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养老、中年危机,这部香港版《蜗居》,道尽底层市井辛酸!

原创 | 书影君


原创 | 书影君

香港,某贫民区。

房产中介卢伟文(吴镇宇 饰)一家三代五口,拥挤地居住在一套在不足70平米的房屋中。

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客厅餐桌前,正在召开家庭"还房贷省钱报告大会"。

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张达明 饰)说,"我一周都在吃过期面包,省了100元。"

女儿说,"我用青瓜西红柿代替洗面奶面膜,省了美容费500元。"

儿子说,"我没有买新款IPHONE,省下了9000元。"

妻子淑贤(袁咏仪 饰)说,"姐妹们都去泰国五天四夜旅游,我就玩失踪,省下了4500元。"

卢伟文说,"我这个月业绩增加了两倍,所以家用没问题了!"

接下来,卢伟文在小黑板上边记边自言自语道:"已经还了15年,再有20年,房贷就还完啦!"

此时,楼上,卖猪肉的邻居"猪肉佬"又开始剁肉馅,菜刀砍案板震天响,吵得父亲心脏病要犯;楼下的老烟鬼又在偷偷抽烟,二手烟呛得女儿犯了鼻炎。

脸色越来越难看的妻子淑贤,大叫一声"我受不了啦",甩下筷子憋闷地冲回了卧室。

这幕鸡飞狗跳的场景,是香港影片《家和万事惊》中开头的一幕。

影片根据张达明1993年获奖剧本的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改编,邱礼涛导演,于2019年春节档上映。

01

整部影片,色调浓郁复古,场景几乎都是在逼仄狭窄的香港式"筒子楼"里发生的。

半谢顶、大肚腩、黑眼镜,皱巴巴的格子衬衫加斜跨的公文包,卢伟文是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典型老男人。

他背负着长达25年的房贷,女儿青春期整天谈网恋;儿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赖在家中玩音乐;老爸身患重病,整天在轮椅上需要人照顾;而妻子又是更年期加躁郁症。

全家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全都压在卢伟文的肩膀上。

卢伟文丝毫不敢松懈,更不能发脾气情绪失控。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支柱,若他的精神垮了,这个家也就垮了。

唯有用沉默和压抑,来抗衡这令人绝望的生活。

妻子冲到楼上,与剁馅的邻居"猪肉佬"大吵,卢伟文沉默地站在一边,低头不语。

对他来讲,陪妻子上楼来是责任,但要一起吵架他已经毫无力气了。

楼下因拖欠借款被房贷公司逼迫腾房的孤儿寡母要自杀,卢伟文担心这会让自己的房子贬值,只好先借给对方钱来还欠款,还惹得妻子发脾气要离家出走。

女儿和儿子整天吵架,哥哥希望妹妹早点嫁人搬出去,讨厌爷爷这个老东西烦人,而卢伟文的老父亲一天也糊里糊涂,连药也经常吃错。

卢伟文只能在家人彼此的矛盾中充当和事佬,连哄带骗、好言相劝。

忍让、迁就、躲闪、懦弱、讨好。

这些词就是卢伟文这样的中年男人日常写照。

中年的卢伟文,如同一只被抽掉脊梁骨的无脊椎动物,匍匐在生活的泥泞中,为了家人,一拱一拱地拼命向前爬行着。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视频,南京一个陪客户喝醉酒的男人,醉倒在地铁站,当妻子匆忙赶过来之后,这个男人抱着妻子失声痛哭:"宝宝,对不起"!

这种因生活所困而压抑许久的情绪爆发,哪一个中年男人没有遇到过呢?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不足以谈人生。

02

卢伟文之所以努力拼搏,就是为了有一套房子,而他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产业。

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的聚合,才能称之为一个家庭。

影片在展现卢伟文全家一地鸡毛的残酷现实时,无声地探讨着一个严肃的问题:"家"和"房子"之间,到底有多远的距离?

