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存在的?!

在生活中,你肯定还有这样两种体验,第一、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陌生的人越越客气,对熟悉的人却毫无底线的吐槽。第二就是长时间盯着某个字一直看,或者一直重复写某一个字,就会觉得这个字越来越不对劲,越来越陌生,最后居然就不认识它了……可是,一个字盯久了为什么就不认识了呢?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容易产生陌生感。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最近才发现的,而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在接受持续相同的刺激后,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后疲惫了,出现短暂的“罢工”。这一现象被称为“语义饱和现象”。

饱和反应,从认知神经科学来说,这是一种神经活动的疲劳现象。由于在短时间内,内容、刺激重复出现,导致了神经活动的抑制。不仅是在图像识别上会产生饱和,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都会饱和。例如,当你一直听到嗡嗡的噪音,听久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好像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还有“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也是这么回事。

字看久了产生陌生感,这和文字识别过程有关。文字识别时,首先是字形信号,即笔画、结构信息等视觉信息作为神经电信号,通过视神经投射到后脑勺附近的大脑视觉中枢,包含图像信息的电信号,通过与神经中枢中的文字记忆数据库比对,转化为语意,从而读懂这个字的含义。

如果长时间盯着这个字看,那么相同神经信号会重复刺激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细胞,也会反复读取记忆数据库中的储备信息,这种重复刺激和重复信息读取会诱导同一神经元产生疲劳,新的刺激信号并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不再将该神经电信号与中枢的记忆数据库比对,从而产生信号搜索停滞,即信号饱和刺激转变成信息识别停顿,从而变得陌生,不再认识了。

同时,在阅读汉字时,我们会对汉字进行整体识别,并从这个整体中识别语义,这种整体识别叫做“格式塔”,格式塔(Gestalt)是德文“整体”的译音。在看图像的时候,我们会先看整体,然后才注意它的细节部分。我们识别汉字时,首先注意到是整体字形,而不是它的一个个笔画。但是当我们盯着一个字时间久了,大脑会不自觉的只注意字的一部分,丧失了对整体的感知,导致我们对字形和意义的陌生。左右结构的汉字,崩溃起来要比独体字快;笔画多的独体字,崩溃起来要比笔画少的快。就算是更加复杂结构的汉字,在40s内也能达到饱和。

想必通过上面大家已经清楚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是怎么产生的吧,生活中带一点点小浪漫,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一个节日的惊喜就够了。拒绝让最珍惜的人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期的小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听了今天的内容,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我们的公众号-----------芝士开讲----------来和我们交流,那里还有更多我和我的同事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内容,如果您觉得节目还挺有意思的,欢迎推荐给您的朋友们听一听,您的分享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褒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