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方法论 之三——模仿带来的进展

​上一篇:互联网方法论 之二—— 模仿和创新都是医学需要的

    模仿能丰富生命特征

模仿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对成功案例的借鉴,或对错误处置的避开,两者都是生命保全。这就暗示重要的工作:揭示当事人和模仿对象的区别,工作越是充分、全面、细致,所模仿的经验就越安全。以往还是很粗陋的模仿,简单区别疾病种类,“他吃了这种药有效,我也吃”,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考量得较少,更别说基因、个体差异、免疫系统等细微方面。

以往充满主观感悟,缺乏周密性,无法结合人们的身体特征,局限于“xx行为将导致xx麻烦”,做不到多么细化,更无法理解“xx行为将避免xx麻烦”。借助互联网,我们能获得长足的改进,能理解,何等方法有助于哪类人长期保持健康,何等方法有助于何等基因的人消除早期疾病。

创新的科学并不渴求掌握周全的特征,那超越了其能力范围,确切地说,那相悖于其方向,因为很多操作需要引入民众。模仿的科学就恰恰相反,模仿暗含着对划界标准的渴求:有那么多相似的病友可借鉴,哪些和我是一类而需要模仿,哪些看似相似其实不同。

模仿要求愈发细致而周全的划界标准,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人们要优化模仿的策略,加强模仿的信心,解释模仿为何失败,只有丰富用于比较的指标。

工作将更复杂,会促进对生命的理解,获得大量科学知识。这其实是科学历史上的分类工作,正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历史上有观点就认为“科学始于分类”。

模仿追求充分的匹配

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大型计算机,伦敦《观察家》刊出四分之一版面的广告,推广一种“找朋友”的计算机服务,这个广告宣称:把一个人的名字输入贮存着五万个其他人名的电子网络,并输入找出客户的趣味、倾向、习惯和最深层的欲望。就可以把这些跟异性相匹配,只需几秒钟和很小的费用,就能为人们找到一些朋友。广告说,“它已经给数千人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和长久的友谊,它也可以为你作同样的事!”

这似乎是小聪明,在激发人的某些欲望,阴暗地谋取利益;用互联眼光看,它洞察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聚集足够多人,通过某种条件,实现人之间的准确匹配,以解决某种问题,比如商品销售,结识朋友,治疗疾病。

当时的计算能力还非常有限,就有人认识到其中的机会,说明这种实践的重要性,互联时代,它还将大发展,带来人类生存境况的重要改变。

以电子商务网站举例,每天有千万级别的用户在使用,有数以亿计的商品在线销售,每分钟有数万商品售出,每个商品都有丰富的特征,供人们搜索、比较、使用、评价。它们是一个个支点,人们因此集结,展示人对这个商品的主观看法和客观感受,厂商获得改进的力量,消费者能购买更好更便宜的商品,社会进步更加有效。

医学上也是这样,我们可根据某种疾病表征匹配别人,根据刺激反馈匹配别人;可基于某种药物、某个医生、某家医院,匹配别人;可依靠基因代码、蛋白质特征匹配别人。别人又是某种程度的相似体,这样的人越是聚集,他们的客观经历和主观判断就越能帮助我们。

对谁都是好的,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加深了,医学的有效性提升了,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好的医学帮助,各种不足都能有效地揭示。

物理学领域不会出现这类景象,其对象是物质,几乎不需要用户的聚集,这种气质影响了西医,医生是主角,他在高深和专业的名目下进行着匹配,以获得我们的认可的遵从,压缩了医学的模仿本质,需要加以调整。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模仿能推动广度的展开

模仿是相对简单的行动,很多我们自己就能胜任,借助高科技的辅助系统,我们还能做得更好。所以应当凸显医学的模仿本质,建立便于模仿的体系,激励整个社会参与。

我们之所以要参与,是自身的救赎,也有利于别人的救赎,这是每个人参与的动力。我们要把信念传递出去,让每个人都知晓这一奥秘,我们还要聪明地制造各种方便性,让每个人参与,我们要发明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让事实更多进入数据库。这些都是对互联时代的期待,“我们都参与,我越能得救”。

西医依靠实验室研究,对样本数的期待尚不急切,互联实践丢弃了实验室,要求足够多的观察模仿,才能发现复杂表象后面的规律,要求充分发展广度策略。

当人们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哪怕是罕见的疾病,离奇的需求,都可能检索到相似病例,从中学习借鉴,就能获得诸多结论。这是简单而有效的策略,通过孜孜不倦的案例堆砌,隐藏的知识就会显现。能聚集千万人,格局就显著不同,做到亿级别的聚集,各种证据都已经非常充分了,治疗方法能显著地突破当下,预防方法也会丰富,消弭病患于无形的努力也可能实现。

哪怕立足于粗犷的当下,有一定的模仿样本,我们就能改进不少,因为现在的匹配效率太低,很难定位恰当的模仿对象。随着工作的展开,各种指标会不断变得丰富而细腻,结论不断变得精确而有效。

当下,技术能力还有限,采集的数据不够多,无法有效区别模仿对象和自身之间的差距,要求模仿能保证足够的安全。这方面中华有独特优势,很多中医方法,它们已经过长期实践,证明了安全性,就可以自由模仿,广泛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方法论 之三——模仿带来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