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自己活成一道光

一提起麦家,大多数人肯定都会想到他口碑炸裂的电视剧《暗算》,还有大腕云集获奖无数的电影《风声》。

别看麦家在影坛翻云覆雨,其实他的主要舞台在文坛。

2008年麦家获得的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目前华语文学界最受认可且最具有权威的奖项。

当所有人都在夸麦家“洋气”加身,前途不可限量的时候。麦家却说。“我听灯泡里的钨丝说过,最明亮的时候就是最有可能爆掉的时候。”

麦家不仅用他的作品,更是用他的亲身经历在告诉着我们:人生海海,不过川川。命运看淡一些,才能拥有更多的勇气和自信去面对人生的沉浮。

01

童年伤害他也成就了他

《人物》杂志里的一篇报道写道:

在采访中,麦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伤害,一共提了35次。

懂麦家的人都知道,他口中的伤害说的就是自己的童年。

57年前,麦家出生在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的一个小山村里。

爸爸是反革命、右派,爷爷是地主,外公是基督徒。那个时期被打击得最厉害的黑五类,他们家就占了三类。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注定是不好过的。

出身不好,不仅同学疏远他,老师都歧视他。天气寒冷,坐在靠窗位置的他想要关窗挡挡风,结果连老师都嘲笑他,“你头上戴着那么多顶黑帽子还会怕冷吗?”

他的童年可以说是备受煎熬,因为连他最敬爱的父亲都没有对他施于援手,对现实也不做任何的反抗。

有一次,听到同学骂父亲是反革命的牛鬼蛇神,麦家没忍住,就跑到同学家门口声讨。本以为父亲会跟他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可怎么也没想到,父亲上来就是两巴掌,丝毫不问麦家发生的事情。

父亲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凉了麦家的心。

从那以后,麦家再也不想做出任何的反抗,不想说话,厌恶人群。哪怕出门也要靠着墙根走,刻意避开人流。

麦家本想,也就这样憋着算了。

可是每个人生来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欲望,情绪是需要出口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宣泄,严重的话会憋出病来。最后麦家找到了自己的出口,那就是日记。

不管是开心还是抑郁,不管是学校的大小事还是心底悄悄话,没人听他说,他就在本子上记下来,自己跟自己说。

小时候的麦家常常失眠,还经常做同一个梦,梦到有一只大鸟披着月光来把他叼走。这个梦,他整整做了五六年。

他迫切想要逃离,逃离这个让他受尽委屈的地方。

十七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他在医院碰上解放军工程学院组织的招生体检。在医院门口一棵小树下,他把树荫让给了一个刚从医院走出来同志。不料这人居然是招生官,就这样,麦家被看上了。

在大学的时候,麦家遇到了隔壁有个同学也颇爱写日记,就主动去认识,结果发现人家写的并不是日记,而是小说,然后麦家就悄悄跟着写。

说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之所以强大,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孤单。无论是否有人与你交流,你都必须学会和自己交流。

麦家从不曾想过,童年的痛苦堵住了他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却让他学会了与自己对话,学会了用文字说话。

默默写日记的习惯发生了“质变”。他以自己以往的日记作为题材写的第一本小说一投稿就被大编辑相中,随后将它改名为《变调》发表。

同年的中篇小说《人生百慕大》发表出来后,一举获得刊物年度优秀小说奖。

靠着这两篇小说所获的殊荣,麦家成功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彻底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莫言盛赞他是个伟大的拓荒者;王安忆说他的文字像刀锋;英国《泰晤士文学增刊》说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崛起的只有一个作家——那就是麦家。

童年的伤疤在他身上印记了半辈子,没有打败他反而富养了他。他用文字救赎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不管是悲伤还是抑郁,打不倒你的,终将变成你的垫脚石去成就你。

漫漫人生路,也许会有孤单、寂寞和异常迷茫的时刻,但是麦家告诉了我们:不要害怕,不要停留,走下去,就是出路。

02

十一年磨一剑终成经典

1991年7月,当解放军艺术学院所有的同学都在为接下来毕业转业工作而到处东奔西跑的时候,麦家却选择了定定坐下来——写稿。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想法让他坐冷板凳一坐就是11年。

11年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那是麦家的整个青春。

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投稿一共经历了17次退稿才通过。

最后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之一”。

这部以一名前情报局化名特工口吻完成的作品,有着完美的节奏掌控,剧情生动离奇,讲述方式新颖奇诡,让你从第一页开始就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故事主人公容金珍是个有着极高数学天赋的孤儿,从小就很自闭,喜欢吃着梨花数蚂蚁,喜欢对着墙壁涂涂画画。

经历两次收养之后,被强行招入中国破译密码的情报机构“701”基地。

在破解高级紫密之前,他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只是一个平白无奇,甚至有点懒散的闲人。经历了无数的曲折,最后依然没有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

