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村庄|沙泉镇赵家沟行政村

核心提示:(河曲政协征稿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己。今日的美丽河曲,由历史的尘埃里走来。千年轮回,只在一瞬。对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其历史,风俗、古迹、人物、文化、产业等层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潜心追根溯源,倾情寻脉觅魂,觅其源、清其流、瞻其前,虑其后,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印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发扬乡贤对本乡本士的热爱,搜集家乡的各种史料:建筑,地貌、古会、墓碑、族谱、民歌、风俗、传说,娓娓道出村姓源流和家乡琐事,创作出溢满乡情和温情的村志文稿。寄望这部重视乡土历史文化的作品,唤起我们对昨日,对乡土的根的重视。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艺术,留住我们的根。


赵家沟村情况介绍

 

一、地理、地貌概况

赵家沟村位于河曲南端,距河曲县城约84公里,为原乡政府所在地。东临五寨,南壤岢岚,西接保德,翠峰山雄居其间,海拔1637.4米,山上松柏苍然,群峰拱寺,站在峰顶,晋西北黄土高原地貌尽收眼底,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峰顶古寺始建于元代仁宗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因仁宗皇帝亲笔赐名,所以叫“宗说寺”。相传曾经香火旺盛,香客云集 。境内丘陵地貌,沟壑纵横,被绘画、摄影艺术家们形象的比喻为虎斑地貌,近年来吸引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纷至沓来,被中央美院确定为学生实习的写生基地,开发旅游前景广阔。

二、基本情况

全村户籍人数(包括东也、黑豆儿小组)203户,486人,常住人口96户,234人。其中,贫困户49户,97人。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

 2018年撤乡并村后,水泉、白草坡、未善坡并入赵家沟村撤并后全村386户,912人,党员52名。赵家沟村为纯农业村,村内种植耕地面积为7200亩,林地面积为17630亩。平均海拔1600多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土豆、藜麦、谷子、黑豆、油料等喜凉作物。

赵家沟村“两委”主干沿革:顺次为赵守反,赵满富,赵来厚,赵润师,路厚小,路二小,苗觅柱,赵筛扣,赵有贵,赵云生,赵子锋,苗新峰。赵家沟村“两委”自建社以来,一直是全乡乃至全县的先进集体,标杆旗帜,每一届“两委”主干都尽心尽力,奋力拼搏,赢得了各级政府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无论是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种优良传统传承至今。如今赵家沟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团结协作。村党支部自2015年河曲县委、组织部对基层党组织实施“星级化”管理以来,连续5年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村委会也多次被评为“文明和谐”先进集体。

三、赵家沟村溯源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年,河曲由7都并为5都,至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全县行政区划为5都49甲221村。相传赵家沟村赵姓,属安义都三甲,由静乐派驻晋西北(河曲)戍守边防,抵御胡人入侵,后来定居,繁衍生息。赵家沟村、阁老殿村、水泉村、未善坡村等赵姓同属一脉,赵家沟村因村前水井泉水涌旺,村落围水而建,怀前一条小沟村名因此而得,村子背后有一定储量的煤碳,一直开采到建社以后,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落后的背景下有“柴水一半家业”的说法,祖先选址赵家沟也源于此。

自老人们记事起,赵家沟村的赵姓大体分为前院、中院、后院:其中前院一支居前殿、油房圪堎,中院一支住阳圪堎,后院一支住店圪堎、洼圪堎。赵家沟村以赵姓为主,历经大约十几代,解放前后零星的有一些外姓搬入。其中李姓人数较多,由纸房沟村搬来,开枝散叶六代有余,还有苗姓由石佛河村母亲改嫁带过来,已繁衍四代,还有路姓人数较多,由保德县路家圪台村搬迁而来,也已经繁衍四代,另外还有一些人数较少的宗姓:王姓,刘姓,菅姓,韩姓,冯姓,柳姓,郭姓等后期零散搬来。不管是主姓还是其他宗姓,不管是人数多的姓还是人数少的姓,大家和谐相处,守望相助,勤劳致富,与时俱进。 

