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有问题?或许你需要学习的是思考力》

冯主任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他声音洪亮,说话简洁明了。他开会时,大家都很认真听。为什么枯燥乏味的会议他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将它变得有趣呢?

有一次,我留意了他讲话的情景:会议开始了,大家还在嘀嘀咕咕,他环顾四周,提高音量:“这次会议比较重要,与大家的利益切实相关”。声音很快低下去了,大家纷纷抬头看向主任,主任等声音平息,接着说:“主要讲三件事。第一,……第二,……第三……针对第一件事情,我们打算从三方面做起……”大家赶紧拿笔记笔记。主任把事情说完,又说几个注意事项,然后具体阐述,最后总结,把讲过的几个方面再提一下,差不多用了15分钟。

以前我只觉得主任说话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在读《结构思考力》之后,我才找到真正原因——主任有结构思考力。

有的人喜欢这样条理清晰的表达,或许自己也不知道,在开口之前他在笔记本上记下的条条框框就是搭建思考力结构。

什么是思考力结构呢?结构思考力就是用结构将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楚的分析事情,它强调“先总后分”。这样的结构容易把握事情的关键和本质,从整体把握,而不拘泥于细节。

《结构思考力》是李忠秋所著,本书的核心理念、主要内容均源自于芭芭拉·名托的《金字塔原理》,全书197页,以金字塔原理这一工具的应用为主要框架,但也新增很多内容,从结构化思考的角度,以更通俗的方式教给人们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结构思考力》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怎样从繁杂的话语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书中“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如何有效的接收信息”,“纵向结构分层次”帮助你说话条理清晰,表达有力,沟通无障碍,即使对方思维紊乱,也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

一,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

记得上大学时,我有事想向辅导员请假。在我说了一大堆理由之后,辅导员很不耐烦地说:“你是想请假吧?”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表达是有问题的,因为浪费了老师很多时间。

问题出在哪里呢?对,首先应该说出你此次打电话的主要目的,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先行”。我们中国人说话,总习惯寒暄了很长时间,最后再进入主题,觉得这样才算有礼貌。

可是,现代生活节奏快,时间就是金钱,有效的表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先说出结论然后再具体阐述就显得更有效率,条理清晰,很短的时间内别人能明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

开头提到的开会时主任说的话就是金字塔结构。先是“结构先行”,告知会议主要内容与大家利益相关,接着说了三方面的利益,再针对第一方面叙述……

三个方面的利益在金字塔机构中处于第二层,是下一层具体阐述的总结概括。事实上,任何一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这就是“以上统下”。

开会时领导的话让人觉得东拉西扯,逻辑混乱。我们试着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它要表达的方面有三个:学习,校园建设和教师互帮互助。那么,说学习就把学习的内容讲完,在接着说校园建设的内容,最后讲教师互助的事情,这样归类清楚了,就感觉有逻辑了。这样同层次的内容按不同方向加以归纳,就叫做“归类分组”。

归纳结构有三种子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性顺序,重要性顺序。

时间顺序归纳适用于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汇报等进行中的任务;

与人沟通,可以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要注意的方面分类,属于结构顺序分类。它将整体划分为几个部分,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各方面特征;

同等水平之间的比较,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进行归纳,就是按重要性顺序分类。在表述是先说最关键的点,再说其他次要的点,让表达更清晰明了。

上述三方面的分类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归纳的,符合“逻辑递进”的基本特点。

理解了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可以将看不见的思维显性化,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能够明白你的想法。

二,如何有效的接收信息?——结构化让信息更完整。

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开展一项研究,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事实等,深陷其中找不到观点和结论?

听别人口若悬河,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不知道怎么提炼出中心思想?

将大量的混乱内容整理成金字塔结构,就可以有效的获取信息。

书中介绍了结构化接收信息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在纷繁的信息中找出事实、理由和观点。

观点就是个人的看法。如果能举出事例来支撑,说明它的正确性,那它不仅是观点,还是一个结论。

在听别人说话时,听到“因此”,“所以”,“有此得出”等词语时,就明白后面跟着的就是说话者的结论,这些词汇就是结论的指示词。

有时候别人说话或文章里没有带指示词,结论则一般出现在开头和结尾,文章的话则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有时和他人交谈,听对方一口气说十几句甚至几十句话,仍不清楚对方想说什么问题怎么办?

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多问“所以呢?”这样,就让对方不得不思考他到底说什么观点,帮助自己找到结论。

理由是结论的下一层次,是证明结论的证据。

从信息中如何寻找支撑结论的理由呢?