2018年,香港人口突破730万,而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不到15平方米,大约20万户家庭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

话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舞台照

香港聚居最多城市贫民的地方有两个,油麻地与深水埗。这里大量存在着被称为笼屋、劏房、棺材房的贫民住宅区。

房屋面积狭小,居住环境恶劣、垃圾遍地、绝望弥漫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作为一名房产中介,卢伟文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这样没有窗户邻居杂乱的房屋,推销给同样没有多少钱租房的客人。

卢伟文卢伟文贷款25年买来的这套房屋,同样拥挤狭窄。

卢伟文的儿子和父亲,睡在一间小屋的上下铺,卢伟文两口子的房间"一进卧室就是床",而女儿也居住在一间狭窄的侧房。

人一旦身处拥挤的环境中,心情会变得极度糟糕,所以卢伟文一家"一个月要吵20几次架"。

儿子叫爷爷老不死的,女儿嫌哥哥每天把音响开的超级大声,影响她的学习,而爷爷每天总是半糊涂半清醒地要吃要喝唠叨不断,妻子则烦躁无比地抱怨不停。

但就是这样一所房子,卢伟文却充满自豪,因为在从他家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海湾。

虽然,这样的海景,已经被逐年增多、越盖越高的楼房,遮挡的没剩下多少了。

尽管如此,这依旧是卢伟文一家最为自豪的居住环境。

一家人困在狭小的房屋内,唯有看着窗外,那被高楼遮挡到几乎看不见的海景时,全家人的浮躁压抑的心情才能放松下来。

似乎那片海,是他们烦躁心灵的镇静剂。

用卢伟文的话来讲,"只有在这个窗口,我们才能有些许的舒缓,才能忘掉家中每天的嘈杂"。

但是,一大块突然竖起来的广告牌,彻底挡住了那片全家人心灵寄托的海景,最后一点希望被彻底遮蔽,全家人被困住了。

而卢伟文这一次终于不再选择忍受,他决定要抗争!为了那片全家人赖以寄托希望的海!

在这长期而漫长的抗争过程中,香港政府职能部门低下僵化的办事效率、一些小市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被影片同样无情地嘲讽了一番。

03

这部《家和万事惊》,虽然片名俗套,但却用舞台剧的风格,展现了香港底层市民无奈的现实处境。

更将青年人的就业压力、中年人的中年危机、老年人的养老之痛,都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

剧中有一幕,卢伟文因为四处求告无门,始终无法拆除阻挡自己家窗户的广告牌,又与租客发生了冲突,导致情绪崩溃。

他在推着父亲路过一座大桥时,突然抱住父亲失声痛哭:"我撑不住了,这个家撑不住了"!

苍老的父亲无力安慰自己的儿子,突然试图翻身跳下桥去自杀,好换来保险金,为儿子减轻生活的重压。

卢伟文苦苦劝阻,但他阻拦父亲自杀的理由,却是"这里都是摄像头啊,我会坐牢的"。

言下之意,若没有摄像头呢?

生存的重压之下,人心究竟可以把道德坚持多久,我们谁也没有胆量测试。

剧中还有一幕,卢伟文的父亲突发急病被送到了医院。

为了让昏迷不醒的父亲早点醒来,卢伟文想出一个主意,让家人不停地说刺激的话,以便将父亲刺激苏醒。

儿子说,"老东西你赶快去吧,我想自己有个房间啊。"

儿媳说,"公公,我照顾了你那么久,也该休息一下了,你走了,我才能出去做事补贴家里。"

卢伟文则说,"老爸你不要拖泥带水啦,要死就死,医院很贵的,我还要上班还要还贷,我没有时间陪你啊。"

这些话,本来是剧中演员们的正话反说,但却偏偏道出了现实中的残酷真相。

那些家有长期患病老人的子女,在时间、精力和经济的三重重压之下,内心同样有隐秘而又说不出口的心理。

那么残酷,又那么现实,令观众不忍细想,又无法不去细想。

04

有时候我在想,什么样的环境,才代表着被称为"东方之珠"的香港?

是灯火璀璨的维多利亚港?

是太平山、浅水湾盖满豪宅的富人区?

还是聚居城市贫民拥挤混乱的深水埗和天水围?

一座城市的灵魂,往往潜藏在最为隐秘的黑暗之中,羞于示人,却最为真实。

有时候我还在想,什么样的影片,又代表着香港电影?

一直以来,说起香港影片,观众第一反应就是警匪片、武侠片、搞笑片。

影片《笼民》剧照

但在几十年的香港电影史上,一直都有一股微小但坚持的力量,试图将香港电影从警匪枪战、飞天女侠、无厘头搞笑的刻板印象中拉出来。

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香港市井平民庸常琐碎甚至不乏绝望的现实生活。

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剧照

从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到黄进的《一念无明》,从张之亮的《笼民》到罗启锐的《岁月神偷》,反映香港底层市民命运的现实主义影片,越来越多地涌现。

这种转变,或许与香港近二十多年的变化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香港电影人在香港电影没落的大环境下,对于电影艺术中人文关怀功能的坚持与执着。

毕竟,电影不但要为我们展现一个虚幻的世界,也应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贷、养老、中年危机,这部香港版《蜗居》,道尽底层市井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