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习之道》

“输入—练习—内化—输出”

“理解范式—应用范式—识别范式—输出范式”

不管你想学什么,你都可以在书里找到方法。

使在毫无意识的睡眠中,大脑也能思考问题。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在入睡前要一直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个问题的解法。等到第二天早晨,不出所料,你的心中定会突然萌生新的领悟

有限的时间内,更深入高效地学习 

专注思维和发散思

先大致瞄一眼接下来要学的东西。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之一!

专注模式: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

如果你已经学会了乘法,那就可以用专注模式把数字相乘;或是在语言学习中,你想要更加熟练地掌握上周学过的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可以用上专注模

发散模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机

如果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

努力工作时的放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当然,更是令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能够描述出来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发现了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离解答出来不远了

别怕落在同学后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得更深入。帮我武装起大脑的最重要窍门之一,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避开思维定式(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

这里有一条经验之谈,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而在全神贯注时,你则可能会闭上眼睛,不让其他事情侵人工作记忆中的有限空间。

连着重复几天,这就是一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休息一天,多来几次,延长整个练习过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已有研究证明,要是想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2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是几周效果来得更好

学习新概念时,你要在一天之内就再次复习,以免刚接触的新概念随风而逝。

你能否制订出一种行动计划,来保证自己及时复习新知识

聚精会神的时候,大脑在做什么

语言学习的关键

充斥了大量重复和死记硬背的环节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

简化而抽象的思维组块捆绑在了一起。

思维组块都是绝大多数科学、文学和艺术知识的构成基础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通过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自己选择逃避是因为某些任务让你难受

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时间进程以及与时间进程相关的习惯和举动,

想要避免拖延,就不要专注于结果

关注用在做作业或备考那几天或几周里的一小段时间。不要在意你是否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了作业,或掌握了关键概念

用书签或者便利贴标出每天的阅读目标会是个好主意。它是进度的直接反馈——如果终点触目可及,你会更有动力。——弗里斯特·纽曼(Forrest Newman)

分解工作量才能细嚼慢咽:专注而简短地工作

要是发现自己进度又开始落后,工作时也没法集中注意力了,你就可以重新启用计时器。

分数反映的是时间管理和成功的概率。


如何搭建强有力的组

做刻意练习的时候你也应如此,要专注于学习解题步骤中最难的部分,并提高对这部分的解题速度。

回想的确能让知识更快记住,不过容易忘记使用

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

相比纯粹的重复阅读,回想才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刻意练习方式

光盯着书页上现成的学习材料,会让你错认为自己已经学会,而实际上你并没有。

遭遇瓶颈:突然间你的知识结构就要崩溃

掌握新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在理解过程中,你会经历一些时期,看似像理解力在发生倒退,而你会因此感到恼火。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它说明你的大脑正在推敲这些材料。摆脱暂时的困扰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基础往前迈了一大步。

测试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时常给自己来场小测验

回想测试,一定要学起来。

这种回想练习是一种小测验。研究表明,测试并不仅仅是衡量所学知识多少的手段。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是为其添砖加瓦,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你记住学习材料的能力。

测试本身就是一种强效的学习经历。它可以改造你已有的知识体系或是为其添砖加瓦,同时可以显著地提高你记住学习材料的能力

搭建固化组块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在创造这些组块期间,你会在其中穿插大量的小测验

自我实验:让自己变得更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