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唐代描写西湖的古诗中,做杭州刺史时的白居易,写的这首最为经典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自古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在此又一个虎年春天已经来临之际,常清君特从被誉为中华文学三大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中,摘取其中精华佳作,与大家共同赏析品味。

 

 

自古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歌可谓俯拾皆是,但能够最终成为经典绝唱的并不多,在常清君心目中,除了宋代苏轼的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其中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常清君在另文赏析),还有就是唐代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按惯例,常清君还是先解释一下其中的字词: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在唐代的时候,钱塘湖和西湖这两个实指同一地点的地名都比较常见和流行,这在曾经做过2年左右杭州刺史(公元822年—824年)的白居易的不同诗歌中即可佐证,比如称做钱塘湖的,除了这首《钱塘湖春行》外,还有《答客问杭州》一诗中的“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而称作西湖的,有两首诗的题目中,白居易就直接将其叫做西湖,如《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留别》这两首诗。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由天竺僧持辟支佛颔骨舍利建塔开山创建,亦名永福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广化寺。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年~805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在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鸟,也叫黄莺。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纷繁的花。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

水天一色堪美景

诗中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可以看做是作者从自己的旅游路线的起始点开始写起走,但又不完全局限拘泥于实际的沿途行走路线,因为还有双眼目光所远望之处。诗人游乐观光行至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边的时候,看到的景色是春天的湖水初涨,已经和同堤岸齐平了,极目远眺,只见天空中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就如同浮云的高度已经很低很低一般。这其实就是“水天一色”的美景。


写到这里,常清君不禁联想到了同为唐代诗人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

莺歌燕舞好风光

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说有几只初春里早出的黄鹂鸟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从南方新飞回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汉语有个成语叫“莺歌燕舞”,是指黄莺在婉转悠扬歌唱,燕子在空中到处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当然这个成语倒不是出自白居易这首诗,而是出自宋代苏轼的《锦被亭》一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不过白居易这首诗里的这两句又的确是描写出了一派莺歌燕舞的春天景色。


常清君还记得有首黑鸭子组合唱的歌曲叫《两地书,母子情》的,其中就有这样的歌词:“孩子呀孩子,春天我想你,小燕做窝衔春泥……”

春景最是迷人眼

诗的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常清君读来,这是整首诗中最为沁人心脾的经典之句。我的理解,诗人所写之意,既有观光现场的所见所闻,更进一步的蕴含之意是:虽然这还只是早春(孟春)时节,但一簇簇花卉就已经开始“迷人眼”了,一处处青草就已经开始“没马蹄”了,随着春天气息更加浓郁的仲春、季春时节的逐渐来临,“迷”的就不仅仅只是人眼了,而是整个人了;“没”的也不仅仅只是马蹄了,而可能是马腿、马身了。


当然,从这句诗里,常清君猜测诗人当时多半是骑着马一路观光赏景的。

诗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继续描写诗人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那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的一条白沙堤的景致,更加迷人。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