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卓越:《如何成为专家》读后感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了解作者的著作的原因,单凭书名我估计是不会买到此书的。因为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与专家无缘,也没想过会成为专家。按照社会学观点,社会信任主要有三种方式:熟人、货币和专家。可见专家在普罗大众心目中的至高地位(当然这两年专家名称因被滥用形象有所降低)。但实际上本书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而是像它的副题展示的,是我们每个人普通人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在知识、思维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方法,寻找规律,从普通迈向卓越,进而成为自己所在岗位、领域或者行业的高手乃至专家的过程。

      所以这是一本任何想要提升自己知识思维能力的知识领域的职场人士都可以阅读的书。

      他本书开篇交代了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工作做为每个人价值体现的主要手段,在人工智能不断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未来,简单型、重复性高的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不仅如此,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原来我们认为的白领人群工作也将会被替代,从近年电视机开机率持续走低看,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价值也在变低。未来,只有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在自己所属行业或领域保持专家或高手水平的人才不容易被淘汰。

        什么是高手,如何才是专家?卖油郎的故事和电学天才梅因斯特“一笔1000美元”的故事或许能带给我们启发。而林毅夫先生对经济学教授(系统讲授别人的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家(在局部创新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理论)和经济学大师(体系化创新或者开宗立派)的解读则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领会了专家的要义。

        一般来讲,从入门到成为专家会经历五个阶段:探索期、新手期、胜任期、高手期、专家期。大多数人因为新鲜、工作需要或者岗位压力等,多数会达到胜任期阶段,如果想要成为高手或者迈向专家水平,则需要一定的毅力、使命或者极大的兴趣爱好支撑。在具体行动上,作者建议,打鸡血的做法不长久,应该将目标或任务分解,并在每个阶段及时予以反馈激励,使之逐渐养成习惯,因为习惯造成的自然反应也是一种无形的助力。

        之后,作者从学习、实践、思维三个部分阐述了成为专家的具体做法。

        第一部分学习方面,先从学什么开始,要清楚学习的方向,学会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甄别信息和知识(自媒体时代,信息泛滥和虚假),多学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在一个领域内逐渐搭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专家型“一专多能”、“纵深结合”的知识结构。关于怎么学方面,首先要具备学习的元认知能力,领会成人学习的721原理,掌握专家型(高效的)学习方法。专家型的学习方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知识在大脑里的组织和存储(这点非常关键,电脑和书本也要组织和存储知识,同样可借鉴此法)。就是你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输入阶段)如何进行分门别类、归纳链接,以及存储和提取等。这个阶段是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关联,装进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树里面去,而且需要时还能及时提取出来。

第二步:基于理解的记忆。理解你所学内容的意思,并将它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关联,再进行必要的重复和记忆。

第三步: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人除了能记忆文字以外,对图形和图形更为敏感。对某些输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图形化想象或结构化处理,更容易被记住和被唤醒。

        完成这三步以后,再通过“遍历”的方式,去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整体能力。所谓“遍历”,原指计算机技术上把某个集合数据全部访问一遍,在学习上指的是,在某一方向或领域,将既有的知识和信息全看一遍,(理想状态),在这个时候你会参照对比、查漏补缺,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形成行业直觉。

        我们经过系统的学习、实践和反思,当在某领域积累的知识量足够多的时候,需要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个人在某领域的知识体系。所谓的知识体系指的就是相关知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某个方面拥有丰富完整的知识体系,那拥有知识体系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说拥有完整丰富的知识体系也是成为领域内专家的必须呢,原因有三:一、认清目的,明确方向;二、建立体系,便于记忆;三、方便提取,解决问题。从下往上是知识体系真正形成的过程,你一定是从一个概念和一个方法开始,最后才积累关联成相应的体系。

      五维学习能力,分为: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的行动与实践、学习的成效与结果。其中,最难的是如何做到持续的学习,两个方法:1、通过解决问题拉动学习,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承担工作,通过任务解决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2、通过输出拉动输入。比如你要有一次演讲或者一次报告,你就要提前准备很多资料和东西,通过这个被迫式的学习过程,你自己的学习能力无形中也得以提高。

      第二部分讲实践,阐述了一个重要道理“只有干活才能成为高手”。一个刚刚通过司法考试的新手律师和多年的资深律师区别是什么,论法律条文新手不一定输,但论解决问题打官司的能力,他们肯定输给资深律师。中山大学中文系多年来一直坚持一个“百练成篇”的做法,就是要求学生大一的时候必须完成100篇作文,大二完成8篇万言书评和背诵100篇古文等,通过持续的锻炼写作和背诵,保证了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但是,仅仅实践还不是提升的全部,真正的提升一定离不开事后的总结反思和提炼提升。个体提升的价值在于,一解决问题,二总结提炼,三,预防问题。只有及时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提炼规律,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模型,才是真正的通过干活成长。所以关于实践方面,一要做到有质量的大量实践锻炼,二是学会在实践之后及时的总结思考,提炼提升,内化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总结提炼五步法:

