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我要”

1.

自从三年前的6月份在西安最后一次签售会后,我再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抛下了背包客和作家的光环,回到平实的生活中奋斗。

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曾在书中写的那句话:“真正的勇者不是说走就走,而是勇敢地面对艰辛的生活之路。”普通的生活比起任何冒险都不会更容易,我选择了大理重新开始。

困难超乎了我的想象,旅行和写作更像是朋友间无聊时候的谈资,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人去关心这些。那时候的我是理想主义的,是相信什么事情都会往最好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几次工作创业都不顺利。后来和女朋友一起改造了一个百年的老院子,不知不觉花了许多钱,不仅融资来的钱花光了,两个人还欠下一屁股的债。在我们改造院子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好像只要院子改造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会有人来住宿,会有人来上瑜伽课,会有好的工作……可到最后,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有主观上经营的原因,也有洱海整治大环境的原因,可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是费了两年劲儿,最后生活还是一团糟。

18年6月份从普陀山回来,算了一下账,把我们俩吓了一跳,印象中一向节俭度日,怎么账单却多得吓人。回头一想,这几年不仅没挣到多少钱,改造院子花了几十万,人又在外地,衣食住行那个不需要花钱,难怪呢?

俩人一下子焦虑了起来,就想着是不是该挣钱了,可怎么挣钱呢?想了半天,除了去年就做过的野生菌酱之外,就是自己写作了十年,可以教别人写作,顾顾练习瑜伽很多年,也可以教别人瑜伽。

2.

大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不管你之前年薪百万还是500强高管,没鸟用,这个地方可以达到4000块钱以上工资的工作机会少得可怜。就像开滴滴的司机说的那样,跑车的司机比乘客都多,赚个屁钱。之前还有一大波海景客栈,滋生出一些高端服务业和针对中高端客户消费的各式店铺。洱海整治之后,大部分都完蛋了。应聘普通的工作,不要钱的义工比要养家糊口的求职者都多得多。

可偏偏又喜欢这里,想来想去,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情势所迫,开了第一期写作课程,最后招了5个学生,6800/年,勉强度过一阵子难关。那时候是有些心虚的,我能教好这些学生么?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筹备,9月30号开了第一期写作课《我为什么要写作》。反响很好,自己的信心也充足了起来。

今年的出版形势很不好,有三本书完稿了,出版社的选题都已经通过了,因为书号紧张的原因,只能搁置。三四年没写作了,一写起来简直停不下来,哪天不写都憋得难受。重新找回了写作的动力和兴趣,开始在公众号和各种网络平台上更文,建立了读者群,不到半个月时间,有快100个付费打赏的读者。

看着安安静静的群,想着该做些什么,最后想到既然大家因为喜欢大理聚集在一起,就讲讲大理,便有了在群里开讲《作家小寒话大理》系列。

开头很不错,可兴奋过一阵子就又焦虑了起来,写作群里学生们有的迟迟不参与分享,也不知道在读者群里的朋友会不会感兴趣我的分享。便开始自我质疑起来,我做的这些有意义么?

沉默了一晚,今早醒来,恍然大悟。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哪管别人喜不喜欢,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3.

于是我开始了关于“我想”和“我要”的思考。

什么是“我想”?即这件事情是我主观意义上想要去完成的,或者说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去做一些当下不愿意做的事。我们的自由意志是积极而主动的。先考虑自己的需要再兼顾别人的需要。

什么是“我要”?即被客观环境所支配,不得不做的。比如,为了要挣钱,解决经济困境我要去开写作课,为了聚集人气,我要去在微信群里去讲一些东西。我们的自由意志是消极而被动的。所以我会焦虑,难受,不断地先以别人的需要为主,往往就忽略了自己的需要。

我再认真地去审视这两件事情。难道是因为收了别人的钱,所以要开写作课么?不是的,是我在写作领域积累了许多年,想要把这份经验传递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对他们有所帮助。在此过程中,收取一些学费是理所当然地,因为我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与他们沟通。我想把自己关于写作的经验整理出来,如果没有他们的加入,可能因为懒惰或经济原因就暂时放下这个事情,我也会产生痛苦,因为我不能将我想要做的事情完成。

