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看日常自诊

从中医角度日常观察

个体都不相同,但不乏一群人有比较明显的特质。

所以黄煌教授用药名分类,比如半夏类方,柴胡类方,麻黄类方,背后都是相似体质的高度概括浓缩。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个体差异加减用方。

当然除此分类外,还有最常见的寒热淤郁湿等分类,各个分类必然有自己的好处。

中医是如何诊断的?

就皮肤病而言,最先会看你的体型,然后开始找病因。

(注意中医的病因跟西医不同,不会看你是细菌感染还是什么。一般会看你是如何发病的,比如是着凉等等。)

然后再是出汗与否,脉,发作时间等。

比如发作时是遇冷还是遇热,心情烦躁时还是空闲时;

再结合皮肤病的表现,比如红肿热痛等,看属于寒性还是热性,以此有大概方向。

一般来说遇热减轻的,基本偏寒;

同样,冬天减轻的,热性偏多,治疗时如果本身皮肤病为寒,用偏温一些的方,本身偏热,则用寒一些的方。

至于汗与脉,加上其体型,皮肤粗糙与否,是否怕冷等,则可往麻黄类方考虑,效果一般是极好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淤血过重,湿热过重引起的。

大千世界,我们或许有一样的皮肤病名,但病因表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对中医而言,会观察的病人则会更加有优势,因为你日常的观察,往往会更易帮医生判断下药,而越多的模棱两可,医生同样会给你开方,但药效就不一定那么好了。

日常观察

那么普通人应该观察什么

一般女性需要多观察自己的月经,如经期的反应,是否乳腺胀痛,是否会感冒发烧长痘,是否痛经,量大小,是否有血块,颜色等等。

其他方面

1.寒热

怕冷还是怕热,可观察自己是全身冷还是四肢冷多,或者全年怕冷还是冬天比较怕冷。

怕热,顺便看看汗和口渴情况,喜欢喝温水还是冷水

2.浮肿

可以看看晨起眼皮是否浮肿,脸会不会肿,傍晚下半身或腿肿等

3.皮肤

看看脸,看看腿下肢是不是有鳞屑,干燥,脚后跟是否会开裂等

4.大小便

频率,颜色,大便看看是干多还是稀多,是否便秘或者腹泻等

5. 汗

汗量多少,是否容易自汗,盗汗等,汗出后自我感觉(舒服还是不舒服)

就皮肤病而言,可以着重观察上面我说的汗,发作规律(麻黄体质考虑)。

当然皮肤病还有其他诸多因素造成,比如淤血,寒湿,湿热,情绪等等等等,都是有极大可能的。

记得以上所有都要跟普通人比较,有比较才有伤害嘛!

今天就写到这,下期再见

感谢荣哥帮我审阅(错别字太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中医看日常自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