孤独,是这部小说的终极主题。

故事的结尾,小偷在火车上偷走了容金珍的皮包,里面刚好有他工作用的绝密笔记本,导致他失心疯癫狂变成一个废人。曾经的英雄最后只能在疗养院度过痴呆的余生。

故事怪异、扭曲,却被麦家用优美生动的文化语言书写得异常引人入胜。

感觉破译密码的过程,就好像伸出手试图去抓飞在空中的小鸟一般神奇。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不管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难逃这一宿命。

与其说麦家在写小说,不如说他在写自己。

他心疼容金珍的同时,也在心疼自己。

书写《解密》的这条路,让麦家吃尽了苦头。虽然仅有20万字的小说,被删掉的字数麦家回忆起来将近有4个20万。

这部作品对于麦家来说,已经不是一部简单作品的完成,而是人生的彻底逆袭。

十一年磨一剑,终成经典。正是这种倍受打击的经历,像打铁一般,磨砺了麦家这把好剑。

沉得住气才能成大器

当所有人都在快马加鞭争分夺秒的时候我们应该慢下来,做个肯下笨功夫的人,多一点耐心去追逐最初的梦想。

03

人生海海,错了那就重来

2011年,对麦家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也是永生难忘的一年。

网称“麦家年”,因为他当年推出的三部电视剧《风语》《刀尖上行走》《风声传奇》都在五大卫视黄金档热播,业绩颇丰。

但只有麦家自己清楚,那是个“没家年”,因为当年他的父亲去世了。

麦家童年极致的痛苦跟父亲的不理解有很大的关系。麦家对父亲的懦弱心存怨念,整整在心里积累了几十年。

麦家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我的写作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被童年困住的人,在试图逃离童年。

2008年父亲得了阿兹海默症,麦家为了照顾父亲才调回杭州。但鉴于工作繁忙,相处时间并不多。

最令人麦家难以接受的是:2011年,父亲去世前他都还在赶稿,匆忙赶到看望、陪伴了两个小时就离开了医院。结果刚到家就收到了父亲离世的消息。

这件事对麦家的打击是致命的,他认为是父亲对他有怨念,在刻意惩罚他。

他曾一度沉沦,在父亲临终前的床上足足躺了半年,一年不开电脑,也不写作。

他开始彻底怀疑自己,一度想要放弃,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巴托比症候群症。

但是,不管我们怎么逃避,任何我们无处直面的事情,都只会永远与我们痴缠。

只有直面困境,才能破解困境、走出困境。

童年的那些往事,他和父亲之间的隔阂,倘若不能书写出来,这些伤痛就会时不时的来骚扰他的生活,让他永远没办法安宁。

于是他开始从新思考,思考自己写作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姿态。

最后,他选择了另立山头。他要回到童年,回到故乡,去写生活的残酷,去写绝望中诞生的幸运。

他说: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所以他选择好好活下去。

麦家花了5年时间,2019年以全新视角推出《人生海海》。

故事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开展,围绕着一个待解的谜团,讲述主人公上校传奇的一生,在时代中穿行中缠斗的一生。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主人公上校这一生的经历,就是对看透了生活,依然爱生活的最好诠释,更是麦家对自己人生下一步的向往和期待。

主人公的原型来其实自于麦家童年的一件小事:

麦家11岁那年,跟同学到生产队劳动,途中偶遇一位异常落魄的挑粪老人。但是同学告诉他,“别看人家现在落魄,以前可是上过战场的,不小心在战场上打伤了重要部位而已。”

从那以后,这个人就在麦家心中扎了根。也就成了作品的主人公“上校”。

所以《人生海海》这部作品是麦家对自己童年的一个纪念,也是和故乡的一次和解。

高晓松评论,这是麦家跨越了自己的一座高峰,向内心深处的文学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

《人生海海》中每个人物都历经世事沧桑、人生沉浮,经历过艰辛、抉择,最终才找到自己与人生相处方式。

就像书名“人生海海”,它来自一句闽南方言,形容人生像海一样复杂多变,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

麦家说:既然人生无处可逃,那就握手言和吧。

人生海海,潮落之后便是潮起。

向每一个在人生之海中游弋的人致敬。每一个困顿低谷,都将唤醒顽强和悲悯的力量!

故事怎么写都有喜有悲。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没有完美的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再次回头看,生命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是无法选择的,一开始看不清讲不明的事情,到了最后都能讲清了。

当所有事物都变得声色犬马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看清,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再去努力;学会沉稳,沉稳地耐得住性子去和寂寞战斗;学会坚持,坚持用双手去成就属于自己的幸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沉浮不断地扬帆起航,持续地乘风破浪。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家: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自己活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