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Fifteen dogs
内容简介:
午夜时分,一间宠物诊所里的十五条狗从奇异的梦境中醒来,突然有了人类的心智。看见从未见过的泡泡糖粉色,听懂人类的话语,意识到时间像疥癣虫一样在皮肤底下爬动。从此,做人还是做狗,成了一个致命问题。
一场“权力的游戏”在狗群内部爆发了,外面还有一个“处处踩雷”的新世界在等着他们。食物、饮水、狗窝如何解决?由谁来领导,选择追随谁?“尘埃”这个词有存在的必要吗?或许做一条像狗的狗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会像人类那么不快乐吗?
作者安德烈·亚历克西斯是加拿大当代极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作家,曾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并列获得延龄草图书奖,并凭借《十五条狗》斩获吉勒文学奖、罗杰斯作家联合会小说奖、坎贝尔文学奖三大文学奖项。不仅如此,更是以一书之力为加拿大版本的出版社撑起了一片天空,其畅销程度可见一斑!在这位文学大师灵动而诗意的笔下,围绕这十五条“天选之狗”,一部野蛮又温情,荒诞又暗黑的动物寓言震撼上演。以狗生映照人生,时而惹你发笑,时而令你落泪,后劲十足。智慧究竟是灾难,还是礼物?智慧究竟摧毁了我们,还是拯救了我们?或许,在合上这本书后,你的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作者简介:
安德烈·亚历克西斯André Alexis
1957年生于特立尼达,成长于加拿大,目前定居多伦多。亚历克西斯是加拿大备受瞩目、深具创造力的作家,作品屡获奖项殊荣。1997 年凭第一部长篇小说《童年漫游者》获加拿大新人小说家大奖,并与艾丽丝·门罗并列延龄草图书奖得主。迄今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童书、小说集和散文集。作品风格新颖,语言诗意灵动,大受读者喜爱。《十五条狗》是其代表作。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想到大话西游结尾,城墙上的人俯视下来,感慨“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哇”。在拥有不死之身的神眼中,我们的确是卑微的,如同狗一样。然而,正如末尾神对于死亡的由衷神往一样,我们用有限生命去经受尘世无穷的苦辣咸甜时,远比那不朽的,常常以看戏为业的神,要丰盈得多吧。
# 很久没有看到一本如此可爱又深沈的故事了。书名“十五条狗”很中性,爱狗人士能在书中读到人与狗间一如既往紧密交缠的生命线;恐狗人士如我,却会在阖上书走在街头迎面遇见一只狗时,止不住地想牠此刻究竟在想些什么。智慧究竟是否是带来快乐的禁果?当十五条狗有了智慧,却也保有最原始的野性与情感时,拉锯地究竟是物竞天择的本性,还是只要处在文明社会中都逃不过的种族/性别/阶级?爱能感动天神,却不能救赎死亡,唯有诗存在于永恒的当下,恒久如新,自由喜乐。
# 一本残酷的动物寓言,看完之后只想说:”别为难狗了吧。“
# 羡慕雅典娜和贝拉的友谊,也羡慕马济努和妮拉之间跨越种族的爱,更羡慕普林斯的不抛弃希望的乐观。好吧,看完这本书我居然羡慕四条狗
贰:
一本动物会讲话的书,但并不简单。也不要推荐给你的孩子,免得他们过早地开始怀疑人生,因为书里常见不负责任的遗弃、野蛮的奴役、残忍的谋杀和无端的jh。但这的确是个出色的狗故事,狗社会和狗心理常常给我们人类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迪。
小说一开始,两位天神阿波罗和赫耳墨斯下凡饮酒。前者认为人类的智力不是天赐的礼物,而至多是一种“偶尔有用的苦恼”,并与不同意这种看法的后者打赌,将心智赋予动物诊所的十五条狗,只要其中有一条狗在死的时候是幸福的,他阿波罗便认输,任由赫耳墨斯役使。
获得人智的狗很快掌握了打开笼子的方法。他们从诊所后门鱼贯而出,也从此离开了熟悉的精神世界,毫无准备地踏进了一个未知的、被人性污染的社会。“这世界新鲜而神奇,但又熟悉而平庸。应该没有什么会让他们惊讶,但一切都给他们冲击。”新的生活开始了。三条狗选择离队,很快迎来可悲的下场;另外十二条结成群,选出大狗阿提克斯做领袖。
他们得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不仅开始问为什么,为事物命名,把一天分成五份,还体味到双关语和隐喻的乐趣,甚至热衷于不知所云的文字游戏——某些陶醉于新语言魅力的狗民已经堕落成了诗人。
但这些短暂的欢愉,很快被关于狗群生死存亡的担扰所取代。“曾经所有的乐趣——闻其他狗的屁眼,把鼻子埋进朋友的外生殖器,跳到地位较低的狗身上——都一去不返,除非狠狠压抑自我意识。”领袖阿提克斯认定,狗社会受到了人类价值观——个人主义和自由化——的冲击,人性侵蚀着纯粹的狗性,本能驱动的行为现在沾染了不必要的犹豫和令人烦恼的思考,旧有的等级秩序摇摇欲坠。有的狗奋力与这种不期而至的能力搏斗,有的百般压抑,或努力与之相安。但无论如何,他们成了别的狗眼里的仿冒狗。
为了在这个其他狗已不把你当狗的狗世界上重新做狗,为了寻回秩序和稳定,阿提克斯自然而迅速地转向了法西斯统治。他和帮凶大搞阴谋,实施了一系列的镇压和屠杀,辅以监视、酷刑、当众处决和喜怒无常。对狗民不分公母老幼,但有二心,立刻当场咬死。狗群在白色恐怖中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狗民拼命压抑自己的思想和暗流激涌的语言,以至于变成了“仿冒狗的再仿冒版”。“以前显得自然而然的一切,现在都变得奇怪。一切都变成了仪式。”
