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飞鱼&一北
近日,高考成绩和各省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清华大学依旧傲视群雄,在某些省份录取分数直逼700分。
正当数以万计的学生卯足劲想挤进清华时,2名博士却被清华大学劝退。
而退学的原因居然是无故旷课多日,甚至因为一直联系不到他们,退学通知无法送达,清华大学只能在官网发布公告。
这2位博士,想当年也是一路厮杀、从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学霸,可如今竟然落到了被学校开除的地步,让人唏嘘不已。
而这,早就不是个例了。
前段时间,317名研究生被深圳大学清退;72名研究生被广州大学清退;多名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学生因为成绩太差,直接被降为专科生。
这一切,都印证了那句老话,“在最好的位置上偷懒,注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学成了很多学生偷懒的好地方。
前不久,一则高校老师忘关投影仪的新闻,上了热搜。
一位高数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都在玩手机。
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课,却听者寥寥,郁闷之中,这位老师偷偷问了“度娘”。
“大学生上课不听讲老师怎么办?”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上课不听讲,是大学老师讲课水平不行吗?”
因为忘记关掉后面的电视机,所以这波操作被学生们看得清清楚楚,有人还把它当作笑料发到了网上。
评论区里有很多大学生的留言,但清一色几乎全是调侃,没有人觉得奇怪,没有人觉得愧疚。
不上课、不学习在许多大学生眼里变得天经地义。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心酸的照片。
选修课上,年过古稀的老教授,站在黑板前认真写着板书。
而下面坐着的只有一个学生,其他人都逃课没有到场。
有人去打游戏了,有人去逛街了,有人则还在宿舍呼呼大睡。
这可能是最负责的老师,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认真上课。
但这也可能是史上最放纵的一届大学生,他们假装上学、假装看书,却从不愿认认真真学习。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
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混吃等死。
为什么不学习?因为不学习,真的太爽了。
有一次,我去看在同城上大学的表妹。
当时已经上午11点,走进表妹的宿舍,还是黑漆漆的一片。
1个女生靠在床头刷手机,借着微弱的手机屏亮光,我看到另外3个女生还在蒙头大睡。
我很惊讶,推了推被子里的表妹:“你们上午没课吗?”
表妹一脸睡意,满不在乎地说:“昨天晚上追剧睡太晚了,今天不想去了。”
见我欲言又止,表妹还安慰我:“没事儿,现在不上课的同学多了去了,老师都不点名了。”
听得我直摇头。
的确,进了大学,头上的紧箍咒松了,没人在后面步步紧逼了,但当从他律步入自律的时候,有太多人,把放纵当成了自由。
相比于学习,刷微信、打游戏、追剧,又爽又适安逸,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
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对成长没有帮助的。
但人一旦沉溺其中,就会产生心理依赖,不愿意再花功夫在学习、看书这种短时间内只有付出、却没有收获的事情上。
表妹上了四年大学,玩了四年,到毕业时,除了一张冷门专业的毕业证,一无所有,连就业也成了问题。
表妹总抱怨当初专业没选好,却从未想过,其实是自己玩废了。
著名作家、编剧石康曾说:“一个人的死亡时间,是从停止学习开始的。”
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校四年,主修打网游,辅修谈恋爱,考试全靠抄,学习靠边站。
那么他的死亡时间,就是从18岁开始起算。
知乎上有个问题:每个宿舍最早起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呢?
有答主回答了自己与前女友的例子。
前女友每天7点准时起床,顺便把我也叫起来。
8点,她已经到了教室或者图书馆。
中午,她准时1点睡觉,2点起床,2点半准时出现在教室。
晚上9点,她都会去操场跑完10圈。
无论做什么,她都会坚持11点前睡觉。
她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每天这么勤奋,也只是每学期排名年级前20。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努力,她特别认真地说:我相信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平凡的命运。
到大二时,宿舍可以用电脑了,我开始迷恋上DOTA。
劝说无果后,她允许我每天玩两个小时。
但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反复争吵之后,我们分了手。
分手那天,我连续打了20多局,直到困得受不了才睡觉。
然后,她依旧自律和努力,我则享受着想玩啥就玩啥的自由。
同样的起跑线、同样的环境,不同的选择,最后也成了不同的人生。
后来,前女友如约考上了我们计划去的学校,去年,又如愿去了某大学当老师。
而现在,我也戒了DOTA,她是我努力追赶的榜样。
人总有那么一刻会明白,放纵下的快感其实是空虚和寂寞,而自律下的努力看似辛苦,却带着希望与成长的快乐。
这种成长,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个月两个月可能还看不出来,但是大学四年,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将会出现一条巨大的鸿沟。
这条鸿沟上,写着12个字:越努力,越上进;越自律,越优秀。
前不久,大学毕业生薪酬曝光,排在榜首的清华大学,是排在榜尾的大学的3倍。
许多人酸酸地说,现在的招聘,根本不看能力,只看学校和学历。
招聘的确看学校和学历,但它们背后,又何尝不是能力呢?
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就去清华北大看看,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知乎答主陈思起讲过他在清华大学蹭课的一段经历。
“课堂上,下课的瞬间,老师就被问问题的学生包围了好几层;
食堂里,两个学生吃饭时一直在讨论一个实验,而后索性餐盘一丢,拿出草稿列方程。
对比自己所在的985高校,他感到羞愧,又为普通大学的学生不耻。
因为普通大学,学生大多懒散成风,拿着父母的辛苦钱花天酒地,游戏人生;
总做着屌丝逆袭的春秋大梦,却连一节课都不肯好好听……”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自律。
而一个人的自律程度,决定着你的人生高度。
如果你大学毕业时,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问一问自己,大学四年是否贪图安逸。
如果你人在职场,事业却丝毫不见起色,那么问一问自己,下班之后,你可曾还学习过。
《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不要让你光鲜亮丽的人生,败在不自律上。
成年人的世界,全是选择的结果。真正能登高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的人。
这也许很难,因为你要摆脱短期快感的诱惑,要摆脱舒适区的安逸。但当你动摇的时候,希望你记起巴菲特这句话:
“当没有人逼迫你,请你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改变。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
而这个世界,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