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游桃花源诗四首


      七古(四句式)  咏桃花源诗

        山中避嬴不知年,两汉三国晋相连。

        人世变迁迅如此,不及桃源小洞天。


      七古(八句式)  游桃花源三首

                                    一

            桃源一窟好藏身,避嬴此地如空门。

            鞭石英雄成大业,焚书豪杰化微尘。

            渊明作记武陵在,禹锡题诗玄都存。

            欲学渔郎来问津,好将消息告秦人。

                                      二

            陶公闲情内心忙,假设仙境遣秦王。

            鸡犬厌恶红尘世,叟童安乐白云乡。

            层层阡陌程途坦,处处人烟炊米香。

            良辰美景赏心事,迷杀渔郎更阮郎。

                                        三 

            特意来游水尽源,万花深处景果鲜。

            仙台古迹今犹在,阡陌洞中亦了然。

            本属陶公图虚愿,岂容黄氏把话传。

            身居此山不觉异,别一闲情别一天。


  注:

桃花源洞口

    桃花源:中国名胜古迹及有名的旅游景点,在今湘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其地盛产桃花,东晋末年大文人陶渊明写有《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一文。《桃花源记》中记事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沿溪行,亡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由于陶渊明直接点明“武陵”,而当时的“武陵”系一郡名,其地即今湘省常德市全境,这样自古以来认定陶氏诗文中的桃花源即今常德市桃源县中之桃花源。桃花源地名及桃源县名均因陶诗文而得名。

    避嬴:指避秦。秦族嬴姓,故称。


    不知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鞭石:《艺文类聚》卷六引《三秦记》:“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

上传中,请稍候... 武陵渔郎

    禹锡题诗:唐代玄都观种桃树千余株,诗人刘禹锡先后两次游观都题诗章,有句云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问津:《桃花源记》有 "后遂无人问津者。"

    秦人:据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武陵捕鱼人误入桃源洞后,在洞中见到了为躲避秦朝暴政和战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当时的秦朝人。

    武陵:《桃花源记》有 "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晋代郡名,约今湘省常德市全境。

      闲情:陶渊明作有《闲情赋》。

      鸡犬丶阡陌:《桃花源记》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白云乡:指仙乡。《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良辰美景赏心事: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阮郎:指入天台山採药遇仙女之阮肇。据晋•干宝《搜神记》丶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饥乏殆死。见大桃树,各食数枚,而饥止体充。循流而出,见一大溪,遇二女子,姿质绝妙,见刘 丶阮,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因邀还家,食以胡麻饭等。其地草木气候常如春天,刘 阮乐游半年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复入天台山寻访,旧踪渺然。此故事流传到唐丶五代丶宋时,说刘丶阮遇仙处亦名桃源,溪亦名武陵溪。唐•王之涣《惆怅诗》诗:“晨肇(指刘晨阮肇)重来事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诗中就说刘丶阮遇仙处即武陵溪。 五代•王松年《仙苑珠编》卷上:“刘晨、阮肇,剡县 (即今浙江嵊县。《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 王氏所记,当本此) 人也,采药于天姥岭,迷入桃源洞,遇诸仙,经半年后却归,已见七世孙子。”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二《台州•《绍兴府•〈景物〉上》:“桃源,在嵊山 (今浙江省嵊县新昌县之间) 县南三里,《旧经》云:‘刘、阮剡县人,入天台山,此其地也’。 林槩《越中》诗所谓 ‘桃花源静客忘归’ 是也。”

      渔郎:指陶渊明《桃花源记》笔下的误入桃花源的“武陵捕鱼人”。

    水尽源:指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黄氏:据陶渊明《搜神后记》中之《桃花源记》中有自注语,说入桃花源洞之渔郎,姓黄名道真。

沿溪行丶忽逢桃花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歌】游桃花源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