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剑客 文/剑客高天
1
四级军士长老蔡,属于老黄牛式的人,他是单位的分队长,也是一个有了4年婚龄的已婚士官,家属在老家,孩子在老家,父母在老家,真实写照过上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但即使这样,老蔡觉得这是军人该有的觉悟,既然服役来当兵,国家给开工资,总不能天天只等着收米下锅做饭,不干烧火做饭的活吧?
他把服役当作事业干起来了,这些年尽管对不住老家的妻儿老小,但好在家中父母和妻子理解,也通过不断地努力,用军功章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然,“军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离不开一个军人背后的女人。
老蔡平时也是省吃俭用,一件泛黄的迷彩短袖,一穿就是8年,短袖都在他服役期间更新换代过好几次,他却依旧在平时穿这件“老爷”短袖,周末外出当便服,也不买衣服,只为给家里留一些贴补。当然,老蔡也会因为每个月的工资不够家里的开销发过牢骚,但只是发过牢骚。
对于涨薪,他也盼,但他属于理性的那种,他始终认为,涨工资一定会跟个人的付出成正比的,尽管现在看不到,将来一定有的,而他也不是被涨工资冲昏头脑的。
反而四级军士长老康,是属于那种混过今天混明天的类型。他在单位没有具体的工作,属于领导眼里,给他个工作,他也是左一个腰疼,又一个干不了,反正跟单位领导玩起了“太极”,属于有点关系但也能跟领导套近乎,领导也拿他没办法的主。
在他眼里,不给他涨工资就像欠他钱似的。所以他内心寄予每一次涨工资的小道消息,讲的比谁都玄乎,就希望每一次他说的涨工资能如他所愿。
你看,同一个单位的同军龄的两个人,一个“老黄牛式”的士官,一个“养老式”的士官,在工作任务分摊中,“老黄牛式”的人干的活多,“养老式”的人干的活少,但最后每个月到账的工资却一样。
“涨一涨,动一动”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心理写照,在基层还不少,“吃大锅饭”的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有部分人特希望涨工资?无外乎两者:一者确实拖家带口的,一个已婚士官养足全家,所有的经济来源于一份部队的工资,在单位属于老黄牛那种,工作、训练上是出类拔萃,一份工资干出了10个人的活;一者是涨的越多反正也不影响什么,在单位也是混个脸熟,干工作也是推一推就动,不推就躺着,就能躲多远就多远,一份工资超过了10个人的活。
劳动力不等价,但得到的经济成果却等价。
2
劳动力不等价,甚至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走留。
记得前段时间跟一个转业的主官聊天谈到如今部队体系下的涨工资,他说:“我当营职主官,担的是一个单位的责任,头发都干白了,工资却比不过本单位兵龄少我几年的士官……”
不同人看这段话,可能得出的答案不尽一样。不管正确与否,说真的,这里面可以提炼出亮点:
第一点就是兵龄的认定价值。兵龄短但责任主体少,拿的工资甚至超过兵龄长责任主体多的。
第二点干的多的经济减值。一个基层营职主官干的头发都白了,天天要承担的责任是多大的心理压力,不负责任的干,上级机关过来检查就会觉得主官干的不称职,白拿那么多钱的工资;
负责任的干,上级机关过来检查也会觉得主官干的不错是应该的,可以干的更好,称职要继续干的让领导放心,让士兵舒心,你说一个主官,他要是能顶住压力还好,晋升有望的话,他可以以“鸵鸟式”的心态继续干,但要是顶不住压力的主官,又被家庭长期分居的困窘所牵绊,晋升上又受到排挤,有几个愿意继续干的,不走才怪。
第三点就是公允价值的集中体现。如果该主官,即使头发干的都白了,责任主体过大,承受的压力山大,但涉及到核心的经济价值有了公允,心里多少还是基于理解的,毕竟一份劳动力等价于一份经济生产成本。
但问题就在于公允价值得不到集中体现,不公平的待遇再现出一个主官愿意干的程度有多大,不能天天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部队是讲究牺牲奉献的,但毕竟人存在于一个空间体系里,不得不考虑经济成本。
劳动力变现,是最体现一个人对公允价值的。你为公司创收,就可以拿到额外的奖金或补助,这就是你个人为公司出了力,你的劳动成果有了价值的体现。
我们今天在谈付出,在谈回报,其实基于的都是一定的制度考量,有高效率的制度考量,所付出的劳动力就会变成一种经济力。
当然,在现有军队体制条件下,劳动力一时无法变成一种对等的经济力,该怎么办?这就是下一个要谈的论点,一旦涨工资,你可能就是下一个被淘汰的。
3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扪心自问几句。
第一问:你是不是越来越感受到,套改士官比以往考核更严格了?
