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兰亭集序》,真迹下落如何?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2、时间跨度:生卒年代303年—361年

3、重要名词:永字八法 入木三分 兰亭集序 王右军

4、重要人物:王羲之、卫夫人、钟繇、蔡邕

书法世家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出身于官宦世家(山东琅琊王氏),祖辈王吉、王览、王戎、王衍、王旷、王导、王敦,不是大夫就是司徒,不是文官就是武将,身世尊贵,家族显赫。

王家是书香门第,还是书法世家,王羲之父辈好几位都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受到书画艺术的熏陶。

名师教导

王羲之小时候先和叔父王廙(yi)学习书法,后来又拜一位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师。

卫夫人的字极为艳丽清新,后人评论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卫夫人还善于研究书法理论,善于总结书法创作经验,她的书法理论著作《笔阵图》,一直流传至今。

卫夫人教导王羲之,写字好比造房子,字的基本笔划就好比是房子的建筑材料。要把房子造好,要选材并精加工;要把字练好,就要把横、竖、撇、捺、点、提、钩等基本笔划练好,把基本功练扎实。卫夫人还手把手地教他轻、重、提、顿、转、折、起、收的基本笔势,以及藏、露、中、侧、回、逆等运笔的方法。王羲之认真听讲,潜移默化,勤奋练字,练不到位从不休息。

成才之路

王羲之还阅读了汉末大书法家蔡邕的书法论著《笔论》,用理论来指导书法实践,练起字来进步更加神速。他还学习钟繇、张芝、李斯、蔡邕(飞白体)等前代名家的书法,临摹他们留下的字帖。

他年轻时还游历名山大川,观赏各地矗立的石碑墨迹,细心揣摩,融入到自己的笔法当中。很快他就超过了他的老师和同代的一些名家,直到后来成为历代公认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大师,他的作品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坦腹东床

王羲之二十岁时,当朝太傅郗鉴知道王家才子众多,想从王家招一个女婿。王导说,王家真是有幸,可子侄众多,请太傅派人到公子们读书的东厢房挑选。王家公子们听说太傅派人来了,都比较紧张,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

而王羲之却没有当成回事儿,在一张卧床上半躺着,袒胸露腹地吃东西,显得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来人看罢多时,回去禀告了郗鉴,太傅说,这个年轻人豁达大度、怡然超脱、与众不同,正是我要招的女婿!

书法理论

王羲之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书法理论,如《笔试论十二章》、《书论》、《用笔赋》等著作。他用打仗来形象的比喻书法,写字的人就是将军:“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永字八法

传说王羲之练习“永”这个字就用了十年功夫,并总结出了“永字八法”:以“永”字的连续八个运笔顺序为例,练习正楷书法的笔势,并作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体现了书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髓。由于王羲之长期刻苦练习,笔力雄劲,墨汁浸透木板,留下了“入木三分”的成语。

王羲之的书法继承了各种书体的优点,被公认为古今第一,他的书法笔势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人称“书圣”。

作品传世

王羲之的作品草书、行书、楷书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本人对这件作品是相当喜欢和看重的,认为是自己人生巅峰之作,当作传家宝传给后世子孙。

但可惜的是,由于南北朝及隋朝战乱频繁,王羲之的作品真迹几乎不存于世。

《兰亭集序》真迹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的字帖。当他得知王羲之后人及《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之后,立即派出监察御史萧翼与对方接触,天长日久后终于取得信任,骗取了墨宝。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真迹后,欣喜若狂,即视其为珍宝,除了自己临摹,还命令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临摹传世。现代人看到的都是各种临摹本。

据传说《兰亭集序》墨宝真迹最终作为陪葬品,伴随唐太宗长眠于地下。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兰亭集序》,真迹下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