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省博(合辑)

我和省博物院的缘分是从2008年开始。那一年,我第一次带领儿子走进博物院。震撼于我大山西如此博大的文物,厚重的历史!作为一线的小学老师,脑子里突然寻思:这是多么好的资源,如能走近每一个孩子该多好!

初识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省博物院开发出来一系列课程,并面向全市学校进行“时光飞船——博物馆进校园”的预约报名活动!当时,我所带班级是4年级,而这个班的孩子又颇具特色,个性迥异!正琢磨着如何培养孩子们多方面兴趣,恰逢这一好机会,果断报名,主动沟通,诚恳邀请到博物馆的老师来到了我们班给孩子们授课。

博物馆的老师给我班的孩子们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趁热打铁我利用周六日组织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听讲解、画画…孩子们开心极了!拿着小本、扒在玻璃展柜旁,一个个静静聆听小讲解员的讲解,时而询问,时而记着笔记……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探索与求知的种子已悄然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带着这班孩子,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徒步。那么就让博物馆作为我们的第一站吧!

酝酿

我也始终坚信,人这一生所接受的教育除了来自家庭以外,还有社会和学校!一个孩子成才与否,三方教育缺一不可!

没做母亲时,一切都是未知的!当有一天知道自己正在孕育一个生命时,于我而言,更多的不是喜,是惊讶,是彷徨,是迷茫……我不知道,怎样做一个妈妈才算合格?不知道怎样培养才能让孩子成才?成为一个阳光又独立、善良又自信,勇敢又正直的人。

于是 ,我收起迷茫,从各种书籍尤其是中外名家的育儿作品中汲取知识。

卡尔威特,蒙台梭利、卢勤……等众多成功父母和教育前行者的著作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2007年9月,学校安排我带一年级,并且要求语文老师兼职班主任,把这届带到六年级。或许是当了母亲的缘故,看到70多张稚嫩可爱的笑脸,想到自己家里那个粉嘟嘟、肉乎乎的儿子,突然一股灵气加豪气直冲脑门!何不从儿子和这帮学生做起,在家里观察儿子,学校里观察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并探索孩子的问题,及时纠正,扬长避短?这是一个绝佳的教育实践的机会啊!

于是,我不时在儿子身上做实验,找灵感!去运用到学生身上!或在学校与学生和家长的相处中发现问题,及时避免让错误在儿子身上再现!从一年级开始,兴趣入手,语文教育讲究积累。先是带领孩子们大声诵读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增广贤文》,紧接着给孩子们读绘本、讲绘本、演绘本、编绘本………继而,大量摘抄、背诵唐诗宋词,与学生一起大量阅读中外儿童读物,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开展与阅读、语文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人人参与做板报、读书交流会、辩论会、诗词朗读大赛、写征文、走出校门去调查并写成调查报告………

六年下来,学生们的确成长了许多!猛然发现,教育好全班学生的同时,悄然间,我竟然将我的儿子也培养成了一个爱读书、好学习、行为正、求上进的好少年!

圆满地送走了我的第一届“大循环”。紧接着,我将面临的是:工作上的第二个大循环,家里,儿子成为了初中生。新一届学生的调皮捣蛋,儿子的初中教育,于我而言,都是未知数!哪哪出错都不行!尽快适应新一届学生!尽快学习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都是要事、大事!

接下来,结合本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上届的经验不可照搬!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心理沟通与交流上!儿子的教育我开始:抓大放小、虚实结合,倾听为主、建议为辅!不抓成绩只看目标,打开格局放眼未来!

就这样 ,一个让全校老师头疼的班级,在孩子们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我送给了他们两件礼物:一件是人手一册、统一编订、精美印刷的《星火》班级刊物!(这里面有他们自己写的诗歌、文章、活动照片等)。一件是带领全班去到大自然中徒步山水!

而儿子的初中生活,也由迷茫到自信到以优异成绩进入他理想中的重点高中!