(1)回顾任务或项目开始前的目标

(2)评估最终结果与初始目标相比差距在哪

(3)分析做好和没有做好的原因,包括人的因素、事的因素和机制因素三个方面

(4)总结经验、提炼规律和方法

(5)持续总结、提炼、反馈、验证

        第三部分讲思维,思维是连接知识和实践的纽带,也是将基本知识所用于实践的智慧体现。这个部分,主要包含了思维的本质、思维的模式和思维技术三个方面。

        思维的本质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纽带,要提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前提是要先掌握思维中最基本的活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概括与抽象、推理与判断等。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多大程度上理解抽象事物,是否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抽象成语言文字,这些是受教育程度的一个简单测量标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数学时都要用教具,用手指头来辅助理解,到小学高年级老师就要求孩子们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初中就开始学习代数、几何、物理,这些内容就更加抽象。随着升入高中,大部分内容已经是抽象的了,在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成绩就开始分化了,不能适应这种抽象层面训练的只能去上技校,因为那里的工具、模型,零部件都能看得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不完一本书,却能看很多集电视剧、电影的原因,因为图像比文字更加具象。所以我们要多培养孩子阅读少看电视,阅读的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想象能力,而看画面则很少需要。

        另外,思维以知识为基础,如果你没有相关的知识,即便思维能力很强,也很难得到客观的结论。提升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概念能力和分类能力。

        概念能力指能够用词汇准确表达或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概念能力让人深刻。金融业最核心的困难是什么?是风险,是信用评级(金融教授许小年语);企业管理的核心命题是资源分配与利益共享(包政教授语)。反过来,概念还可以促进思维。人类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遵循“7加减2”原则,即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约为7个加减2个,即5--9之间,可以理解为7加减2个组块,超过这个范围人就开始犯错。长时记忆则是人类最大的硬盘,储存了人类几乎所有的记忆。长时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有限的,大脑记住的大部分还是概念、定义等语义性内容。语义记忆有两个模型,一个是语义层次模型,这个模型将概念按照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结构,即分级存储。另一个模型是激活扩散模型,即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则强度越高,强度越高,反应越快。人们在记忆的时候,按照概念形式进行记忆比较容易记住,所谓的知识体系也是概念的关联。

        那么,如何锤炼概念思维能力呢?第一,多读经典的理论性的书籍,通过阅读,知道有哪些成熟的概念;第二,实践中要有敏感性,遇到复杂问题时善于分类和归纳。

        而分类能力指的是当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搞不清时,如果能够进行符合逻辑的分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复杂程度降低,分类后的内容已经属于比较熟悉的了,相应的对策也就容易设计和构建出来了。

      前面提到的思维里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其背后都依赖于分类能力。分析是对同一个类别的里的项目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发现他们更细微、精确的差异,从而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刻理解的目的。而从纷繁复杂的的大量事务中看出某些事物之间更多的联系和更多的共同点,因而把他们归结到一起,使原来处于散乱状态的大量事务,形成系统,构成门类,这就是综合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背后都是分类能力,分析是在同一个类别里面找差距,综合是在不同事物中找共性。

        思维模式是指看待事物的角度、方法和方式,它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也被称为心智模式。思维模式受文化环境、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但也受个体性格、价值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影响。但思维模式并非不可改变,通过个人学习提升、吸收优秀的观念和思维,抛去过去错误甚至负面的思维,从而实现思维模式的升级。

        常见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固化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积极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容易给自己设限,一遇到困难,习惯性认为有些事自己做不了,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对于某些事只是暂时不会做,经过努力和改善,事情最终能够解决。而不同的思维认知,最终也导致了格局和事业的成就高度。

        思维技术指的是为了实现具体的思维目的所利用的途径、手段和办法,也被称作思维方法。常见的思维方法(技术)有:逆向思维、创新思维、框架思维、套路思维、用户思维、电梯思维(上升或下降一级思考)等。

        框架思维:是一种在解决问题时从上到下进行思考的方式。能进行框架思考的前提是你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大量解决问题的框架模型,而沉淀出框架的过程则是从下到上,从点到面的。比如出去旅游,写旅游景点时,一般是这样的框架:景点都会包括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景点景观三个方面,而三个方面则也可以展开再写,如人文历史下面具体为名人、名诗(联)、典故等。这样,写旅游感悟就不会无内容可写。

        套路思维:为了提升思考的效率所形成的的可重复使用的经验方法。如相声中的搞笑套路(三番四抖),高效演讲的思维套路等;用户思维:掌握用户思维的前提是完全把自己忘掉,站在客户角度看产品、看营销活动。

        以上就是本人读完本书的后的感悟,可能整理更偏多一些,毕竟里面很多实用性知识比较多,本人也想通过书写表达的方式再次深化这些知识和方法,从而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去应用和内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思维能力,不断成为一个卓越优秀的人,继而成为领域内的专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迈向卓越:《如何成为专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