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有一部情人节的《爱乐之城》

2022年2月22日,是个好日子,很多人都想在这个日子留下点什么。据说,这天各地民政局都排起了长队。同日亦有一部爱情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在国内上映,院线宣传打出的口号是“在东京错过末班车的山音麦和八谷绢之间展开的恋爱。兴趣完全一致的两人,瞬间坠入爱河,大学毕业后一边做自由职业者一边开始同居,一起度过‘最棒的5年’。”

可不少看完电影的小情侣纷纷表示“中招”,更直言这是一部“劝分”电影。影片以“完美的恋爱”为卖点,看似一部发糖的爱情片,何以让观影者咬破糖衣品尝出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呢?

大数据分析下的“百分百恋人”?

找对象越来越难,现在最流行找对象的方式有两种:一、相亲,这个是看各种外在条件:学历、家庭背景、外貌、收入等;二、通过社交软件,比如S*,经过大数据匹配到兴趣相似的人选,属于精神世界相亲。

影片中,小麦和绢一见面就觉得对方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另一半,如柏拉图的《盛宴》里所言,两人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我们观众看来亦是如此,他们的耳机线同样打结,同样喜欢穗村弘的诗,同样用电影票根做书签,喜欢同样的乐队,甚至连球鞋都发黄的相似……就像是镜中翻转的镜像。

他们既像豆瓣友邻,也像大数据匹配出的最佳相亲人选。初次见面,和两个只知道《肖申克救赎》《魔女宅急便》上班族的搭伙,更让他们产生了终于找到了同类的感觉。如果当时他们参加的是同城爱好小组,还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一起。

因为认识对方是从最熟悉、最相似的精神世界,就误以为那是整个人的全部。绢和小麦相恋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品位,根基过于单一。随着年龄阅历的成长,这个根基无法支撑起爱情和生活的全部,两人的世界就会坍塌。

绢和麦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不认识押井守,正如八零后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不认识周杰伦一样。正是因为认知的局限性,才会导致后来他们无法理解对方。绢不理解麦为何不再喜欢以前的东西,麦不理解绢为什么还一直想像学生时期的恋爱一样。

成于相似,败于不同。麦和绢当初太像了,因为彼此相似而结合,后因为彼此不像而分开。绢和麦分手后,很快找到了新的另一半,相信他们与新的另一半肯定不像之前的他们一样兴趣相投,但仍可以在一起。一定因为对方有其他吸引点。

所以,你知道原因了吗?

抛物线的灵魂画手:坂元裕二

对于这部电影,编剧坂元裕二就像是一个精准的画师,以热恋期为对称轴画了一个抛物线:左边起点是麦在街景地图上看到了自己,终点是麦在街景地图上看到了与绢的身影;顶点大概就是绢得知自己喜欢的博主自杀那一刻。5年的时间线里,相识、相恋、同居、分歧、分手每个阶段分界鲜明,更是展现了故事线的极致对称美学。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伊坂幸太郎,他的《重力小丑》《死神的精准度》等作品中都极爱刻画同一弧度的抛物线。

同时,电影中还有不少的亮点。比如耳机在整部电影中既是个引子,又是暗喻。因为看到情侣同用一个耳机,绢和麦都想起了曾经的被科普,同时也想科普别人。虽然已经分开了,但是曾经一起的经历过往会继续影响着我们。两个人不能分享一个耳机,因为左右声道原因,听得已完全不是同一首音乐。不能只从共同兴趣点去了解一个人,因为那不是他(她)的全部。

坂元裕二在细节中的表现也功夫了得。因为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讲清楚一段纯爱恋情的始末是不容易的,经典如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的《爱在》系列电影还要分成三部曲。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能从电影中发现细处藏真的地方。比如,绢第一次从麦家回到家后,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就赶紧奔往卧室,不断回味和麦在一起的各种细节。初陷爱情的甜蜜感溢出屏幕,代入感十分强,不禁勾起观众自己的回忆。绢走后,麦不断回想,她说她喜欢我的画。像极了上学时,暗恋的前桌女生回头对你说:我喜欢你今天的发型、我喜欢你这件衣服、我喜欢你今天擦的黑板,你开心许久,还会悄悄趴在桌上回味她刚刚说的话,重点不是她喜欢什么,而是她对你说了“喜欢”这两字。

不过毕竟影片叙述的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还是有些瑕疵的。比如男女主人公麦和绢两人足够完美,没有缺点,显得没有立体感,更是像两个贴了标签的人偶。其实整部影片中,我们能跟着它体验恋爱美好,现实的无奈,分手的痛心,就算是一部好电影了。

就像我们酣畅淋漓地吃了一顿饭,酒足饭饱后开始回味,才发现刚刚那块肉好像烧老了,那个锅包肉太甜了。这样没意思。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小麦和绢在在既非大人也非孩童的时期里,经历5年恋爱,迷茫前行,终究和平分手。对初尝爱情滋味的恋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部爱情恐怖片——如此理想的SOULMATE最后也只能败给现实。这部影片没提前到2.14上映何尝不是一种慈悲?

然而日久天长,终究能品出另一种味道。《恋爱的犀牛》里有一句台词:爱情多美好多悲伤,总是不堪一击。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难得,同时脆弱。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束般的恋爱》:有一部情人节的《爱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