我知道,我做的这些,于他人而言,实在是区区小事,微不足道。但可贵的是,这样的过程,让我学习、让我反思、让我成长………

儿子上高中后,我深知: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给自己设立的目标等等,一定会变成压力层层裹来!作为家长,一定不能再给孩子增加无谓的负担。这个时候的我,能做的就是:静静陪伴,贴心呵护,认真聆听,换位思考以及认可与支持!内部让其安心,外围搜集各路信息,以备不时之需!而我自己也利用闲暇时间,看书、读诗、烘焙、学练钢琴………

我相信,一个健康、阳光、积极、上进、乐学、好施的妈妈一定会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撑与榜样!

如今,儿子顺利进入到理想大学继续去圆他的下一个梦,我又接手了新一届学生,开始第三个“大循环”。

回顾之前走过的路,值得骄傲的是:于学生、于儿子、于我,我们都成长了!

再逢

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积累,书籍的滋养,当面对我的第三轮“大循环”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我突然没有了之前的自信与灵感,变得越发的“自卑”。我经常在想:是不是我跟不上趟儿?落伍了?我告诉自己,不该自卑更不应迷茫!我该学习了,继续深入地学习。学习如何与这些10后相处,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力………

于是,读书的同时,我在关注着各种与儿童教育相关的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省博物院针对教师发出的一个调查问卷!于是,我将自己的心声与梦想如实写在了问卷里。

不几天,就收到了省博物院的面谈通知!我欣然前往!

7月22日一早就到达省博物院 ,接待我的是个年轻帅气略显稚嫩的小伙子,一问方知是就读于美国一名校的研究生并趁假期来馆内实习!小伙子将我带到馆内的茶室,就坐后,仔细询问了小伙子此次面谈的内容,一番讲解,略知一二。聊天中,负责人孙老师到了!好清秀的姑娘!苗挑的身材,得体的工作服,优雅的气质,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对眼缘”吧!

孙老师款款落座,微微致歉后,直接切入正题:此次面谈的目的、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后续工作任务的初步设想及构思………我也讲了近些年来自己带班、育儿的一些想法、做法以及取得的成就!不知不觉间,时间过去了两个小时,远超预期的面谈时间!没想到,我们的想法在很多方面竟然出奇的契合!孙老师想以省博物院下发的文件为背景,依托博物院资源,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一线教师,形成合力,一起学习、共同开发课程,最终受益于孩子们!

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梦想吗?多年来,身为一线教师,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一切为了孩子!

见惯了职场上的“形式主义”,“利己主义”,太渴望这样纯粹的研讨、学习氛围了。

就这样,来自全市教育一线上的我们,组成了一个20余人的“双师工作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一起在博物院“教育空间”里听讲座、互沟通,齐构思、共钻研……室外烈日炎炎,室内情意融融!

孙老师以良好的修为 ,诚恳的态度,耐心的讲解一点点走进我们的心里。在接下来课程的研发、实践过程中,我始终以孙老师的讲话为指引——“在这个课程里,我们只是一个观察者,在这个课堂上,学生的笑容是多样的,是感兴趣的,是不会走神的。”

我被分到“青铜器组”,在这个6人小组里,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私立、公立,任教不同的学科:语文、美术、历史、化学、体育……如果不是这次活动,做梦都不敢想象:我会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同仁们一起学习交流……这感觉太美妙啦!我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的大学生活:对一切充满好奇,又自信满满、朝气蓬勃……

拿到我们组的课程主题,大家即刻展开讨论。为了更多了解青铜器,我们利用周末,相约一起去听专业讲座;为了能真实了解学生对鸟尊的兴趣,我们顶着烈日在博物院门前随机采访小学生!为了能研发出一堂科学有趣的“多元智能”课堂,我们线上线下,反反复复商量,一稿一稿备课,一次一次修改 ,一遍一遍制作道具,一趟一趟借用教具……

这都源于我们对教育 ,对纯粹的教育的热爱!

因为“爱”,我们相遇!

因为“爱”,我们甘心情愿!

如今,我们的课程已经进入到实地授课阶段。从带学生到博物院,再到带课程走入一所所学校,我们在不断的授课,不断地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去观察孩子、反思自己、反思课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了更好的明天,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正如孙老师所说:不久的将来,要让身边的孩子,更多更好地认识、了解博物院、爱上博物院,传承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点亮未来!

我们充满信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省博(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