理由也有提示它出现的关键词,在“由于”,“鉴于这个原因”,“第一,第二,第三”等词汇后面一般就是理由。

与向上寻找结论方向相反,向下寻找理由,则需多问“为什么呢?”让对方由一个观点说出证明它的理由。

理由也是观点,它需要事实的支撑。从同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得出事实,否则就会陷入争论不休的僵局。

步骤二,接收对方的信息,判断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提供的理由和事实能否有力支撑观点,这些观点能否得出对方的结论,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自上而下由结论到支撑它的理由再到支撑理由的事实,这样信息结构就搭建完成,再绘制信息结构图。

步骤三:一句话概括主题

随着生活结构的加快,很多时候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向对方说清楚你的意思。这时候,就要求人们在最短时间内表达出最核心的内容,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对方,结论和思维结构的清晰尤为重要。

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信息说明白呢?书中分享了一个公式:

  在xxx的基础上(序言),从A、B、C、D...N个方面(一级目录),说明了XXXXXX。(结论)

“在……的基础上”是序言,“从N个方面”是一级目录,“说明了……”是结论。

结构化接收信息能帮助大家在纷繁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内容并能够总结清楚,也就是运用结构思考力做到听清楚、说明白。

三,纵向结构分层次,让表达有理有据。

记得看过两幅对比图,一幅是开报告会人们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场景;一幅是听讲座人们神采飞扬,积极互动的画面。两幅图对比如此鲜明,让人不禁疑问:差不多的场景,人们反应怎么这么不相同呢?

其实,情节是能否吸引人的关键。什么样的情节吸引人呢?那就是设置悬念,观众关心悬念的答案到底是什么,所以一直认真的听。就这样设置一个悬念,解开后在设置一个悬念,观众听的津津有味,整个气氛活跃有激情。

如果自己也能够在演讲时让观众兴趣盎然该多好啊!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吸引对方并且容易说服对方,那就是结构思考力中的“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

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就是先设想问题,再回答问题。对于每一层次的结论,设想出有关的几方面问题,再分别分析问题的答案。这样由金字塔顶部逐步往下扩充,具体化的过程就是分解的过程。

它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

提出你的主题后,设想一下对方可能会关心哪些问题。不同的对象关心的问题也不同,这些都可以提前设想。

“2W1H"是设想问题时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2W"指“What”和“Why”,“H”指“How”。

“What”就是是什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Why”是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由是什么?

“How”是怎么做?从哪儿入手做?

站在对方立场,从主题上多想想“2W1H",可以帮助自己搭建思维结构,找到支撑主题的几方面观点。

第二步,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有备无患。

在从对方立场上设想问题后,提前想好答案,可以有条不紊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方提问时不会手足无措,无法说服别人。

答案也要符合“结论先行”和“以上统下”的原则。

首先,你的答案必须是个结论,然后对方就这个结论提出问题,再回答,回答仍然结论,直到对方弄明白不再问为止。然后开始下一个结论的分解,这样“以上统下”纵向搭建金字塔结构。

2.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到了年终,人们经常面临写“年终总结”的问题,忙活了一大年,究竟干了什么呢?发现居然写不出来,一团乱麻,信息太多太杂乱怎么办?这时候就体现出“自下而上”的概括总结做聚合的优势来了。

“自下而上”的概括总结做聚合有三步:

第一步,收集信息。将所有涉及到的信息罗列出来。

第二步,按照信息的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整理,确保同一范畴的思考属于一个类型。

第三步,分析整理好的信息属于哪个方面,加以概括总结,提炼出结论观点,直至金字塔的顶尖。

“自下而上”的概括总结,有助于找到核心观点,让思维更清晰,很多时候还可以发现新的思想。

结构思考力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将隐形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思考清晰,才能表达有力,有结果、有方法、可复制,而且拿来就可以用。

短评:《结构思考力》是一本教会人们思考的书籍。无论是跟领导汇报工作,还是试图说服别人,或者对外宣讲或做营销,都有适用的思考攻略。书中很多方法新颖实用,比如:“先总后分”,“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等方法和原则,解答了工作生活中沟通不畅,表达不清,思维混乱的具体原因。同时,书中提供了一整套的思维模式,“金字塔结构”思考和表述有框架,固若金汤,无懈可击,让思考更全面,讲话有逻辑,思维缜密说服力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言表达有问题?或许你需要学习的是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