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与突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和突破。

(一)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变化与突破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上做了较大的修订。从呈现方式上看,《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作了分别表述,先阐述课程理念,再说明课程设计思路。而新课程标准则将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融合在一起表述,统称“课程理念”,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学业评价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课程目标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但是对历史素养是什么没有做界定,在课程标准其他部分也未见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做了界定,从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陈述历史课程目标,将核心素养贯穿历史课程的始终。

第二,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内容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继承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设计思路,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呈现中外历史。同时,也吸收了《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优点,每个板块分阶段按历史时期或主题组织内容,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古代史主要按时期组织内容,如“史前时期”“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近现代史主要按主题组织内容,如“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等。这样的组织方式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结构化,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此外,新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该板块要求学生用贯通古今中外的综合性主题,将分散在前六个板块不同位置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并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注重基础性、生动性。新课程标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和生动性,一方面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要将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有能力的学习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第五,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成就为目标,注重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评”一体化,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之中;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自评和互评。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过程性评价,强调充分发挥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