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慈善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制度全面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制度保障。目前医疗费用保障主要依靠医保,但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投入情况看,短期内医保难以解决广大群众的更高诉求。从长远来看,寄托通过医保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压力还比较大,医保独木难支。要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还需运用现代治理方法,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市场、慈善等力量,形成依托政府保障托底、激活商业资源介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综合保障格局。

一、充分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力量可以通过动员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医疗援助和健康帮扶,与基本医疗保障、商业健康保险共同织就健康安全网。同时,慈善力量也有协同病患社会关系、平台构建、信息衔接的功能,为构筑社会安全感、健康安全感提供补充力量支撑。

在历年慈善捐赠总额中,每年约有20%左右的慈善资源投入到医疗帮扶领域,这些资源主要用于为特定群体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医疗费用资助、自付费部分补助、保险费用购买补充、目录外特殊病种救助等,一方面在保障范围上填补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空白,另一方面在保障水平上,适当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全面、更充分的医疗保障服务。

以病种救助为例,白内障、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乳腺癌、终末期肾病、宫颈癌、唇腭裂、地中海贫血、肺癌、儿童淋巴瘤等,是慈善机构投入资源较多的疾病救助种类,在慈善机构的努力下,一些罕见病也逐步纳入慈善救助视野,获得社会关注和支持。

除了在医疗救助领域发挥补充作用,慈善力量也参与医疗服务。一些慈善机构尝试探索创办平价慈善医疗机构,或者在现有医疗体系中指定定点医院或科室赋予更多公益功能;一些慈善机构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社会解决方案,将健康问题前移,注重健康文化倡导、健康教育、医疗照护、心理介入等内容,同样为医疗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治理作出一定贡献。

二、慈善救助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

目前,慈善资源的汇聚和使用还处于自发成长阶段,其参与主体多元,使用方向也呈现多元化特点,即使是用于医疗领域的资源,也分布庞杂无序,缺乏系统性、均衡性。慈善机构作为社会资源的动员主体,存在各自为战、孤岛式运营的特点;医疗救助项目也存在募捐工具化倾向,重募集轻效果,对于慈善助医项目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机制不健全;医疗救助对象的选择虽然也倾向于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但是识别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不足,与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和市场等主体衔接不够,造成慈善资源重复使用或浪费,甚至因为帮扶对象精准度不够引起社会争议。

三、建议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体现在医疗保障领域,不仅仅需要医疗保障治理走向现代化、商业保险走向现代化,慈善医疗救助同样需要现代化。现代化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医疗保障的关切和期盼。

(一)逐步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的合作共同体

慈善力量既有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又有组织优势,慈善力量在医疗领域的多元探索具备灵活性、容错性、先锋性等社会治理所不可缺少的特质,因此,应当通过制度规范和政策激励,引导和支持更多规范的以慈善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医疗服务中来,逐步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合作共同体,形成治理生态链,使不同社会组织在不同的生态位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一批可辐射、可示范、可推广的好模式和好典型,最大化地发挥社会力量的特色功能,让更多困难群众享有更充分的医疗救助服务和更高满意度的健康资源。

(二)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机制

治理主体的协同是现代化的不二法门。这就需要脚踏实地研究实际问题,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认真研究设计慈善事业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要从困难群众医疗保障需求出发,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衔接机制。显然医疗救助对象需求信息和慈善资源供给信息的有效对接是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衔接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医疗健康相关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医疗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推进慈善机构更加高效地动员慈善力量,使资金、物资、志愿服务克服无序、低效、粗放状态,在分层分类的医疗服务对象中精准对接,增进困难群众健康福祉。

原标题:积极推进慈善力量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进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慈善能发挥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