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缺的不是欠揍,而是教养

最近知乎上有个热搜话题叫“你听过小孩说过最可怕的的话是什么”,这个看着普普通通的话题却引发了知乎上千万网友的讨论,其中有个高赞达主@林岸花冉是这样描述她身边的经历:一位男性朋友给一个10岁女孩子家教辅导,有一天,那女孩子趁父母不在家,穿着一身薄纱睡衣,非常认真地跟他说——我这周末想出去玩儿,你不要给我布置太多作业,我让你摸我好不好?

答主朋友吓得魂飞魄散,等她父母回家就请辞了这份家教工作,并暗示让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多费点心思。

看到这个答案,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是什么让一个10岁的孩子想出这种办法来逃避作业,在大人看不到的其他方面,孩子是不是也曾用过这种方法逃避不想做的事呢,孩子虽小,但她的三观却已经被扭曲了,这是谁的错?

一般对孩子有着较大影响的都是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孩子就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大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无意识地给这张白纸涂上各种五彩缤纷的颜色,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就会显得尤其重要,这张白纸该涂什么颜色都由家长自行决定

教养是家庭教育的综合体现,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程。一个孩子的教养,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集中体现

 微博曾经有个新闻“5岁小孩打架引发大人互殴”,说的是两个5岁小女孩在玩耍中起了争执,相互推搡了几下,竟然引起双方家长大打出手,结果一方被打成轻伤;另一方也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这件事一出令众多网友唏嘘不已,我们都知道小朋友之间是很容易发生冲突和摩擦,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由于父母的爱子心切,很多家长都会将此事以小化大,小孩子的情绪很快就过了,反倒是大人们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动手的地步,其实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事情也会跟着越闹越僵,父母长期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很容易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价值观,他们会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对方怕了也就消停了

孩子打架的时候,往往照出一个家庭的教养。真正的反击,不是让孩子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是帮助他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熊孩子飞机闹事全家被美国驱逐出境,讲述的是一对中国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前往美国洛杉矶度假,在飞机上,小孩对同座紧挨着的一位小哥一直不停地骚扰……

小哥经过几轮深呼吸的冷静包容后,礼貌的请求孩子父亲能否管教一下孩子,结果却被孩子父亲无视,于是这位小哥在深沉的做了3个小时的“人肉沙包”后,终于忍无可忍,大骂了熊孩子的这对熊家长,没想到的是,熊家长的反应却比“沙包小哥”还激烈,熊爸爸隔着中间自己刚刚6岁的儿子,掐住小哥的脖子扭打在一起,直到乘务员赶到将两个人分开,并把这对父子的座位换到了前排,飞机落地后,迎接熊孩子一家的庞大阵容,等在飞机出口处的执法人员包括:FBI(相当于我国的国家安全部),机场安保、边防安全等20多名执法人员,在家里从来不伤大雅的孩子调皮,出门在外总是不缺陌生人替不作为的家长出手;在国内早就屡见不鲜的“熊孩子琐事”,出了国门转眼就成了机场要案,经过调查,因为熊孩子的父亲率先动手打人,美国海关以故意伤害罪拒绝熊孩子一家的入境,并于次日凌晨遣返一家三口。

人们往往很容易原谅小孩子一些无伤大雅的哭闹,但却很难容忍孩子在公共场合下的大哭大闹、对陌生人的各种骚扰,前者是孩子的天性,后者却是家长不加制止的教养缺失。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会站着一个不可理喻的熊家长,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最初学到的东西都是从身边的人那里来的。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长成什么样,家长就是什么模样。

都说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家风决定孩子的教养,父母总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希望能够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殊不知,最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三字经》里的“养不教,父之过”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孩子,父母不能只负责生养,却不多加管教,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

孩子的教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父母,更要对孩子多些耐心,多些时间陪伴他们,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跟孩子做个好朋友,同时也要学会以身作则,为孩子建立个好榜样,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而家风则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孩子缺的不是欠揍,而是教养)