四、翠峰山宗说寺的传说

据《山西通志.卷五.山川.太原府.河曲县》记载:“翠峰山,在县南八十里,形如覆斗,松柏苍然,群峰拱峙,为邑之镇,上有阎浮王殿。”翠峰山遗址,位于河曲县赵家沟乡赵家沟村西南1000米处,东西长3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9万平方米。遗址区平面呈椭圆形,北高南低,文化层厚1.5米。地表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蓝纹。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有据可考的史料记载外,关于翠峰山宗说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距今大约七百年前,那时的翠峰山还没有名称,有一年夏天,元朝的仁宗皇帝北上内蒙祭祖拜天,之后取道大同、代县、河曲过黄河去西安游玩,路经翠峰山下休息时,偶然间抬头,望见南山上一座山峰巍然耸立,苍翠欲滴,颇为惊叹,急忙传召地方官员询问此山为何山,地方官回禀道:“陛下,此山尚无名。臣斗胆恭请陛下金口惠赐美名,以使其昭传后世,亦彰显皇恩浩荡。”仁宗点头赞许,略作沉吟后说:“此山苍郁秀丽,一片翠绿,就叫“翠峰'吧.”随行官员纷纷称是。从此,“翠峰山”之名便流传至今。话说仁宗在翠峰山命名之后,转念又想,如此秀山,岂可无寺!于是钦命户部拔银五万两在翠峰山上修建寺院,三年后共计建成寺院三十二座,阎老殿便是其中的一座。因为寺院是仁宗皇帝命令修建,所以后人取名为“宗说寺”,据说其规模比现在河曲旧县的“海潮禅寺”还要大得多呢。但是数十年前那段:抗战岁月,烽火狼烟,政治盲动的日子里,翠峰山也没有躲过厄运,几天工夫,山上连属的一片庙堂几乎全部化为灰烬,只有阎老殿劫后余生,后来又经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修缮,才得以保存下来。

古迹虽然被破坏了,但是人们心里的希望没有破灭,他们依旧咬紧牙关,艰苦创业,终于迎来了翠峰崭新的春天。更难能可贵的是2006年在社会各界及乡亲贤达的支持下赵家沟乡党委、政府以及村委会组织重修了宗说寺,这是一件福泽后人的功德善事。

附:重修宗说寺碑记

               王文才

巍巍翠峰,钟灵毓秀,烟霞云际,风华绝域,元皇庆年间建殿罗浮,名山佛迹始倡:至治年间更名宗说,大寺名垂一方,香火繁盛,传承续迭,迄今业已几近七百载矣。

抗战岁月,烽烟老区,政治盲动,拆寺取木,古刹逢遇浩劫,数夕夷为平地。赑屃断首,伏地呜咽,残碑饮风,指证沧桑。乡老长嗟,物华当年不再:游人凭吊,衰草经岁掩径。唯旧迹昭昭,犹可窥见昔日恢宏大象。

岁在丙戊,乡贤眷怀,捐资三十余万追修故典,期振昔日繁荣。初春奠基,仲秋落成。高殿三楹灿然,气象恢弘;大雄一佛独尊,宝像庄严。前吞山光,后挹河濑,存养天机,蓄蕴奇伟。莽峰林涛千顷:烟霞流云万波,一方风光胜景,可谓俱句揖廊庑之下。红尘闲适,只以一壮观瞻:虔心礼教,可启崇奉之心。佛心、善心、良心咸集,淳风静宁,是为所愿,勒石铭记,籍以垂示久远。

                 2006年9月7日


五、“四月八”古庙会

农历“四月初八”是赵家沟村的传统古庙会,相传是祭祀佛祖的日子。据老辈人口口相传:翠峰山宗说寺曾经香火繁盛,每年四月八古庙会,十里八村的乡亲,还有远道而来的香客,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前来朝拜,香客络绎不绝,蜂拥翠峰,殿内烛烟缭绕,塑像庄严肃穆,诵经木鱼之声,余音绕梁,人们上香、敬表、跪拜、抽签、祈祷、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由此也带动本地及周边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盛世繁华,后因“抗战岁月,烽烟老区,政治盲动,拆寺取木,古刹逢遇浩劫,数夕夷为平地。赑屃断首,伏地呜咽,残碑饮风,指证沧桑。乡老长嗟,物华当年不再:游人凭吊,衰草经岁掩径。唯旧迹昭昭,犹可窥见昔日恢宏大象”。

后来,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村民齐心协力,特别是2006年,“岁在丙戊,乡贤眷怀,捐资三十余万追修故典……”。古寺重现昔日辉煌,并注入了新能量,使得传统古庙会融入了宣传科学种田,扶贫政策,安全生产等内容的新内涵。

附“四月八”古庙会

邀请函

值此春夏之交,草长莺飞,久旱逢雨,青山滴翠,万物如洗。喜迎农历四月八,河曲县沙泉镇赵家沟村宗说寺传统古庙会暨文化旅游节:敬天地神灵,先贤圣祖,祈风调雨顺,如愿吉祥,暨物资交流,科普宣传,凝聚亲情,弘扬美德。届时尽观河曲县文化下乡精品《二人台》及八音队的精彩竟演(初七一一初九),相约美丽乡村,赏山花烂漫,杨柳依依,虎斑地貌,峻峰滴翠,体验传统农耕,品鉴民间美食,感受纯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诚邀山乡儿女,亲朋好友,善男信女,八方宾客,如期光临。

            赵家沟村古庙会活动组                                     二O一九年四月初五(农历)


