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穿着牛仔裤和拖鞋的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体育场的讲台上,给23000多人做了一场关于人生经验教训的演讲。
他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刻,梦想被肯定,热爱也能追随。
然而背后的故事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把镜头切换到乔布斯创建苹果公司的前几年。
乔布斯曾就读于以文科著称的里德学院,和科技不沾边,乔布斯喜欢研究西方历史和舞蹈,以及东方神秘主义。
入学一年之后,乔布斯选择了辍学,在加利福尼亚找了一份夜班工作,同时在附近一个禅修中心修行。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找到他,请他处理一些商业问题时,乔布斯才开始接触到电子行业。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是一个真正的电子高手,但对商业一窍不通,后来成为了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乔布斯接触电子行业也不过是为了维持生活,赚点快钱。
如果按照他自己所说的追求梦想,世界上可能会多一个禅修大师,但绝对会少一个苹果公司,后者才是让他家喻户晓的原因。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追求梦想重要吗?会有哪些陷阱?
今天要分享的书叫《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认为“追随自己的激情”是件很危险的事,并从四个角度提供了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卡尔·纽波特博士,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 致力于为大家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
01 激情假设
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总容易陷入这样的烦恼:我要找和自己爱好匹配的,还是先找一份合适的做着?
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要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和激情匹配的职业,这就是激情假设。
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是错误且危险的。为什么呢?
激情是稀缺的。在调查中发现,所谓的激情大多与兴趣爱好相关,和真正的工作联系得比较少。
比如有的人喜欢篮球足球,想把这当成职业,少部分人可以,大部分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是爱好。
激情需要时间的沉淀。经验越多的人,更有可能爱上自己的工作。
就像有的夫妻,可能在之前就认识,但真正对彼此产生爱慕可能在之后某个时间,一见钟情的很少。
激情是精通的副产品。你擅长做什么?这件事是否会给你带来财富和地位?如果是,你更容易对这件事产生激情。
那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02 工匠思维
如果说激情思维是在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那工匠思维则是关注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后者才是我们面对工作的正确思维。
“打不倒的巨人”史玉柱,则是应用工匠精神的典范,最开始在珠海创业时,目标是打造属于中的IBM,于是成立了巨人科技公司,获得成功后继续扩张,涉足包括保健品在内的多个品牌,最终有了家喻户晓的脑白金。
你看,从科技行业到保健品行业,这个跨度足够大吧?不管是科技公司的 M-4603汉卡产品,还是保健品里的脑白金,都做到了当时行业的极致。
他做到了优秀得不能被忽视。
没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需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也就是经常说的“做一行爱一行。”时刻思考怎么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就像罗永浩,经过三次试讲成为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后面创办锤子科技,被迫离开后欠下上亿债务,又通过直播带货东山再起。
不管是哪个赛道,他都努力做到了最好。
03 自主力
自主力是指对工作的掌控力,是理想工作的“万灵药”。
很多人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或者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主要是因为找不到工作中的自主力。
如何判断有没有自主力?就看你谈起自己的工作时能不能两眼放光,对你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是否有发言权。
相对来说谁最有自主力?公司创始人。作为员工,要像老板一样对工作充满热情很难。
因为这对你来说只是一份工作,对老板来说却是他的心血,是他打拼下来的“江山”。
于是有些人就开始自己创业,觉得还不如给自己打工,结果大都不如意。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缺乏足够的职场资本。
这个资本包括具体的资金、经验和团队等。一腔热血去创业容易头破血流,即使这是你热爱的行业。
如果在公司,你要做的就是慢慢积累自己的职场资本。
比如抽时间来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斜杠事业,或在本职工作上变得更专业。
小步试错,逐渐增加工作上的自主力,当你累计足够的职场资本时,优秀也就成为自然了。
04 相邻可能
这一术语来自于复杂系统生物学家斯图尔特·考夫曼,简单说就是很多创新都来自于已有的灵感。
应用到工作上,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找到让自己充满使命感的工作?
试想一下,你为了帮公司节省成本而加班,和为了找到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两者的使命感能一样吗?
所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使命感是什么?估计很多人回答不出来。即使回答出来了,也不会去行动。
因为使命感就是这样让人热血沸腾,但又如此虚无缥缈。
怎么找到有使命感的工作呢?
从某一领域的“小处”着想,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专家,达到这一领域的前沿水平,再在相邻可能性中找到使命。
这就是职业领域的相邻可能。
没有哪个天职在等着你,你的目标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你要深耕进这个细分领域,为自己积累职场资本。
比如樊登读书的目标:让13亿国人爱上读书。樊登刚开始也没提出这个有使命感的口号,以前还是用邮件订阅的方式分发读书PPT,后面在智能手机普及,软件技术能支撑这个体量的用户之后,才找到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使命。
如果一开始就喊出这个口号,恐怕早就心灰意冷,处处碰壁了。
但是也要注意,为什么樊登能以讲书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因为他有足够的职场资本。
比如他是中央台的主持人,口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一直在做讲书这件事,只是没有更大范围的传播;他是讲企业领导力的讲师,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和资本......
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当你没有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足够专业,很难跳到更有使命感的相邻赛道,也就很难找到使命感。
往小处想,往大处做。
总结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激情假设、工匠思维、自主力和相邻可能,我们不能靠激情引导工作,而应该用工匠精神和自主力,找到有使命感的工作。
参考书籍:《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美] 卡尔·纽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