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认知觉醒》读后感

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上。

1.人类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对生存的威胁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可偏偏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因为我们经常察觉到自己: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

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

想改变,却总是抵抗不住各种欲望诱惑;

为此千古奇才王阳明都曾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认知觉醒》这本书作者跟笔者同样处在老大不小的年纪,同样面临诸如此类的一系列烦恼和困扰,他对人性中相关内在规律做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因此笔者在读罢此书的时候,内心很有共鸣感。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一点:

要默认人的天性比较强大,与之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很多人之所以感觉成长过程中很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总是用意志力去对抗天性、本能和情绪,最后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

舒适和诱惑是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最爱,所以现代人天天抱着智能手机欲罢不能。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深地损耗着人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很多人热衷读书打卡,也是活在舒适区的一种行为;

他们读了很多书,却从来没有深度思考过书中哪些点可以行动和改变自己的生活的。

因为大脑会本能逃避特别耗费脑力的思考活动。单纯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则相对困难。学习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行动后的改变才最为关键。

2.上天赋予人类理性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理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只有40次/秒,而本能和情绪深入到潜意识是它的275000倍。

这就好比两个人同时从北京去天津,一个人是慢悠悠地散步去的,而另一个则是坐着火箭去的。

在整个过程中,大脑都被本能和情绪劫持,理性脑根本没有主动启动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你无数次要求自己回到家放下手机休息,却总是鬼使神差地抱着手机刷视频玩游戏不放;

这就是为什么你无数次想早起,却在每一个寒冷的早晨黏在温暖的被窝里出不来;

这就是为什么你无数次想要减肥控制饮食,却看到美食不管三七二十一饱餐一顿再说

.......

所以,天性本能这种默认设置,理性脑根本干不过,只能想办法进行引导和驱动。

舒适边缘区的小步子探索才是终极之道。

1.“六经注我”式读书

作者针对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问题,强调:

读书时不求记住书中的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观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切实的改变就足够了

阅读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不用在意自己读后记住多少内容,一个点一句话触动自己,并发生改变即可。就像李笑来老师说过读到某个观点要思考: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同时,也不要热衷去找名人大咖们推荐的书。同样一本书,能人们读起来可能刚好在舒适拉伸区,但我们读起来则在困难区。

这两个观点笔者深表赞同,可以避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坏毛病,让自己每年的读书计划更加合理、自然且避免被焦虑带跑偏而冲动消费,读的也更加深度。

2.“后娱乐”式延时满足刷手机欲望

把手机放在书桌上,这段距离给了自己与身体里的原始人对话的机会。包括上午下午工作前;

暂时忍耐下,先做重要的事情,之后会有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专门玩手机,怎么玩都行。

通过自我沟通和引导,本能脑和情绪脑产生了安全感。

这种后娱乐的好处,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上,很放松、踏实,就像是一种奖赏;

而先娱乐虽然刚开始会很快活,但精力无限发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空虚、焦虑。

当然,习惯养成之路绝不是那么轻松一蹴而就的。比如起床有时忍不住点开微信,那种不看不舒服的冲动实在太强烈了。怎么办?

策略依旧是与自己对话:

就看一眼推送的标题,知道有什么内容就好了,然后马上退出。不要强行对抗,也不要自责,让冲动适当缓解下很有效。如果实在忍不住点进去了,那就再告诉自己:看完这篇就结束。

耐心就是这样,不能急于求成,允许自己缓慢地改变,甚至经常失败。无论结果如何,和自己对话都会产生效果。

笔者觉得给自己平时把控手机创造了新思路,把玩手机做为做完每天重要任务后的奖赏,让自己没有心理负担且自由畅快地刷手机,避免晚上刷从而影响睡眠和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状态。

3.写作和打卡的正确态度

练习写作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的,那写再多也没有用。

至于打卡,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欢愉盛宴,无需多日,他们就会出现在另一轮打卡活动中,或是无疾而终。

打卡行动会慢慢变成一种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转移到了外在形式上。为此作者提倡用记录代替打卡,收回自己的内在需求才是王道。

笔者对此深表赞同,现在大家在写作社群里发出来的文章基本都是为了打卡而打卡,使得最终点评的积极性都已经失去了。

为此,笔者也呼吁战友们一起重新审视写作的初心,固定时间去深度化、步骤化写作流程。

4.拆分任务,提升行动力

几乎所有行动力高手都是拆解任务的高手。

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候,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一切源于想清楚细致。

因为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任务就会立即从困难区转移到拉伸区。

为此,笔者觉得平时逻辑思考工作任务会容易逃避,那么每天集中思考一个总是可以接受的;

无氧运动,一天各一个,简单到无法失败的任务了;正念饮食30秒-1分钟总是OK的......

5.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这些是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1)放弃闹钟,自然早起

闹钟设置会破坏人体的深度睡眠,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状态,所以作者果断提倡放弃。

同时抓住早晨大脑工作高峰期 ,人体聪黎明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这两种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正好是早上7点左右

2)运动健身还健脑

运动后1-2小时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会刺激新生的神经元链接 ,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对我们创造力、思考力来说很重要。脑子会不知不觉越来越灵活,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信号通路越来越宽。

所以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是健脑,它不仅能使人更加乐观,还能使头脑更加灵活,最终使得健康水平认知水平实现双重提升。

3)冥想看成一种健脑操

这个事情笔者一直没做好,源于总觉得冥想有点不自在,那么,可以尝试1-3分钟先做起来,把习惯培养好先。因为这可以锻炼我们最高的认知--元认知。

很多人平时容易分心走神,而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

所以,面对困难时候,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退回舒适区,而身心二合一的人则更容易跳出舒适区,直面困难。这就是我们需要锻炼元认知的原因。

6.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当一个人面临很多任务时候,他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

也就是说,脑子里存在大量任务和念头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行动力最弱的时候。

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因此,笔者觉得平时我们自己工作时候,总是各种事务缠身,首先要注意不管处在什么状态,只要拿出笔和纸,写下目标、时间。

然后想办法先完成最重要、更重要的任务,其他的任务可以删除、委派和延后等处理。

7.宁静致远。

不要在最兴奋的时候做决定,也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尤其是重大决定。

当大喜或者大悲的时候,我们的心智带宽往往很窄,判断力也很弱。

......

明天就是2022年了,笔者期待这是个觉醒元年 。让觉醒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你自己---《认知觉醒》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