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

村上春树的名作《挪威的森林》,放在书柜里有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认真读过,相对于日本作家的作品,这次,用三天的时间读完了《挪威的森林》,但合上书后,却怎么也无法释怀。

在平缓舒雅、凝重感伤的叙述中, 主人公渡边回忆了发生在自己17岁到21岁之间的前尘往事(1969年左右,也就是战后出生的一代), 他17岁就莫名其妙自杀于自家车库的好友木月,木月的去世带给渡边和木月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直子的冲击,直子和渡边后来在东京的交往,还有直子年少时期自杀的、堪称完美的姐姐,渡边的同学、浪荡不羁而目标明确后来做了外交官的永泽,永泽那个极其完美却在数年后也自杀了的女朋友初美,直子痛苦挣扎几年后的自杀,以及渡边在那个时期和直子、绿子间的爱情纠葛,还有钢琴教师出身的直子的病友玲子的坎坷经历……


它不仅仅是一部恋爱小说,在恋爱背后,它更多讲述的是人的成长、生死、以及人生的种种困境。“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那些在如花似玉年龄轻易自杀的人儿,还有年纪轻轻谈性说爱如话家常的风气,还有20岁即能在外一个人游刃有余独立生活的老练,还有那个把31岁的老师玲子几乎逼上绝路、毁掉她幸福生活的少女——13岁,满腹心机,外表如天使一般的同性恋女孩,无不让我吃惊于日本的文化(包括情色文化)、传统、教育、风气、国民心性或者诸如此类的抽象得摸不着的种种。比较而言,我们20岁的时候,似乎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什么也没有深思过,简单而肤浅,理所当然顺其自然地成长着,没有那么多精神或情感上的痛苦。当然,我们也没有那么肆意地放纵过自己的青春,和,身体。同时,我们也没有那么能干或者说强大,像渡边,一个人在外租房时,一切都自己打理,修理房东赠予的破旧自行车,买木头来自己做桌子等等, 一个人解决自己遇到的精神和情感困境——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都是缺席的。







记得我初中时,可以看到的课外书依然很少,逮到什么读什么——依我们当时的环境,几乎什么书也逮不到,更没有“不健康”的书籍。某次觅到几本日本的推理小说,聊胜于无地读过——不记得书名和作者名了。从此,日本小说就给我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可能是那个时候太幼稚,跟不上作者们诡异的脑洞。那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完全不同的感受,没有多少大快人心的好人有好报坏人受制裁的乐趣,不仅推理断案的过程匪夷所思很考验脑回路,且人物心理都相当阴郁——时隔多年,也许我的记忆并不准确,但如今读《挪威的森林》,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种感觉。那些看上去彬彬有礼、一丝不苟,不流露情绪于外表的日本儿女,他们的内心世界,真让人望而生畏,忍不住要打个寒颤……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村上春树当然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关于《挪威的森林》的艺术成就,好评实在是太多了,我就不拾人牙慧了。无论怎样,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带给我的思考和怅惘一样多。


摘录一些书中句子:


1.因为她知道,她在我心目中的记忆迟早会被冲淡的。所以她才强调说:希望你永远记得我,记得我这样活过。


2.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3.她终究20岁了,到秋天我也将20岁,唯有死者永远17。


4.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法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


5.七月的某个夜晚,我看到了一只萤火虫,那微弱的光点,真像迷失方向的灵魂,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往来彷徨。我几次伸出手,却总是无法触及。


6.人们在呼喊变革,仿佛变革正在席卷每个角落。然而,这些无一不是虚构的毫无意义的背景画面而已。


7.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法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

你可能感兴趣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