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这个买卖,永远有各种技术流层出不穷。每个人好像都很懂,能举出不少实例。当你有点相信,又总能发现截然相反的情况。老师会说,“这是特例,什么理论都要允许特例。”怎么判断当下这笔买卖是不是特例?老师又说,“除了做好分析,其实还有一点点运气在。咱们刚才讲的方法,十次里有七八次有效,长期坚持下去,就成功了!”他们嘴里说的七八次,如果用统计学检验一下,我认为,应该是五次。不会多,也不会少。
真正被市场长期检验下来,高于50%的玩家,最出名的要数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他们信奉的是价值投资理论。同样也有很多人说,价值投资不适合A股。因为他买了低估值股票,却在跌,或者很久也不涨。说到底,这些大哥们想要的一买就涨的效果没有实现。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根本没有承诺这种效果。它只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本金安全,或者说即便跌,也不会跌太多。至于价格涨不涨,那完全要看市场什么时候恢复理性。
这就好比,老王想买个房,他反复考察,很清楚这个双学区、双地铁、医院、商圈、依山看水的月亮湾价值2万/平。但现在有人顶账只卖1万。买了买了不犹豫。按说市场应该很快把房价拉回正常水平,但它就是不涨,成交量也极低。于是风言风语传起来,法律诉讼、质量问题、风水不好、灵异事件……其他楼盘两年已翻番,它纹丝不动。老王绷不住抛了,换一大热的盘。过了俩月,一算命的大神说,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湾要由朔转望了。话音未落,房价火箭发射,涨到10万/平。这话该怎么讲,科学评估不如一算命的?其实这就是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了。投资搞的是大概率、慢、稳,投机是小概率、快、刺激。同一笔买卖,不同的人用不同玩法,概率就不一样。不是庄家,你可能就没法知道算命的是个演员,而常年捂盘就是为了暴力拉升。但你知道它早晚要涨。所以别说价值投资不好用。能力有限、非理性,什么买卖都可能赔。能力再强,也得顺势而为。这个势的高低,就与内在价值紧密相关。
《证券分析》是本老书,内容并没有过时,只是现在各行业链接更紧密、信息传递更快。股票价格变化更迅猛。很短时间就可能击穿安全边际。但其理论仍然是高度有效的,因为它专注在大概率事件上,而非技术。书分上下两册。上册集中在投资的理论框架,下册集中在分析方法。当真是精彩绝伦。领悟价值投资之后,枯燥的生活才真正开始。你需要阅读大量的报表,了解企业运营的层层细节。经年累月的努力计算之后,才可能挑选出一个合理的选股组合。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和复检。也许人工智能可以将这个过程简化,但如果你自己不先弄懂,怎么知道机器会不会犯错呢。
《证券分析》(上)理论要义摘抄:
投资运作是根据深入分析,承诺本金安全以及回报率令人满意的操作。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操作则是投机。
现在的价值投资者认为:追踪现金流,是评估一家公司最可靠、最能揭露真相的方法。只要不被对证券的错误直觉诱惑,坚持长期投资视角并长期持有。国家的政策干预,最终可能成为投资机会的来源。只有当价格低到足够的安全边际以下,才能判断最佳的市场时机。卖出信号也不是来自技术信号,而是价格水平超过了一个客观标准价值。
证券的价格和收益并非取决于对预期风险的精确数学计算,而是取决于该证券的受欢迎程度。而企业的价值通常完全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利用硬性且快速决策的定性判断规则进行投资是非常不明智的。
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狂欢中消亡。如果优秀的公司遇到暂时性的、但最终可以解决的大麻烦,就预示着绝佳的投资机会出现。
证券分析过程中的主要障碍:A.数据不足或不准确。数据伪造很罕见,大部分失实是使用了会计手段;B.未来的不确定性。证券分析的准确性,优先证券高于普通股。稳定业务高于频繁变化的业务。正常情况下高于突发情况下;C.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市场价格几乎永远都在偏离内在价值。非理性的部分,人们无法预测。