所以,我很理解他们,虽然要努力学习好写作,可很多是被外界环境支配不得不学,而没有真正升起一种内在我想学的力量。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做好我的分内工作,再继续督促他们养成习惯,树立信心,培养自主性就好。

同样地,是因为别人打赏了,聚集在一个群,我就一定要有所回报么?打赏是他们阅读完文章自己的心意,没有人强迫,我也并没有给他们继续分享的义务,即使我什么也不做,也不算失职。可是我为什么如此在意别人的感受呢,因为我没有理清楚是我想去讲大理,而不是他们要求我要讲大理。

我喜欢大理,了解大理,可别人不一定,或者说即使喜欢也不知道,因为我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所以,别人喜不喜欢目前不是最重要的,我想讲,想分享是事实。有快100个付费用户愿意去听,已经是很好的开始了。那就开心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4.

我一下子释然了好多。我开始用这个原则是比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今天早上做早餐,我想炒两个菜和顾顾一起吃,可她说她不饿,我一下子炒菜的劲儿就没了。想随便弄点咸菜吃好了,一个人不用那么麻烦。可这个时候,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到底是我想吃,还是我想做给她吃?想了想,我想吃,也想做给她吃。

可现在的情况是她还不想吃,那我到底想不想吃?我问了下自己,我想吃。我就和她说,那我就吃我自己的了。没有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让我忽略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一会儿,我快做好了,她说饿了,想和我一起吃了,那就一起吃了一个丰盛的早餐。

群里写作课学生的分享也是,我不管他们有没有分享,我只顾分享我自己的,我知道,我并不为了要别人倾听而说,我只想表达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慢慢,许多同学也跟着分享了,我不去刻意要求,反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父母亲人,想吃美食也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周边的人,同样的,努力而乐观地面对人生之路也是为了自己,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如自己般陪你走过生命的全程。

在困境的时候,顾顾问我,是不是没有她,你就会过得更好?我说不是的,是喜欢你,让我的人生过得更好,走得更有力。可现在我慢慢明白,我们往往需要一些外界强制的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动起来,可到了一定的阶段,只能靠自己内在心中那股“我想”的力量才能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当然,这并不是在批判受外在影响的“我要”而形成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是迷茫和迟钝的,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比如小时候被父母逼着读书,后来被生活所迫逼着工作创业,因为想出名被逼着不断地写东西,要追女朋友得不断地学习做美食,要和女朋友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就得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坏习惯等等。

可如果只是一直地被“我要”所影响行为,那必然到一定程度就会反弹。到了可以自由摆脱外在环境束缚的时候,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那些过程中受过的委屈,压抑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对周围造成破坏。如果不释放出来,就会形成疾病。

可如果是“我想”而形成的行为,我们会不断地将负面情绪转化,因为我们为了更伟大的梦想,承受挫折,失败,委屈,压力是必经之路,不会抱怨而是勇敢地面对。完成了一个梦想就转身再去完成另一个,不用再去停下来舔伤口。直到生命的尽头,没有遗憾地告别。

5.

生活中的很多人,小时候因为父母想要,便拼命读书;因为生活所迫,拼命工作;因为爱人需要,不断委屈自己;因为孩子需要,不断地忍耐包容……

当有一天痛苦不堪的时候,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外界的身上。如父母对孩子,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不会一辈子过苦日子。对爱人,如果不是你想要什么,我至于受这份罪么?对于合作伙伴,如果不是你一意孤行,我会失败么……

可有没有去想过,为什么我们永远是被迫的,是无奈的?而不是主动地,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我想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所以我努力学习。我想追求美好的生活,所以我用心工作。我想要一份美好的爱情,所以我尽力去爱我的爱人。我想让生命充满好奇,活力和希望,所以我要一个孩子。我想父母能享受天伦之乐,也得到他们的爱,所以我用心地和他们沟通。我想做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所以我要能和我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

因为我想追寻一切美好的,所以必然要承受那些艰难和曲折。可那不是痛苦,是通过幸福的必经之路。

当内在的动力升起的时候,我们会和天地,自然,人群相连接,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天命,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去绽放出生命最美丽的花朵。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和“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