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星球

做付费知识,能建立强大稳定的收费收益预期的,只可能是系统化的长文输出。“强大稳定”这个前缀,意思是这应该是用户眼里的“常识”,什么是常识?就是用户依照惯例思考的结果。头部KOL更容易被”得到“吸引过去,语音例外,语音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态。付费知识可能没有腰部,就像和VLOG作者一样没有腰部

星球的几种:1、KOL当作自己的小圈子,发帖,与铁杆粉丝互动;2、KOL主动进行碎片化输出,维系内容质量,包括观点与转载;3、KOL回答提问,维系内容质量;4、由多位活跃用户维系的垂直小圈子社区

更稳定的用户价值场景是2和3,对于2来说,通常依赖新闻热点来激活KOL输出,新闻热点频发,易于输出高价值观点的垂直领域是可穷举的。对于3来说,垂直领域的内容品类很重要,比如选股,买房,育儿,炒币,求职。这些都是从自身案例出发也能做到”问题不水“,同时KOL只要像复读机一样重复正确的观点,就能给出有价值的回答。相当于KOL加buff的人肉搜索引擎

知识星球应该是垂直领域的定向运营

头条文章的”阅读10%,然后吸引关注”的形式,用户必须能够完整看完文章感受到文章的价值,并且需要认为作者有能力长期输出这种价值。

更推荐半年而不是一年的订阅周期,半年对作者的输出压力会不小,同时也是读者能接受的时间阈值,依然有稳定的付费收益预期。付费是基于信任,而非契约的交易。付费是基于信任,而非契约的交易。付费后,KOL到底输出多少是不可控的,这时候就需要主动考虑KOL的耐心,KOL的成本与风险。

产品分析要研究变量,不能粗暴类比,分析知识星球的热门星球的品类和体量,总结头部和腰部星球的规律,才能得出阶段性的结论

通常说的腰部,会比头部大几百倍的数量,而长尾又要比腰部大几百倍。六位数肯定算腰部了。用绝对比例来划分腰部,对于产品内部模型是自恰的逻辑,但对市场观察分析来说,就是无意义的。用“腰部”这个概念,目的是厘清它对产品生态,市场生态的价值。

B站一是掌握剪辑技能的年轻人相对比例较高,二是用户调性相对容易接受VLOG,2018年看VIOG,好看的基本上还是KOL输出,剩下的是“搭在推荐流里分发出去”。

产品价值观的输出是好事,如果能梳理观点与表述,让潜在用户更准确的了解知识星球的价值观,也许能影响到更多的(外部)潜在用户。

目前常见的知识付费产品,得到,喜马拉雅,基本上是订阅系统化的长文和音频输出。当我认同一个人的身份背景,认同他输出的有感染力的主题,这些东西明白清晰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就会产生付费的意愿。整个思考过程是快节奏的,符合直觉的。

毫无疑问,知识星球有相当大的数量,不依赖长文也能产生付费价值,但付费价值和付费预期并不是同一件事,付费价值决定用户的最终收益,付费预期决定用户的付费决策。不依赖长文的运营方式,KOL就要去教育用户:”在我这里怎么玩?你能获得什么?“教育成功后才会有付费决策。因此,相比起来符合付费直觉的长文,新颖的社群价值会带来更大的转化损耗,用户教育成本高。

当每个KOL都能个性化地,灵活地把自己的星球运营出花儿来,这反而降低了整个知识星球的天花板,一方面是太依赖KOL本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用户对不同星球的认知成本,同时也不容易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帮助用户降低购买决策成本

这时回头来看,系统化的长文输出在用户认知成本,决策成本等方面,都是有很大优势的。虽然长文可能不适合知识星球,但有什么玩法是尽可能接近标准化的?非标准化产品如果做不到高毛利,天花板一定是远远低于标准化产品的。这么讲并不是说知识星球就要做一种玩法,但重推头部玩法,应该是优于茫茫多腰部和长尾玩法的。

知识星球是重运营的产品,即便把运营成本分摊给了KOL,它本质上还是重运营的产品,因为KOL建立自己的圈子并不是某种旺盛的存量需求,它需要大量的市场教育。从市场教育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吸引更多的KOI还是更多的会员,由官方运营进行市场教育,这件事的权重在我看来是不亚于产品迭代的。用白话说:就是向市场总结输出“不同的知识星球为你们创造的价值"。这种输出并不求音量宏大,但很值得长期持续地去做这件事,集腋成裘。

很多人购买知识不是为了学习和收获,而是能轻松的“若有所得",钱买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保持学习"这种感受,那么“轻松"的权重远高于“效率"。

没有内容提供方会以“让对方掌握知识"作为主要目的,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煞费精力的事,偷懒、取巧、自我安慰都是人性。不要对抗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