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节继续讲述自己创立天天咖啡以及之后并购星巴克的创业经历,其中特别花费很多篇章解释了自己创造星巴克伙伴文化和各种福利机制的初心和思维,这一切可以从霍华德小时候的艰难经历说起,也是他自己自我成长,自我激励,追求社会价值和感恩的见证,最后诞生了比较异类的星巴克企业文化。
首先是招人。我寻找有能力、有亲切感的人,就像我在意大利见到的咖啡调配师一样。我要招的人,要享受这份工作,愿意为喜欢的公司供职。我曾向每位投资者说过,我的商业计划之一,就是创办一个工作胜地。我们的公司,要能保证伙伴(伙伴是星巴克对员工的称谓)们完全展现自我,有机会过上最好的生活。事实上,1986年,作为新公司的领导人,我所写的公司宗旨里最早就包括:“我们的咖啡吧,要改善伙伴的工作环境。奖励不仅有经济上的,还要有精神上的。我们要创造一种工作氛围,每个伙伴都能分享成长……”(想想霍华德父亲早些年因为意外事故导致丢失工作的艰难 这样做挺好)
如果说我们要围绕“店内的大集体氛围”这个核心发展起来,那么,在我们的公司内部就得有人际间的情感联系。我的四周,伙伴们都对我们售卖的产品热情高涨,都雄心勃勃、心地善良。
迄今为止,我结识了很多人,他们的工作体验与我父亲的截然不同。雪莉、星巴克的伙伴、同事们,我认识的很多人,他们受到工作的滋养,这是我父亲从未有过的体验。我想让星巴克成为这样的地方。从内到外,我要创办的公司,都是我父亲从未有机会供职的。或者,多年后我将这样说,我们要在盈利和社会道德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我们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高尚、正直、分享、支持、合作、关怀、尊重、忠诚,这都是我在早期的公司宗旨中囊括的理念。我还想在其中加入一种热切的同志情谊:“我们要设立宏大的目标,竭尽全力将其实现,”宗旨里如此写道,“这是一次冒险,我们同舟共济。”
看看星巴克今日的规模,大家恐怕无法想象,星巴克当初只是一家小零售公司,只有寥寥几个商铺,很多人都不信它能把业务做到西雅图以外。我曾在第一本书《将心注入》中回忆了公司的早期发展轨迹。
那时,我们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会议上满是欢声笑语,在我家里吃着比萨热烈讨论。(创业团队的激情呀)那时,我们忙于筹资,忙于招人,忙于与最后成为终生师友的人会面。每一天我都在学习领袖之道,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正是在那段时间,“天天咖啡”兼并了星巴克。今日的“星巴克集团”,其实是我在1985年创办的“天天咖啡”。这是个意料之外的转变,“天天咖啡”在1987年兼并了“星巴克咖啡公司”,并将新公司命名为“星巴克集团”。新公司在原公司的基础上扩建,但保留了很多“星巴克咖啡公司”的东西,其中包括其烘焙设备、公司名称、商标、现有门店和伙伴。而意式咖啡吧的理念、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价值观都是我构思出来的,从“天天咖啡”萌生之日就与之俱在。(和老东家关系处理的很好)
公司在一步步成长,但我们从未忘记初心。企业价值观首个体现的地方,当然应该是在伙伴身上。从一开始,我就想创办一种企业模式。这种模式,与我父亲那时的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命令、管理关系截然不同。当年,父亲滑倒摔伤后被其供职的公司辞退,躺在沙发上从此一蹶不振,那幅情景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员工与其出力建设的公司之间,应该是一种不同于旧时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基于信任、相互关心、诚实。基于这一信念,星巴克在创立之初就制定了两项规定。
第一项规定:我要让兼职的伙伴也享受到医疗保健福利。很少有公司,尤其是在零售业,会提供这项福利。即便是提供此项福利的公司,也仅限于每周工作30个小时以上的员工。可在星巴克,有三分之二的伙伴每周工作约12个小时。让兼职伙伴也享受医保,有悖于当时的大潮流:在20世纪80年代末,公司纷纷大幅削减员工医保成本,而不是将其扩展增加。(对员工好,员工也感恩呀)
大多数投资者反对这一提议。当时,星巴克盈利还不多。可是我据理力争,说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也是一个聪明的商业决策。让兼职伙伴也享受医保,能够增强其忠诚度,减少人员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举例而言,若是一位咖啡调配师辞职了,再招到并培训出一位替代者,需要大约3000美元。而为一位咖啡调配师提供医保,一年只需要大约1500美元,是换人成本的一半。此外,很多顾客都是常客,咖啡调配师熟悉他们的口味。倘若原有的调配师辞职,常客的连线也会断开,而这种连线对我们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这种思维确实有远见卓识)
1988年,星巴克成了全美首个为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兼职伙伴提供综合医疗保险的私人公司。这是我们制定的最好的决策之一。(这也算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吧)
此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福利范围,以满足伙伴的更多需求。
1991年,星巴克工龄最长、贡献最多的一位伙伴吉姆·克里根到我办公室来,说他得了艾滋病。之前我不知道他生病的事。他说自己的病情恶化了,不能再工作了,我震惊不已。我们俩在办公室里哭了一阵,我好言好语地安慰了他。
