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零后》的四个视角看新生命教育的未来

从《零零后》的四个视角看新生命教育的未来

电影《零零后》是芭学园耗时十二年时间拍摄而成的一部与教育有关的纪录片。一定程度上还略显青涩,从专业的教育角度看,也不能客观的反映教育的规律和本质。但却足够引起所有人对于2000年出生后孩子教育的关注,足够引发所有人对于教育的深入思考。

教育本质上是求真的。陶行知先生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求真。倡导新生命教育理念的我们,崇尚“求真、向善、尚美、立新”校风的我们,也不能忘记求真。——求新、求变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求真。从这个意义上讲,《零零后》采用纪录片的视角,反映了这种教育的本真属性,客观描述了一群零零孩子的成长。

透过电影《零零后》,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教育视角。

一、当事人视角

池亦洋和柔柔是《零零后》的两个记录主角。

池亦洋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孩子王,他很快便成为男孩子们的领袖,作为“领袖”,他肩负着挑战各种权威和规则的天然使命,因此,他会成为孩子们之中那个最容易使用暴力的孩子,成为老师眼中最容易破坏规则、甚至自以为是地建构规则的人,甚至上成为“大众”难以忍受的人。

在影片中,池亦洋夺走嘉嘉的棍子,嘉嘉委屈的哭成泪人。老师和小朋友“义愤填膺”的帮助嘉嘉向池亦洋索要棍子,一定程度上,大李老师还和善而坚定的采用了一定程度的强制措施。但这些都没有让池亦洋“屈服”,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池亦洋性格的本然轨迹。另一个细节是已经成为孩子们自然领袖的池亦洋在足球比赛中“手球”了,他坚持认为球就应该按他的规则来踢,而大李老师则坚持按照足球的规则来踢。最后,又一次以池亦洋的不妥协为收场。

柔柔与别的孩子不同,天然的有自己的小世界,并且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不愿意别的孩子深入其中。她自己守护自己小世界的过程中,天然的与孩子们之间的世界形成了隔膜。于是,当有冲突发生时,她天然的成为别的孩子攻守同盟共同的抵制对象。于是,她更加壁垒森严的建构自己世界的边界,甚至连老师、家长也不放进半步。

池亦洋也好,柔柔也好,他是什么样子的,在镜头前都可以一览无余。然而,他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没有当事人视角,没有将我们自己代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之中去,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池亦洋和柔柔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

二、局内人视角

对教育人而言,局内人视角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因为,一切能够与孩子产生关联的人和事物,都会对他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教育影响。

当池亦洋夺走嘉嘉的棍子时,真正对池亦洋发生影响的不是老师,甚至也不是作为教育专家身份出现的园长——大李老师,所有人你一样我一语,都在对池亦洋发生着影响,一些小朋友甚至还用送池亦洋玩具来引导他。

柔柔很委屈的时候,对她发生影响的因素更多。许多小朋友在老师面前都否定了她的说法,甚至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也不相信她的说法。最终,她在所有人对自己的否定之中,选择了更加深入的逃回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一次逃离,并不是最终的结局。从中国教育的背景下逃离,柔柔孤身一人来到美国——她彷徨了,此时,她发现逃离之后,并没有进入一个自己真正想要的世界。再之后,在被两三个住家先后驱离后,柔柔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无法逃离的,并最终对自己虚构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对柔柔而言,社会的教育胜过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给予她的一切。

倡导新生命教育的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学校的一草一木,学校的每一个人,甚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没有局内人视角,局内人思维,教育本身是不完善的,也是苍白无力的。

三、教育人视角

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人的社会活动。一切教育本身都是有目的的,伴随着教育学的进化,教育策略本身得到了完善。当社会分工分化出教师职业的那一刻起,教育便开始了朝向专业化的进化。

教育的专业化,不仅是教育学知识的专业化,更是教育观、教育策略的专业化。

当家长们一致认为,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为了幼儿园的秩序,应当将池亦洋驱离时。大李老师展现出了她作为教育人的专业性,她从教育人的视角出发,站在每一个孩子家长的立场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池亦洋作为一个孩子王,实际上是整个幼儿园中男子汉气质的代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因此,一方面他对大家的正常生活学习产生着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他还以自己的独特性积极地影响着别的孩子。

践行新生命教育的我们,一定要有更为专业的视角。教育部颁定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一定程度上都能更好的促使我们成为更为专业的教育人。

四、局外人视角

坐在影院看这部纪录片的人,都可以称作是“局外人”。

作为社会人,几乎没有人会完全成为教育的局外人。但可以按照行业的不同,分为教育人和非教育人。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这部纪录片,我们会发现两种奇怪的现象:

教育人看这部片子,都会从人生的角度,意识到教育力量的局限性。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她甚至无法从池亦洋手中要回一根棍子。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她最终也没有让池亦洋成为一个随群的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他们既无法阻拦孩子出国,也无法阻拦他们回国。既无法影响孩子早恋,也无法让孩子更合群。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有限的,她除了在无休止的比较中让孩子失去信心之外,什么也没有给予孩子。

非教育人看这部片子,会不停的感慨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教师的循循善诱,那群孩子不过是一群土孩子;没有大李老师的教育情怀,嘉嘉会成为一个自卑的孩子,而池亦洋会变得无法无天,柔柔则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小学老师的盯着学习效果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深刻的影响了家长的观念。美国教育的激发和点燃,一定程度上也驱使两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到底是什么?

新生命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

——《零零后》没有提供答案,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零零后》的四个视角看新生命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