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你好,今天我继续给你讲价格的作用。我要让你对价格的成因有最地道的理解,不会犯许多人会犯的错误,甚至是经济学家也会犯的错误。
我们昨天说了价格有三个作用:
它能够传递关于稀缺的信号;
它能够指导生产;
它能够做出奖惩,或者说它能够指导人们对商品的分配,有钱的人多拿,没钱的人少拿。
关于价格这三个作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都能够接受价格的前面两个作用,也就是传递稀缺性和指导人们生产的作用。但是对第三个作用,就是有钱的人先拿多拿,穷人少拿后拿,这一点,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情感上似乎很难接受。
你还记得吗?就在第一讲,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人们通过交易,有些人变得有钱了,有些人变得穷了,有些人多消费一些商品了,营房里的很多人,就有不同的意见,觉得这样做不道德。
所以人的感情,对于理解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1.价格只能在具体的交易中形成
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讲讲要真正理解价格的起因、价格的根源,是不容易的。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位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例子,这位老师是教计算机模拟的,但也是经济学家。他说,我们可以在一个课时里面,把同学分成两半,给其中一半的同学,每个人送一个马克杯,而另外一半的同学,没有马克杯。所以,他们就得从有马克杯的同学那里购买。
他们一对一对地进行交易,通过不同的配对,不同的讨价还价的过程,最后所有的马克杯都卖出去了。每个马克杯都有一个成交价。同学们把这个成交价写到黑板上,这时候,就能够算出马克杯的平均价格。而且你能看出,每一宗具体的交易,实际上它们的成交价都是围绕着这个平均价上下波动的。
这时候我的老师就说,明明马克杯有一个平均的价格,如果有一个第三者——老师或者政府,宣布马克杯的平均价格,所有的人都根据这个平均价格进行交易,这样的话,不就省了很多讨价还价的过程吗?同时也就不会出现定价过高或者过低,从而使得有买方或者卖方占便宜或者吃亏的情况。
当这位老师这么说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同学反应非常快,马上就跟我说:这老师说得不对。我说:是的,老师确实说得不对。
老师错在哪里?他错在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如果没有每一宗具体的交易,没有每一个马克杯的成交价,你怎么能够算出平均价?平均价是一个汇总的数字,是一个事后总结的数字。它是一个抽象的数字。
而现实生活中,永远是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案例发生在先。每一宗交易,你都要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下面进行,没有了它就不会有汇总的数字。
价格是每一个人发自他们内心,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最后达成的一个经济行为。如果你不这样去理解价格的成因的话,肯定会出问题。
这个例子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我确实看到,讨论价格的人,拿价格说事儿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能够真正明白价格的成因,重视价格,尊重每一宗具体交易的价格背后的成因的人很少,他们喜欢这个价格,觉得这个价格合理的时候,他们说他们支持价格,支持市场经济,但他们觉得这个价格不合理,不喜欢这个价格的时候,他们就说这个价格不对,他们就说这种价格的形成机制要管一管。
甚至是一些经济学者讨论价格的时候,其实忘记了价格真正的本源。他们以为价格是一个可以随意控制的指标。当你喜欢它的时候,你说我尊重价格;但不喜欢它的时候,他就要去调这个价格。
他不知道价格只是一个指标,只是一个信使,它只是反映事实的一个信号。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说如果控制不了温度,那么就要去控制一下温度计。但他们会说控制不了价格,就要去控制市场机制。
2.富人不能优先享受,人们就不会对价格作反应
人们对价格的作用,是爱恨交织的。
人们喜欢价格能够传递信息,能够指导生产的作用,对于价格能够分配财富的作用则总是有所保留。
人们经常会说,有钱人先享受稀缺的资源,那穷人怎么办?比方说,打不到车,我的解决方案是出租车应该涨价,大家的直觉反应是,那穷人怎么办?
有钱人可以先打到车,有钱人先可以做心脏搭桥手术,有钱人可以优先登机,有钱人可以上好的学校,有钱人可以先买房子,买大的房子,买好的地段的房子。这时候,你会问穷人该怎么办?
这样的质问,真是掷地有声,让人不敢回答。
但是你要倒过来想想,如果有钱的人不比穷人能够享受任何更多的优先待遇,没有任何的特权,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折腾变成一个有钱人呢?他们为什么要去赚钱呢?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努力,也不会有人奋发,也不会有人创新了。
我们看价格的三个作用:
传递稀缺性;
指导生产;
指导分配。
因为能够指导分配,因为有钱的人能够先享受、能够多享受,所以人们才会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
如果有钱的人不享受任何的优先待遇,那么他为什么要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呢?这时候整个价格体系就会瘫痪,就不能起作用了。
3.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挺动听的:“我们既要把饼做大,同时也要把饼分匀。”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
这种说法误解了做饼和分饼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以为可以先把饼做大,然后再把饼分匀。实际上,怎么分饼决定了这饼能做多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重新界定分饼的方式,从而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中国3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就是对农民说,你只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收成,剩下的都归你。一旦剩下的都归农民,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所以过去同样一块土地,甚至不能把人养活,更不能把人养好,但今天,咱们的粮食太多了,不仅能把人养好,而且养得太好了,还能腾出一大片的土地,来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求。
这是一个有形的土地的例子,就是关于土地,你怎么分饼会决定这个土地能长出多少粮食来。
还有一个是无形的,关于知识产权的例子,那是美国著名的《拜杜法案(Bayh Dole Act )》。今天美国科技蓬勃发展,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有它的制度根源。
过去,美国政府也一直支持高校的科研活动,政府和高校的科学家之间,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政府提供资助,科学家搞发明创造,最后去申请了专利,就算交差了。
交差以后,科学家又去申请下一笔政府资助,又去搞新的发明创造,然后又是一个新的循环。这样的结果,导致大量的科学发明躺在专利局里面,没有转化为商用和民用。
最后,美国在1980年颁布了著名的《拜杜法案》,是由两位参议员提出的,一个叫拜(Birch Bayh ),一个叫杜(Robert Dole ),两个人的名字加起来叫《拜杜法案(Bayh Dole Act )》。
这个拜杜法案的意思是说,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这些科研项目,其知识产权仍然归政府所有,但是它的商业开发权,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可以选择拥有,他们可以去开发,开发完了以后,收益归这些机构。
这就是一个新的分饼游戏。一旦有了这个分饼游戏,科学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就不一样了,科学家搞科研的方向就不一样了。这个《拜杜法案》带来了今天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要点:
第一,我们对价格最地道的理解,是要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价格永远是由一宗一宗的具体交易、一个一个人的具体需求出发,来形成的一个综合指标。我们不能把这个逻辑顺序给搞混了。
第二,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需求的信号,指导生产以及指导分配,这三个作用里面,指导分配这个作用,奖惩的作用最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分饼会决定饼能做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