分析中的定量因素是指公司的各类统计数据,包括:资本、盈利和股息、资产和负债、营运统计数字。定性因素包括:业务性质,行业地位,个体情况,地理位置,经营特点,行业、企业、一般业务的前景。定量因素显然更容易分析,也更可靠。这些数据可以从致股东报告、公共机构报告、上市申请文件、招股说明书、官方报告、金融统计刊物等获得,也可直接向公司索取。要注意,公司为了掩盖一些事实,提供的报告可能并不完整。一定要对关键数据的构成和细节做深入了解。
证券分析将证券投资分为三大类:(一).固定价值投资。包括债券和优先股;(二).具有投机特征的优先证券。包括特权证券、可转换证券和附带认股权证的优先证券;(三).普通股。
(一)关于固定价值投资
一、选择债券的四条原则和具体标准:
A.证券的安全性不由特定的抵押权或合同权利来衡量,而是完全取决于由务人公司履行义务的“能力”。
原因是:a.企业经营失败时资产价值会大幅缩水。其中,可移动和可供他人使用的设备要比固定资产稍好些。房地产类的抵押物要提防将预期租金资本化计入价值。特殊用途建筑,如酒店、医院、工厂,则要完全避免;b.债权人在维权过程中会遇到困难;c.破产清算会存在延误和其他不利事件。
只要企业偿债能力足够,有无抵押权是次要因素。要注意,如果一家公司符合投资标准,那么它所发行的所有债券就都是安全的。反之,如果它的次级债券安全性不高,那么第一抵押权债券也不可投资。债券投资的正确步骤是:先筛选出一家实力雄厚、财务稳健的公司。然后购买其发行的收益率最高的债券。通常是次级债券而非第一抵押权债券。因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收益最大。但如果犯错误的可能性较大,就应该适当牺牲收益率来降低潜在的本金损失风险。优先级与次级之间,只有当回报有显著优势时,才应该选择次级债券,如果仅仅是高一点。损失些收益当做保险费是更明智的。
B.应重点考察经济萧条时期的履约能力,而不是经济繁荣期。
企业越稳定,越适合债券融资。利息支出占融资成本的比重越大。反之应更低。所以,具备发行债券资质,且额度较大,本身也是实力的一种表现。工业企业的财务结构对价值影响有限。即便留足了安全边际,也有可能突然丧失盈利能力,导致价格迅速下降。而公用事业企业的盈利一般很稳定。它们的普遍困境恰恰是举债不当、盲目扩张。不同类型的企业,差别较大。
如企业明明有能力举债,却非要通过增发股票来筹资,是非常不明智的。发行债券的成本必然更低,且稳定。虽然增发股票可以简化管理问题,却摊薄了股权,降低了每股盈利。
C.高票面利率不能弥补安全性的不足。
个人投资者不具备保险承保人能力。他们应该通过向他人支付保险费以避免损失,而不是反过来。因此,不能为了更高的利率去承担高风险。
D.用最低标准定量清单逐条筛除,且依据管理储蓄银行投资行为法规中的具体量化指标进行测试。
债券选择应该从明确的最低安全标准到逐步提高的顺序选择。所有不满足安全标准的债券,不论收益、前景、优势如何,应全部排除。
E.具体标准
连续多年派息只能部分反映财务实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公司稳健的更可靠线索。利用总扣除法计算固定费用的盈利保障,最低标准为:公用事业公司1.75倍、工业公司3倍。
如有加息预期,长期债券本金的安全会遭受不利影响。相对来说具有较高安全边际,且盈利保障远高于标准的短期债券更佳。短期票据发行的时间一般都是整个市场利率或特定公司利率被认定为过高时。
工业债券需检查该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一个比较理论的数据是股票可分配利润至少为债券利率的2倍。公用事业公司为1.5倍。股票的市值与债券总额最小比率,工业企业为1,公用事业公司为0.5。但,不要使用当期股息计算。某些获得子公司特别股息的母公司会夸大真实盈利能力。
营运资本方面,现金要充裕。流动资产至少两倍于流动负债。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至少等于债务数额。
公用事业公司的合理折旧至少应为毛利润的12%,过低的要警惕一次性大额折扣导致的利润损失。
二、优先股理论
优先股与债券的根本区别在于,优先股股息的分派由董事会决定。债券利息支付是强制性的。因此第一,它必须符合债券的所有最低标准;第二,它必须略高于这些标准以抵消其酌情分派的特性;第三,对公司业务的稳定性要求更严格。