 六、文教卫生商业   

  文教

赵家沟中心小学正式成立于1958年,迄今历时半个世纪,历经十六位校长,顺次为:王德荣、李尚斌、左炳功、张世泰、许文艺、李杰、赵重庆、赵子荣、周裕仓、李仓裕、贾建权、苗雨欢、范剑鸣、任晓军,菅伟裕,周逢春。先后办过完全小学、全日制初级中学、社办高级中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现在是一所完全寄宿制小学,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秉承“真诚、严谨、协力、奋进”的校训,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打造师资队伍,组建了一支敬业爱生、认真负责、凝聚力极强的的精良师资队伍。根据当代教育发展新形势,学校致力于推行“以人为本、情感关怀、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理念。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创造能力、鲜明个性和高尚人格的优秀学生。历年来教学成绩显著,全县三类区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目前,我校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逐步与现代教育接轨。在新一届班子的坚强领导下,这支凝聚力极强的团队,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饱满的热情昂首阔步,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卫生

赵家沟村最初的医疗卫生是民间的土医生,赤脚医生,凭经验,利用传统的土办法,为村民行医治病,针灸、十指放血、拔罐、热敷、接生等,守护一方平安。当时的民间医生有:赵正,王二元宝等。

后来随着村公所,人民公社的成立,便有了村卫生所,公社医院,人民卫生院。因赵家沟地处偏远,过去交通不便,历届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大胆实践,记得鼎盛时期,中西医药,基本科室都有,除打针输液外,简单的手术包扎都能完成,还充分的利用本地的中药材,降低成本,为当地村民行医治病,防治疫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堪称功德无量!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撤乡并村,原赵家沟乡卫生院也撤并到沙泉镇卫生院,村里只留下一个村卫生服务站。

附;赵家沟村卫生院历届院长顺次为:王四人,刘斌海,菅广在,杜树宽,马贵生,张存师,赵混罗,马腾,钟玉玺。


商业

赵家沟村的商业贸易:在古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是宗说寺香火鼎盛时期的小商小贩,挑担行商。自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有了相匹配的供销社,在当时计划经济的背景下,自上而下,统一调度分配货物,包括:食盐、日杂、百货、副食等等。刚开始没有开通了乡村公路,去沙泉进货,还是村里派人赶着骡子蓄力驮运,当时的民间说法叫“走高接”。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非常辛苦,当时的供销社在人民公社隔壁的东院,几间土胚房,条件极其简陋。上世纪七十年代修通公路以后,公社、供销社相继搬到坭匠坪,新盖了规模较大的供销社大院,有砖木结构的门市,还有储备物资的后院和住宿办公的窑洞,占地面积约2亩,从此贸易规模逐年增加,从烟酒、副食、日杂、百货到各种农资,包括肥料、种子、农具,样样俱全,回收农副产品,真正起到了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桥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个体工商户的兴起,供销系统整体走向了衰落,取而代之的新兴个体工商户的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也带来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昌盛。再后来,随着电商、网购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商贸、物流、快递业的飞速发展……商业贸易的发展,也同样遵循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必须勇立潮头,与时俱进。

附;赵家沟村供销社历届主任顺次为:杜拉,张斌,苗忠信,成一,张德荣,赵雄伟,马喜贵,马占宽,赵引富。


七 、 主导产业

赵家沟村远离县城(大约84公里),山高路远、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平均海拔1500多米,昼夜温差大,降水偏多,因地形的抬升作用经常会降点小地形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竟然是发展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1999年,河曲的土专家(被誉为河曲的袁隆平)张满贵在赵家沟引进了“脱毒马铃薯繁育”的研究实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过脱毒繁育的马铃薯种子,产量由原来传统品种的亩产一千多斤,发展到现在亩产四千到六千斤,而且个头大、薯形好、商品率高。2012年,赵家沟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种薯繁育基地”,顺应产业的发展,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倡导下,先后成立了“大白沙种薯专业合作社”和“荣旺沙种薯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凭借这一产业,不仅赵家沟村村民们的钱袋子渐渐的鼓起来了,而且带动了周边县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传统美食:炖羊肉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的气候不同于其他地方,春秋温暖,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夏季雨水多,草木繁茂,是发展养殖业的天然牧场。

翠峰山下的养殖户,他们都以养山羊为主,而且这里山大沟深,草坡宽广,一个人放一二百只羊根本不在话下。据当地人讲,赵家沟乡漫山遍野的草丛里灌木丛中有几百种草药材:柴胡、黄芩、知母、党参等药材。因为窑前屋后、小路边随处可见,每只羊从小就是在这样的草坡环境下成长的。因此这里的羊肉就叫“百籽羊肉”。

