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年代》(20):电力天路与勇敢者的天路

9月8日:天路与勇敢者

车窗外,输变电线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兀立高原。它像哨兵一样地挺立在莽莽荒原,与铁路和公路并行在青藏高原,构成可歌可泣的“电力天路”!

(图片有注释的来自朋友普利文·致谢)

高原哨兵

来自当时的新闻报道:2011年8月25日,海拔3800米的拉萨换流站,参与青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的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正在进行高空作业。该工程线路最高处海拔5300米,平均海拔4650米,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线路占线路总长的87%。在海拔2800多米的青海格尔木,一架卡—32型直升机成功吊起2.2吨的铁塔材料,这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首次应用直升机吊装电力铁塔,为直升机在青藏电力联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成功探索。

(左上和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连接青海和西藏的能源大动脉——青藏电网联网工程自2010年7月29日开工,经过3万多名电网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了高原冻土、生态脆弱、建设者生理保障等世界性难题,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11年11月正式投产。

复杂地形地貌(拍摄地点:青藏铁路沿线)

这项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线路全长1774公里。这条被誉为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条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青藏联网工程的建成,使西藏与青海实现了电网联网,结束西藏电网孤立运行的历史,融入全国大电网。西藏不再缺电,其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获得充足的能源保障。通过这条线路,在西藏冬季枯水缺电期从青海向西藏送电,而在夏季丰水期由西藏向青海倒送电,成为连通青藏地区的能源大动脉。

从冻原到拉萨和林芝

多年以来,西藏通过城市电网改造,农牧区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几十万因居住地十分偏僻、交通极为不便的农牧民,完全告别了点酥油灯的历史。

与我们同行的这一家子,爸爸姓潘,妈妈姓朱,都是成都人,他们就是准备到西藏后越野自驾行的。他们有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不到三岁的小男孩儿,活泼好动(啊哈,在第三天上,还是被高原反应袭倒了一两个小时,仅仅一两个小时而已),够成了我们旅途生活浪漫情调的一部分。

摄影师小家伙

同样,在这片广阔的世界屋脊上,还活跃着另一股坚韧不拔的“洪流”,那就是我们勇敢的高原骑士们!在他们脚下,是勇敢者的“天路”,是胜利者的天堂。

自驾进藏是最能宣泄激情的一种行游方式。遗憾的是我们在出发前的最后时刻,错失了人生中最为重要而完整的高原交叉体验:空中俯瞰、青藏铁路、自驾。坐在成都到拉萨的高铁列车上,或是在拥挤的大巴车里,我们只能以观赏者的身份,以羡慕的目光注目于那些丰田、吉普、三菱们的豪放、潇洒和自由。

自驾本色——豪放、潇洒和自由(拍摄地点:唐古拉山脚下)

在唐古拉山脚下,我向一辆驶过的越野车挥手致意,越野车则向我鸣笛两声回谢致礼。

长途跋涉,路在脚下(拍摄地点:唐古拉山脚下)

他们打起精神时一路飙行数百公里,疲惫不堪时阳光下一躺驱走疲劳,哪里黑,哪里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困啊,我们睡吧……(拍摄地点:羊卓雍措)
也许还有更好的归宿(拍摄地点:羊卓雍措)

一路上,最让我们感动不已的是那些骑行者。他们在骄阳下,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骑行,还不时能见到他们充满信心的与我们打招呼。他们是真正的勇者啊。据说每年有上万人从成都骑行到拉萨,他们翻过了米拉山口最后一道屏障,都会高呼胜利,因为这意味着艰难的川藏线行程就快结束了。

图中上三为骑行者向米拉山口冲刺的情景;下为在青藏线上驻足向列车挥手致意的返程骑行者。

这些骑行者挤在越野车、大客车会车都很艰难的狭窄道路上,风险相当大,据说每年都有年轻人倒在车轮下。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没有任何长途骑行经验的,经朋友一鼓动,买了装备就上路,几乎没有任何训练和准备。每年也有相当多的人,倒在或失踪于除车祸以外的其他险境中……

他们到了拉萨以后一般会直接飞回成都,一些人会把山地车卖掉,一些人则把车子托运回去留作纪念。他们总少不了在拉萨布达拉宫留个影,留住人生的一次精彩壮举。

骑行者的拉萨(拍摄地点:布达拉宫广场)

(待续)(资料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皮火车年代》(20):电力天路与勇敢者的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