优先股并不是一种好标的的原因是,几乎每支优先股的稳定性都取决于普通股的价值增长。普通股表现优异时,优先股也能令人满意。普通股表现很差,优先股同样会下跌。就好像硬币的正面朝上,普通股获益;背面朝上,优先股亏损。这其中,非累积优先股一般是由企业重组计划而发行的,由于不能享受之前留存的股息,缺陷更明显。
当公司亏损导致资产负债表赤字时,法律不仅禁止支付普通股股息,也禁止优先股股息。优先股股东很可能会胁迫董事会削减普通股的设定价值,以消除赤字,从而为优先股派息。这是一种很不要脸的手段。
三、收益债券和担保证券。这种标的更不好分析。因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企业效益不佳的表现。非专业人士建议不碰,不摘抄了。
(二)具有投机特征的优先证券
此类证券业绩上的表现很难像债券那样稳定。因为只有很少一部分特权证券能满足安全投资的苛刻要求。并且可转换特权产生利润需要一定条件。
一般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持有人不应行使转换权利,而是应该一直持有或适时卖出。因为一旦行使,也就放弃了相应特权。如果转换后情况恶化,不仅丧失所得利润,本金也会损失。就好像你拿着只有一颗子弹的手枪,管理一群随时可能叛变的下属。这颗子弹永远都不要打出去。
其中,附带认股权证的证券是此类证券中比较有优势的一种。比较一下参与型、可转换型、附带认股权证持有者在公司盈利前景大好时的策略选择:
1、参与型证券(主要是优先股):
a.卖出获利;
b.继续持有获取分红。
2、可转换证券:
a.卖出获利;
b.继续持有但无法获得普通股高额股息;
c.转换成普通股以确保高额收益,但丧失了优先证券的地位。
3、附带认股权证的证券:
a.卖出获利;
b.继续持有但无法获得普通股高额股息;
c.认购普通股。可追加投资,也可卖出不含权证的证券筹资。承担普通股风险,以获取高收益;
d.卖掉权证获得现金收益,继续持有不带权证的证券。可直接卖掉权证或先认购,再卖掉获取即时收益。
综上可发现,在市场环境有利于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附带可分离认股权证的优先证券收益可能最大。它们允许投资者实现投机利润的同时仍保留初始投资地位。
但此类证券务必要注意存续期内的变化对权益造成的影响。所以反摊薄条款和转换价格的计算法很关键。摊薄一般发生在股票拆分、发放股息、低价发放配股权和低价发行股票以获取资产或服务融资等情况下。此时股票价值会大幅降低,若仍以之前规定的固定价格转换,权益会大幅受损。反摊薄条款要求新转换价格要随外在股票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保障转换权益不变。转换价格有一种计算法叫“浮动计算法”。特权价值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旨在加速转换。包括时间间隔设置与数量间隔设置。都是布满陷阱的条款,绝对不要碰。
(三)普通股理论与股息因素
证券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寻找可疑点。如公司公布的盈利是否有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否现金不足或长期债务增长过快;厂房设施是否保存不当;是否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管理是否恶化;行业前景是否恶化。对于谨慎投资者而言,任何一种可疑之处都足以否定一支股票。
普通股投资技巧与债券投资相似。一战前通常基于三个标准:A.合适和确定的股息回报;B.稳定和充足的盈利记录;C.有形资产的安全保障。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新时代的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普通股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预期收益。”为何有这种转变?第一,过去的盈利记录被证实是一个不可靠的投资指标;第二,未来的利润机会具有令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力。企业未来盈利不再由资产价值决定,而是由是否处于行业有利地位,以及是否实行了有效或幸运的管理决策来决定。