“百籽羊肉”亦称“柏籽羊肉”,后者解释为羊是吃上柏树籽长大的,所以肉香。我想这是一种误解,羊喜欢吃百样草,在赵家沟的翠峰山上,那么多的草,那么多的药材,羊不可能单单就去吃柏树籽,当然翠峰山上现在确实是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但我还是认为叫“百籽羊肉”更贴合实际。

每到逢年过节,在外面工作的、上学的孩子们回家过节,一定会吃炖羊肉。赵家沟的羊肉买卖有个传统习惯:卖羊肉是论件称斤的。一只羊可以按四条腿分割成四件,买羊肉的人少则要一条腿,多则整只羊全要。一只中等的羊净肉能杀四十斤左右,也有杀五六十斤的。内行人称:买羊肉要山前绵后,意思是,山羊吃前腿肉,绵羊吃后腿肉,还说什么,前腿血养的,后退草养的,不知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山羯羊的前腿肉肋骨多,肉瘦,是符合现代人养生习惯的。买一条羊前腿,回家分割、切块,在大铁锅里放少量的水,然后先把骨头放进去,上面放肉,放大把的红葱葱段,放上姜粉(或鲜姜片)、花椒粉(或花椒粒),再根据自己的口味要求适量的放一些干辣椒,再倒入一些高度白酒即可,用炭火的文火炖。需注意的是,拿回来的肉千万不用淘洗,因为羊肉是刚剥了羊皮顺便铺着羊皮分割开的,最多偶遇宰羊新手带了些羊毛在肉上,回去家里拣一拣即可或者和一个小面团粘一粘,这样炖出的羊肉更香。半小时后锅里冒出热气来,这时羊肉的香味就开始出来了。大约一小时后,就可以放盐进去了,但还是不要放足。肉香味会随着肉熟的程度一阵比一阵香,生人进村来,闻着肉香就能找到炖肉的人家。两小时以后,羊肉就熟了,出锅前把盐放足,再撒一些葱花,这就齐了。那肉啊油津津、香喷喷、嫩滑滑,看着就馋人。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还是老规矩每人一碗,也不讲究有没有凉菜热菜,只一碗炖羊肉足矣。有时也蒸一锅莜面、素糕泡着羊肉汤吃,那可是“黄金搭档”!

在过去,赵家沟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羊,多的成群,需着专人去放羊;少的零零星星三只五只,下地干活顺手牵上一只头羊,到了地里把头羊往有草的地方一栓,其它几只羊也绝不会跑远,就这样不费时不费力就养大了,然后给家里换个针头线脑,给孩子们换个本子铅笔的钱就有了,逢时过节也能给一家老小开开荤,改善改善。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赵家沟羊肉也越来越被人们称颂,凡是吃过赵家沟炖羊肉的人就会记得它肉质鲜嫩、不膻不腻的美味。

 八月羊肉号称“小人参”。据资料记载,吃羊肉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其属于典型的红肉食物,具有温补肝肾、补血温经、温补脾胃、补肝明目等强大的功效。吃赵家沟的“百籽羊肉”想必对身体更是大有益处。

2021年9月15县委书记石光源陪同省驻村工作队:国际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阳,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其光,亲临赵家沟村考察、调研,把赵家沟村的养羊产业确立为一乡一业产业项目。省驻村工作队迅速出台方案:建设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千家万户。万家福商贸有限公司积极跟进,利用网络平台帮助销售,创建“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我们有理由相信:赵家沟的炖羊肉会在不久的将来,远销千里之外,登上大雅之堂。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2020年赵家沟村“两委”抢抓机遇,利用上级“整村提升项目”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深度改造,硬化了街巷道路,兴建了村标、文化墙,街巷绿化,修建了文体活动广场,改善了村委办公环境,为村民建设了洗浴中心,卫生厕所等等。

2020年还积极的向上级申请了宗说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开发翠峰山文旅项目拿到了门卡,奠定了基础。


附:文旅项目竣工揭牌

诚挚邀请

 九月仲秋,五谷丰登,硕果飘香,喜逢赵家沟村整村提升项目峻工,翠峰文旅展露新颜,秋收大忙接近尾声,赵家沟村庆丰收展风彩活动组委会拟定于:农历九月十六日(星期日)举办文保单位揭牌仪式暨寺庙开光庆典,展赵家沟新村风彩,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精品八音会助兴演出。诚邀社会各界热心赵家沟事业发展的爱心人士、赵家沟乡籍在外拼搏的父老乡亲、山乡儿女以及各位香客宾朋届时参加。让我们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共铸赵家沟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赵家沟村文旅活动组委会

           二0二0年九月十三日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赵家沟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之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孕育出这里公认的淳朴民风,再加上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的努力,还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位乡贤志士的鼎力相助,赵家沟村的美好愿景一定未来可期。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供稿:赵云生

编审:张开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曲村庄|沙泉镇赵家沟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