愉悦、为弥补以往的缺憾而做的一种挣扎。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一旦发现对方无法救赎自己,自己也无法救赎对方的时候,爱就会很容易转变为恨。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爱得越深恨也越深。这就是爱情的悖论。

那么,爱情的悖论可以避免吗?可以!作者的秘诀是以“友情”之名对待爱情。具体而言,想要避免陷入爱情的悖论,就应该了解自己的关系(移情)模式,并与自己所爱的人不断交心、沟通。当最开始的热情消失以后,彼此仍然相互理解和关怀,像老朋友一样保持着牢固的关系,才是夫妻幸福的特征。朋友比恋人能够相处更久的原因,是我们不太会对朋友产生移情,更多的是现实的期待,就算有误解和矛盾,我们也会想方设法通过沟通解决。夫妻之间也该如此。

『3』

自我关系:正视恐惧、无助、善恶和死亡

面对现代人经常会遇到的恐惧、无助感、恶念等等心理现象,书中在最后一部分做了讨论。其中,如何看待死亡一章最是让人感触颇深。

神学家和哲学家保罗·田立克认为人类的终极关怀有四种:死亡、孤独、无意义和自由。但是,在现代社会里,死亡成了一种禁忌。人们陷在日常生活中疲于奔命,没人会正视疾病和衰老,常常会无视死亡,好像自己永远不会死一样。人们不太能接受自己的死亡,所以面对死亡的时候,比如得知患了癌症,通常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等阶段,而不是很自然地接受死亡。

作者指出,生和死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没有生就不会有死,但是如果没有死,生也将失去意义。只有认识到失去的后果时才会意识到拥有时的珍贵。所以,想到死亡时,人们会很自然地关注生活。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死亡是人类所能得到的最大的祝福。”想要把死亡变成祝福,就要承认自己也会死,且死亡会随时降临。所以要“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的最后一天”,努力活得死而无憾。如果把无怨无悔地死去作为人生目标,生活反而会过得更好。

书中的三个话题几乎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烦恼。第一个话题已经足够让人头大了,第二个话题可能会让围城之中的人更加头疼。但是,第三个话题却可以让人一下子豁然开朗。人终有一死,当我们直面死亡时,才会明白生存的意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

你可能感兴趣的:(《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如何处理好亲子、夫妻、自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