估值的注意力从过往盈利记录及有形资产分析法转移到盈利的变化趋势上来。在两个资产相当的企业之间,A企业20倍的市盈率有可能太高,而B企业35倍的市盈率也可能刚刚好。因为它们在未来的盈利能力差距非常大。但根据趋势判断未来的危险性在于,从广泛经济含义上讲,收益递减法则与竞争的加剧最终将压平陡峭的增长曲线。在股民非理性涌入时,有可能在商业周期的拐点上发生崩溃。
普通股投资的新准则有三点:
一、以持续扩展作为基准。持有一组精心挑选、种类多元化,且以购买价格合理的普通股投资组合。需要在三个方面一如既往的可靠:
1、国家财富和企业盈利能力将持续增长;
2、这种增长体现在权重企业的资源扩张与利润增长上;
3、这种增长源于新资本的投入和未分配利润再投资。
二、以个股成长性作为选股依据。成长型企业是能够在不同周期中盈利循环不断增长的公司。大部分企业仅在很少的循环周期内昙花一现,不能恢复其在萧条时期的全部损失。一个明显的生命周期,包括起初一系列困境和挫折;接着是一段平稳及持续发展的繁荣期;最后走向非常成熟的终极阶段,其表征为扩张速度下降、行业领先地位丧失和利润率下滑。绝大多数财务记录短期增长的新公司处于短暂繁荣这一假象中。而已经经历了数个完整商业周期的老企业,却有可能即将进入衰退期。
三、以安全边际原则为选股基石。波段化操作貌似符合低买高卖的逻辑。但实现困难有三:
A.虽然市场的一般模式可能被正确预期,但特定买卖点的选择有可能错误;
B.市场行为模式有可能变化导致曾经的交易方法失效;
C.这需要相当的毅力,始终与普遍心理相反。这只能适合于有极高能力驾驭的投资者。
真正物超所值的选股策略还是要寻找被价值低估的普通股。由于成长性被过度看重。很多历史悠久、行业权重、注定长期盈利的企业被市场遗弃,以大幅低于价值的价格在出售。该安全边际在20%左右的时候,也许是一个临界点,安全边际才是检验投资机会的试金石。
通过考察一家企业的资产及盈利能力,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未来回报价值。如果,一只价格为10元的股票价值20元,即便计算有偏颇,也足以让你获利。如果价值只有12元,按着10元的价格成交则有可能亏损。因为你没有为计算误差留足安全边际。这一切的计算都要从自由现金流开始。即,从通用会计准则定义的净利润,加上非付现费用(如折旧及摊销)。然后去对未来盈利能力做折现的倒推。
侧重长线的价值投资者一般会寻找那些在股票低估时回购其股票的公司。低价卖出大量股票所得收益在“技术”上高于高价卖出少量股票。因为低价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比高价股票更大。
高派息水平是股票估值的有利因素。如果管理层认为现金流的变化是暂时的,通常不会调整股息政策。如果认为该变化可能是永久的,他们就会相应的调整股息政策。其中危险的做法是,管理层为了营造一幅现金流充足的假象而操控股息。但两家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相当的企业,派息较高的公司永远对应更高的股价。
面临盈利的波动,理想的选择是维持稳定的股息政策。对股东而言,以股息形式分派得到的1元盈利,比1元的留存盈余更有价值。投资者应要求公司具备强大盈利的同时,要求其有充足的股息支付能力。如股息分配比例非常小,只有当盈利能力非常突出时,才是合理的。而一个宽松的股息政策却并不能弥补盈利能力的不足。同时,利润再投资并不能确保盈利能力的提高。它们并不是“利润”,只是为了维持商业运营留存下来的储备。
该书的理论框架已经达到了行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它并不能告诉你该选哪支股票。它能做到的,是告诉你不该选哪支。如果没有严格符合标准的标的,谨慎的投资者应当宁可长期空仓。而这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也应当由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风险偏好来制定。所以,该书属于一种心法,而不是招式。
但书中似乎也有错误。不确定是否真的是错误,还是个人理解力不足。在铁路公司与公用事业公司的特殊因素部分,219页。表12-1中的项目4,俄亥俄与芝加哥都是由项目2减去项目3的借方金额得出。北太平洋却用了加法。根据后文描述,我怀疑可能是将“贷”印成了“借”,而不是原文问题。如该理解有误,或者前文所述有偏颇。也请大神们指出,不胜感激!好了,要抓紧时间读(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