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有南瓜灯、鬼怪服,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用什么来承载文化呢?

【1

这个周末外出放飞自我的时候,看到不少小朋友装扮成魔鬼的模样,我才觉察到:哦,万圣节又快到了啊!原谅我,对这些西方的节日不怎么感冒。想当初我还是因为大学时一个室友喜欢在万圣节晚上出去玩儿,才知道有这个节日的存在呢。

本以为不会跟这个节日有什么交集,没料想我今天竟然念叨了它一下午,晚上还心心念念得,一定要写点儿什么才肯罢休。

原因始于今天在沙河公园的见闻:

放眼望去,好多家庭带着小孩儿来草坪上休闲、玩耍,偶尔见一两个穿着万圣节衣服,戴着帽子的小男孩儿走过,心中也并未多在意。

临近下午5点,一群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来到公园的草坪上。眼尖的我瞥到其中两个小女孩儿打扮成公主的模样,感觉很是可爱。正跟小田聊着,视线移到旁边的小朋友身上,竟发现,原来每个小朋友都精心装扮过的,他们或穿着标准的魔鬼服,或扮成长翅膀的小仙女……

“他们一定是要搞什么活动吧?”小田猜测到。

【2】

果不其然,只见他们走到草坪的中间,几个穿着工作服的大人组织大家排好队。一名被称为教练的外国人依次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南瓜灯,嘱咐他们递给爸爸妈妈放好后,就开始今天的第一个游戏。

游戏内容挺简单,类似于接力赛,把20来个小朋友分成三组,每一组要依次捡起地上的玩具帽子,跑过去摞在对面的收集杆上。谁收集得多,或者谁跑得快,就算赢。

游戏完成后,由教练给每个小朋友发糖果,装在南瓜灯里面。

看完后,我不禁感慨,小小年纪就被植入了这些文化,将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呢?

【3】

然后,在回家的一路上,就跟小田念叨开了。

以前说美国、日本、韩国等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比如把一些黄色、暴力的影片输入国内播放,逐渐毒害下一代青少年。但,他们就是有能力做到,为什么?

他们的文化有实物作为载体。

就拿圣诞节来说,每个公司或者大厦都要放一棵圣诞树,办公室也会装扮一番,以营造节日的氛围。但与它临近的元旦节,大家除了放假,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实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中秋节也是如此,我们的本土节日除了吃的食物以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别的载体来承载文化。

你也许会说,端午节要赛龙舟,中秋节要赏月?可是,有多少人参加呢?

文化这种东西,你不可能整天嚷嚷着,我们思念亲人,所有要在中秋节赏赏月;我们要缅怀屈原,所以要吃吃粽子。只靠意识或者嘴巴,如何得到传播?

而这些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圣诞节的圣诞树,万圣节的南瓜灯、魔鬼服,这些“道具”在节日来之前就会开始卖,一个小朋友买了,穿上到处溜达,其他小朋友看到了,就会想让爸爸妈妈也给买一套。

一传十,十传百,关于“万圣节”的传说就这么被我们中国人传播开来。不得不说,西方人这种宣扬文化的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借鉴啊!

【4】

回想今天下午看到的活动,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接力的游戏,跟我们小时候自己组织着玩儿的游戏很像。但因为穿上魔鬼服,提上南瓜灯,发了糖果……将这些文化的元素融入游戏中,小朋友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

都说要弘扬中国文化,但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一生必然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很多观念都会偏西方。

而一个从小过万圣节、圣诞节的孩子,长大后是否越来越对中秋、端午、春节等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无感了呢?

这不能怪他们,只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载体,来承载我们那博大精深的文化!

有什么法子呢?

我们能否也发明一些实物,比如穿的、玩儿的、装扮的…..大家一起动手贴起来,用起来,是否也能传播得更广呢?

想了一下午,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如果看过文章的你,有什么好的妙招,欢迎留言告诉我,谢谢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圣节有南瓜灯、鬼怪服,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用什么来承载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