在清理门户的处决中,一条名叫马济努的公狗受了重伤,但侥幸得到一对年轻夫妇的解救。在漫长的愈合过程中,他渐渐理解并学会了人类的语言,并与女主人妮拉有了深厚的感情——不同于传统的人狗情,这是一种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之上的新型人狗关系。为了妮拉,马济努可以长达数月在出门散步时控制自己对吃屎的热爱,也可以在家中枯坐几个小时陪妮拉看《东京物语》,或是听她朗读《傲慢与偏见》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他勉强明白了政府和宗教是什么东西,但说什么也理解不了爱情。这玩意有什么用?另一条狗班吉同样觉得人类的交配颇为怪异。
“人类不时来一场所谓的‘做爱’。(这么清楚明白的事,为什么还需要有个名字?这完全超乎班吉的理解。明明参与的每一方都对这件事的必然性心知肚明,干吗还要取个名字呢?)交配本身也并不难理解,但是交配时的仪式却让班吉大惑不解。”
十五条狗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结局。虽然我不会在此剧透,说出谁最后赢得了天神的赌约,但可以肯定地说,它不会简单地给你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它既不是童话,也不是政治寓言(一首关于吃狗的中国人、黄包车和漆器的诗也纯属文字游戏),而是充满了对存在的思考。它偶尔以神的、但主要以狗的视角来看待人的境遇和狗的社会,因而创造出了新奇的对比。它既有精细的心理描写,又不失为一部出色的感官小说,尤其是对味道异乎寻常的敏感。举个例子,我们先闻一闻湖岸的味道:“更具诱惑力的是鸟粪的臭味,简直像淋了鹅油的固体沙拉。”再闻闻湖水:“这里的湖水(很不可思议地)散发着尿、鱼和上千双臭袜子的气味。”
我曾与一条老狗为伴。活着时,我常常感到他离开口讲话只有一步之遥。死后多年,他在街坊中间仍然享有“仁义”的美名。《十五条狗》不可避免地让我想到他,但我知道这本书真正的主题是幸福有没有可能。我仍然没有答案。
叁:
生命的本质是痛苦,还是幸福,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引起广泛的争议,赞成任何一方的都能够给出详尽的论据。在某种情况下,似乎前一种观点占据着更具优势的地位,代表性的观点有佛教的教义、叔本华的悲观论调,尽管以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为代表的后一种观点,同样不乏拥趸。虽然这种形而上的思考时常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但是,我们确实在不同时刻体验到了二者,生命更近乎是一杯加了糖的咖啡。
不过,这种感觉并非我们人类独有,小说《十五条狗》中的主角——十五条因为天神的赌局而有了“人类的智力”的狗狗——对此感同身受。它们原本因为种种原因被关在兽医医院的笼子里,却突然拥有了逃离的本领和沟通的语言,这种语言,不是此前那种“共同的语言”,即“只保留重要信息、只重视社会地位与生理需求的语言”;它们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是“自由到了无助的地步”。
在这次短暂的赌约,也即狗狗们的生命之旅中,一开始罗纳迪诺、莉狄亚、阿加莎选择放弃,剩下十二条狗继续前行。很快,它们因为内部的种种纷争——关于领导权、语言、人与狗的关系,等等——走向分裂,并以残忍地绞杀同类告终:这与人类何其相似!随后,一个复仇计划浮出水面,并最终得以成功执行。十五条狗中,除了最初几个主动死亡的,其他的大都没能善终(尽管它们的生命中不时出现闪光的时刻),时常写诗的普林斯似乎是一个例外。
在后神话时代,这部带有实验色彩的小说,乍看来荒诞不经,带有讽刺意味,但不可否认,它仍然追问着人类,乃至生命的意义与尊严,特别是在诸神冷眼旁观、有时还会略带恶作剧性质地干预其中的背景下。我们的生命到底是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的计划的实现,还是仅为天神的一场游戏,抑或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无意义?
显而易见的是,《十五条狗》与诸多文本有着巧妙而精到的互文关系,故事的整体结构——天神的赌约——与歌德的名篇《浮士德》大体相同,一边是高高在上操弄人类命运的天神,一边是演绎喜怒哀乐而不自知的人类;至于人狗关系及其对情节展开的作用,不免使人想起《动物农场》(尽管《十五条狗》并没有在政治维度上穷尽更多笔力),当然,人类不必担心这十五条狗会造成社会动乱。
智力或理性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命是幸福的吗?天赋自由或自由意志固有其可贵之处,但是,它果真通向生命的福祉(well-being)吗?尽管卢梭认为,人类天性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是,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示,自由是赐予,但亦是重负,可能没有绝对无约束的自由,它需要主体不断地做出选择,并同时为此负责,因而难免出现渴望“逃避自由”的倾向。也许,只有到了生命的终点,每一个体方才发现,其实人生始终是苦乐参半。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