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依恋关系

坚持学习,分享第335天。2018年7月14日,星期六。

案例:珊珊的妈妈很苦恼,因为珊珊已经两岁了,却还是黏着妈妈,黏的厉害,妈妈离开一会儿就哭闹不休,连爸爸都哄都不行,更别说陌生人了,这样下去可怎么行?

晴晴也是两岁了,但是晴晴,和珊珊不同情情不怕生也不依赖妈妈,似乎跟妈妈还有些合不来,妈妈在不在都漠不关心,妈妈抱她的时候,她也挣扎着不让妈妈抱。

案例分析:珊珊和晴晴表现截然相反,是因为他们对妈妈的依恋类型不同。依恋是婴儿出生后形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姿态和信号。依恋的发生的时间因人而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影响,但依恋发展的基本模式一致,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鲍尔比的理论,婴儿的依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人无差别反应和表现信号阶段是婴儿从出生到三个月大,这个阶段的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都相同,出现社会性微笑,激发母性行为。第二阶段集中与熟人的有差别反映和表现信号阶段三个月到六个月大婴儿对亲人的反应频率高于陌生人,尤其是对妈妈,表现出自发性喜悦之情。第三个阶段,积极维持接近阶段,六个月到三岁,婴幼儿处于陌生人焦虑阶段,喜欢与妈妈在一起。第四个阶段与依恋对象建立确定关系,三岁以后,婴幼儿与妈妈或其他依恋对象已形成了永久联系,能考虑妈妈的需求,预测其行为,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依恋关系发展阶段很明显能解释一些问题。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为什么会遇父母产生比较严重的矛盾?根源就在于它的依恋关系是与奶奶爷爷的。爸爸妈妈只是外人。

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在鲍比尔理论的基础上,又将婴幼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个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学者又增加了第四种类型紊乱型。幼儿的依恋是他以母亲为安全基地,主动大胆地探索周围的环境是孩子自信,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一般来说,婴幼儿在突然离开父母时,会使其依恋感受阻。引起不安全感,产生分离性焦虑,幼年时常常体验到分离性焦虑有得不到缓解的孩子,其日后在情感发展方面可能会潜藏着一些问题。和能缓解孩子的这种焦虑,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另一方面分步骤的做好分离铺垫工作,也就是说要根据孩子年龄和承受能力缓慢进行,不要让孩子突然感觉到失去了重要关系。

亲子依恋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把培养亲子依恋关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经常与孩子做游戏,就是培养这种依恋关系的重要方式。通过全身心投入游戏和亲密的身体接触,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可以培养孩子强烈的自我感知力,信任力,以及在生活中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可见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孩子的依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