那时星巴克为伙伴提供的医保并不包括绝症。创业之初,我们的伙伴大都年轻健康。因为吉姆,我们出台了新的规定。对身患绝症的伙伴,我们的医保福利始于其无法继续工作之日,止于他们能获得政府的保险保障为止。在那时,这段时间大概是29个月。(这个确实关怀很到位)
1991年9月,我又做了一项决定,同样是与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有关。星巴克成了我们所知的唯一一家向伙伴(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平等发行优先认股权的私人公司。这是我们在创业之初所做的第二个英明的决策。我们将其称作“咖啡豆股”。因为每位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权,所以,我们将每一位员工都称作“伙伴”。(发行员工认股权这个确实非常领先,现在很多美国大公司都在效仿)
我在华盛顿肯特市的烘焙工坊里宣布“咖啡豆股”的消息,当时还有一段模糊的影像资料。我站在黑色的台子上,向集合起来的伙伴解释这一决策。
“不论你是在哪个部门,烘焙工坊、门店、办公室,每位伙伴都与公司荣辱与共。”这项规定用了一年多才酝酿成形,因为此前没有私人公司和国有公司给所有员工优先认股权。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对一家刚刚起步、尚未赢利的公司来说,更是罕见。我不得不再一次向心有疑虑的投资者们游说—跟伙伴分享成功果实,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理念。跟向伙伴提供医保福利一样,这样做不仅在情理上是正确的,更会增强其忠诚度,使他们更加尊重公司的事业,从而在今后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在医保和公司经营收益两方面都给予员工最大支持 非常厚道呀)
不论伙伴的职位如何,都给他们股权,这样做对我而言也有个人情感的因素。我的父母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子,当然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咖啡豆股”能提高伙伴的生活水平。随着公司的价值增长,股票的价值也会增长,伙伴的安全感会随之增强,他们及家人的选择权就更多了。(童年的经历影响了霍华德一生,好在都帮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起初大家并不理解为何拥有“咖啡豆股”就有可能大为改善其生活水平。发行之初,我们每股只需6美元。从那时起,“咖啡豆股”已产生了15亿美元收益,咖啡调配师、轮班主管、门店经理、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小时工资都得到了提高。公司股票市值不断增加,星巴克的伙伴得以积累退休金、买房、供应孩子上大学、偿债、度假、自己创业。从1992年6月到2018年11月,星巴克的股东总回报率是21826%。换句话说,首次公开募股时投入10000美元,现已价值2182620美元。(令人惊叹的投资回报,两百多倍呀,年化23%左右,堪比股神巴菲特,员工太幸福啦)
时至今日,每当我在店里首次见到某个伙伴,我都会问他们有没有从“咖啡豆股”中获益。很多人还将其经历发布在了网上。萨拉·斯旺森用她的股票收益办了婚礼、买了辆新车,还为她的首套房子付了首付。有位兼职的咖啡调配师,她的另一份工作是护士,她用股票收益为尼泊尔的病人支付肾透析的费用。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活动,一位餐饮公司的老板来到我面前,“我曾在星巴克工作过,”她对我说道,“‘咖啡豆股’助我创业成功。”(好人好报,成就了那么多员工,令人敬佩)
身为企业家,不仅要开发新产品、为顾客带来新的体验,为了公司的伙伴,在幕后也必须有所创新。创新举措要想维持下去,就得反映且推动企业的价值理念,而非仅仅追求利润。创业之初,我们并非事事顺利,所以,我们依赖诸多伙伴,让他们告诉我们做何改进。比如说,为分店经理安排轮班表就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既要符合每家店的业务需求,又要适应伙伴多种多样情况,尤其是兼职伙伴,因为他们需要在工作与其他事务之间谋求平衡。为了做出合适的轮班安排,我们费尽心思。有一段时间,我们旨在提高效率而投用的软件和执行的政策产生了预料之外的结果,使得部分伙伴—尤其是无法找到合适的托幼服务或连续工作数小时得不到休息的单身家长—的生活增加了负担。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我们迅速对软件和政策进行了调整,以使其透明、稳定且灵活。身为企业家,意味着总有失败,但只须聆听大家的反馈,再做出调整即可。(真诚地解决问题)
构想出像“咖啡豆股”和全员医保这样的政策,其创新难度不亚于在咖啡店内想出某种定制饮品。跟我们的产品一样,这些福利并不损失公司的利益。尽管在某些人看来,这样做显得过于慷慨,也有悖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使我们的商业模式行之有效的发动机。星巴克的成功,其根源是我们的基本产品:咖啡和顾客在店内的体验,亦即在一个温馨、吸引人、便于交际的零售业环境里制作并提供高档咖啡饮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伙伴:致力并自豪于他们的工作,乐于到店里上班,乐于学习咖啡知识,乐于为顾客服务。给我们的伙伴更多福利,让他们享受公司成功的果实,能让他们更加投入到公司发展中。(一段传奇故事,企业和员工互相成就)
从更广泛意义上来讲,我在创业之初得到一些人的帮助,医保和“咖啡豆股”是我对他们的回报方式。对这些与我同行的人,我想给予他们这样的资助,向他们展现我对他们有同样的信任和信念。把员工福利从一星半点提高到合理标准,甚至慷慨到出乎预料,通过此举,我希望我们的伙伴明白—公司就是你们的后盾。(这样的公司,绝对是最佳雇主,难怪星巴克员工精气神那么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