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

谈到互联网,很多人就想起了另外一个词:颠覆。

仿佛互联网是万能的,可以解决实体行业中所有的疑难杂症,于是人人都在想着触电,所有传统行业都在想着o2o,都想搭上互联网的末班车,进而可以站在时代的风口带来新一轮业绩的腾飞。

但是互联网真的是万能的吗?互联网真的能解决所有行业存在的难题吗?互联网究竟适合哪些行业?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呢?

且听笔者来跟你碎碎念。

图片来自于网络

首先,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高度透明,进而压缩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些多余的环节,从而使消费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原来价格高的商品。这其实相当与一场革命,革中间层级经销商的命。

消费者如果可以直接沟通厂家,以相对较低出场价购买商品,商品通过物流或者快递的方式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实际既得价值是多于传统的市场消费方式的,那么消费者何乐而不为呢?

再来看厂家,这个过程个人认为对厂家来说是弊大于利的。首先,厂家直接对接消费者,这会带来大量的服务成本,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这种即得客户;同时,末端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客户群体没有中间商来维护,这其实也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个人认为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它无法解决市场上层供应链迫切需要解决的拓客问题。还有就是末端客户的服务问题。传统的经销商的角色定位是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衔接桥梁,厂家、经销商、消费者在这个零售产业链中的角色不同,各个角色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厂家负责生产,维护一部分中间经销商;经销商专注拓客与服务,还有市场上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并靠此来撷取中间利润;消费者在接受企业和经销商的让渡价值和服务的过程中来进行产品的消费,进而将资金回笼给经销商和厂家。这就是完整的产业链。个人认为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当中价值的传递。

其实产品由厂家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其实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产品如何到消费者手中,两一个是消费者为什么要让产品到自己手中。第一个其实很好解决,通过物流或者快递即可;第二个问题其实就难办了,这涉及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问题。产能过剩的年代,产品那么多,我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呢?个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两种:

 强化企业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即通过不断的广告投放来强化消费者的认知。永远不要做第二品牌,因为能在消费者头脑中留存的永远都只有第一产品矩阵。有点甜的矿泉水,永远都是农夫,水中的贵族在消费者感知中也永远只会有百岁山。永远不要试图拿对手的产品认知来卖自己的产品。在中国,由于高度普,通过互联网的宣传确实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品牌传播效应,但是互联网的缺点是太快了。网民的变化太快了,热点的变化也太快了。上一秒关注是“我爸说李刚”,说不定下一秒关注是“王宝强离婚事件”了。所以,传统企业不要在互联网上孤注一掷,认为互联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互联网只是传统渠道的一个有效补充而已。太夸大互联网的作用,你就too native了。

 不断强化对消费者的服务,以此达到增强消费者认知的目的。海底捞为什么那么成功?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家的火锅多么好吃?我想不尽然吧!互联网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服务。通过电子显示器一口一个“亲”带来的亲切感,永远比不上面对面的沟通来的自然,实体门面精致的装修也比电脑上一张张夸大的宣传海报来的真切吧!所以我认为这也是互联网的两外一个边界。

写到这里,你或许对笔者之前提到的几个问题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个人认为,传统企业的供应链和渠道一直都是其弥足珍贵的财富。供应链是企业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产品的基础,而强大的渠道是产品可以源源不断的流通到市场中的源泉。至于互联网?只是渠道和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有效的补充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