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我:“你去过杭州若干回,有没去过的地方吗?”“有。”“哪儿?”“雷峰塔。”“为啥不去?”“塌啦!”“不是又重建了吗?”……
雷峰塔,公元971年,由当时的吴越国王钱弘俶按照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之说,用八万四千块砖所建,耗时六年。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入侵杭州城。他们怀疑雷峰塔内藏有伏兵,就纵火焚塔。塔的木质结构被烧毁,砖体却依然不倒,又屹立了几百年。后来,人们认为塔砖乃吉祥之物,能辟邪却病,于是纷纷拆回家供着,久而久之……
1924年,雷峰塔终于倒塌。为此,鲁迅先生借题发挥,写出了著名的《论雷峰塔的倒塌》一文。
雷峰塔倒塌之时,从摔坏的砖中掉出了经文,由于当地人“金”、“经”不分,听说塔砖中摔出了“金子”,于是大家都纷纷去摔开砖找金子,等摔出来一看是纸不是金,便撕毁扔掉了。后又一听那纸比金子都贵,又都跑回去抢,从而导致了近千经文的毁灭!(我曾看到过当时抢经文时的老照片)据说,塔塌那天,正赶上军阀孙传方的军队进驻杭州,还派兵驱赶了哄抢的人们……
那么,砖里摔出的经文又是咋回事儿呢?建塔之时,有的砖是实心,而有的却是留好了孔洞的空心砖,将印好的经文卷后起塞入砖内,再用泥将洞堵上,虽经进千年,又遭倭寇焚烧,也还是有些能完好无缺的保存下来……
2000年,闻知雷峰塔在重建时发现了地宫,文物中也有藏经。要做点儿嘛的念头又在我心底蠢蠢欲动了。“纸寿”千年,“绸寿”则更长。要是用“丝绸印染工艺”复制一下藏经留给后人呢?……
于是,我再次找到了当年的忘年老友、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主任黄先生。把馆中仅藏的三卷儿经文都调了出来,带上白手套,一卷儿一卷儿的打开细看。前两卷儿都不太尽人意,因有的字迹不清楚了又用朱笔描过。等把第三卷儿完全打开看过后,我的眼亮了!完整无缺,字迹清晰。
签署了授权协议,由馆内的专业摄制人员拍好照片。我在杭州的合作公司用丝绸做旧、印染出了一批同等比例的藏经复制品。经文卷在一根精致的硬木小棍儿上,装入金黄色的丝绸套中,再塞入一小块儿由苏州烧制的带孔洞的灰色方砖内,用海绵塞堵住孔,装进木盒!没多久,该作品就被作为“新文物”回藏到雷峰塔的地宫之中!
看到这,您或许会问:你一手策划出的作品都回藏到了地宫,你就没去塔里看看吗?说实话,雷峰塔重建好后,我也想进去看看。可老远的看着这个塔,我总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再近些时,又一眼看到了滚梯,仅存的一点儿兴致也瞬间荡然无存。门口购票处排队时,杭州的朋友对我说:塔内也有电梯,可直接到最高一层。我当即决定:不进去了!
古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南北遥相呼应。在西湖上曾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即使被倭寇烧过之后,仍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
而如今,风韵依旧的保俶塔也只能面对着一个灯红酒绿的“暴发户”,发出“西施女错嫁镇关西”的扼腕之叹了!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塌》,他文中所说的“倒塌”、塌的只是塔身。而今天我 在《三论雷峰塔的倒塌》一文中所说的“倒塌”、塌的却是塔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