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听杨换青老师报告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

                    ——听杨换青老师报告有感

     

图片发自App

收听杨换青老师的报告有些时日了,杨老师骄人的成绩,特别是通过“幸福共同体”促使了“一个个家庭的华丽的蜕变”,令人感动和叹服,也让人羡慕不已。迟迟没有形成文字,皆因“杨老师成功的密码?”所困。再次爬楼恭听,似有所悟(抛砖引玉而已):

一、心中有“爱”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他将成为一位好的教师,如果教师只有像父母一样对学生的热爱,他会比一个读遍所有书但既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可是如果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教育需要“爱”也是教育界的“教育常识了”,虽然一直未被“冷落”,但像杨老师这样,有着强烈的教育情怀、有着无比的责任担当,成年累月坚持去做的优秀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了些。她的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事事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处为学生着想。正是教师的“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亲其师,信其道”,自然的成为了“杨村部落”的“军师”、权威,孩子们对她“言听计从”。

  二、目中有“人”

        杨老师说:“先写好“人“”字,再做高考题,水到渠成……”这就是杨老师教育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切应该从“人本”出发。上周刘老师的精彩分享——“缔造完美的教室”,是对“新教育”倡导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具体解读和实践。“新教育实验”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它呼唤“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原点”。这个原点就是人。这里的人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人。人的发展是“新教育实验”反思和探索“新教育”的入口;并认为,课程、方法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个目的的手段,两者相较,目的优先于手段,目的引领方法及内容。所以它“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是“无独有偶”吗?刘老师和杨老师都是把“人的幸福”放在了一切教育生活的起点和归宿,是一切成功教育的真谛所在吧!

三、脑中有“智”

  惊喜之处还有杨老师“班级幸福共同体”实操的分享,展示了她精彩的“治班”智慧:一个普普通通的班级,在杨老师的眼里是“杨村部落”,是为了一场共同的战役的“方正小队”;划分小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家庭情况综合分析后合理分组,形成稳定的学习共同体;设置学科核心组和与之互补的各种圈文化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甚至为了促进一位学子(黄俊荣)的发展而精心一个小组……

  四、手中有“笔”

杨老师还有一个绝招:鸿雁传书。电子产品的普及让我们习惯了微信、电话等快捷沟通,但高高在上、寥寥数语的“评语”,终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田。杨老师却坚持了书信和同学们交流,平等的沟通让学生感受了“我很重要”,传递了浓浓的师生情感。有温度的文字渲染了有温度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把“恐怖分子”文昕孵化成了鸿鹄之志的“天之骄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杨老师的成功是必然也!再次感谢杨老师的精彩分享!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听杨换青老师报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