以前套改士官走走过场,甚至不用太担心,找找人,民主测评只要大家都给力,参加各项考核能及格就行,但这种心态如今可要不得。可能会有人说,你说的不对,我们单位现在就是这样,但我要说的是,你不能拿一个单位的个例与整个大环境下的集体来对比。
也就是说,大环境下的运行机制在变,所有人都要跟着动起来,一旦慢半拍,迟早要掉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单位士官晋升考核体能必须要达到全优,而不是及格呢?这就是对军人的备战打仗能力提出了要求,甚至对你所关注的核心工资有了考量。
部分单位在年终考核中,对未能通过考核的士官不给予年终奖励工资发放,采取考核“一票否决权”,一项不通过,也就在年底的奖励工资没有了。
所以说,考核变严格,是为了更加贴近绩效考核的一种认证,当然真正面向绩效考核制还有一段过程,但加快推进军改力度建设,未来有望。
第二问:你该问一下自己,一旦涨工资,你还能留下来吗?
走与留,永远是每个人在服役期间的重头戏。待遇没有人不关心的,有人提出“关键不是能不能留下,有很多人想走也走不了啊”。这句话其实提出的是目前我军服役体系的退役机制。
美军退役政策是实行个人自愿与军队强制相结合的退役制度。
自愿退役方面。经个人申请,总统或军(兵)种部长视具体情况,通过相应职能部门可以批准其退役或辞职请求,一般而言,在服役延长期中申请退役或辞职的都会获得批准。同时,对于军官的服役年龄、年限也作了明确的要求,1981年《军官指南》(第 41 期)所载军队人事法案规定:服役超过 20 年的少将以下军官(担任军官职务不少于 10 年)可以自愿申请退役,经由各军(兵)种部长审 核批准。正常情况下,只要按规定完成了服役义务和协议,自愿申请退役的军官 一般很快能获得批准,不过在非常时期可宣布予以限制。
从美军退役条件来看,是不限制走留的。那么是不是未来我军也是这样的呢?目前来看,还需要一段过程。但此问的核心是一旦涨工资了,你能不能留下来,这里面有几点要素:
第一点,工资涨了,留下来的你,备战打仗的本事涨了没有?
如果未来我军的军人工资制与备战打仗使命要求挂钩,“浑水摸鱼”式的军人,能留下的来的资本是什么?靠跟领导搞好关系,靠跟领导套近乎,运行机制建设一旦健全,淘汰率也会随之而来。
目前大多数士官基于改革的有两点:一是涨工资,这是生活成本;一是职业化,这是生存成本。这两点就像“一个是精神文明,一个是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可能吗?所以,未来对军人的考量标准,贴近的是什么?我觉得是越来越实战化、越来越信息化、越来越多元化。
第二点,工资涨了,留下来的你,专业技能的锤炼涨了没有?
涨工资,不是一个人而定的,也不是随机性的,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大家高度关注的职业化,职业化的运行建制,是一个长期性的,所以面对未来再一次涨工资,你需要多问自己几个能力:能不能有军队快速改革的适应能力?能不能有一技之长是可以不被军改淘汰的专业能力?能不能在职业化进程中占一席之地的生存能力?
第三点,工资涨了,留下来的你,军改带来的改变能适应吗?
从统帅“能打仗,打胜仗”的号召开始,到打虎拍蝇,从每年无声无息开训,到每年年初开训动员,部队的改革已经在悄无声息中深入、深入、再深入。单位里调查不细、治理粗放的方式,固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但也反映出改革后各类因素都要向打仗聚焦的方向。“六会”“五能”你行吗?如果不行,再学起来你能不能?
第四点,工资涨了,留下来的你,科技引起的变革,能跟上吗?
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无人化普及以后,各种窗口业务大幅减少,甚至有些纯粹程序性业务也会缩减。如果你留下来了,你是否能接触先进技术?当前最新装备,能否轮到你学习?按照当前管理模式,留下来,你能学到多少核心技术?
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一张A4纸上画上一个圆圈,圆圈里有一个黑点,你是只看到了圆圈内的黑点,还是看到圆圈外的A4纸?
军改之下,除了涨工资,还有什么?你品,你细品。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触动到你,就请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